第九十九章 想得美,做得更美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吳爭想得很美。

可吳爭沒有听到陳勝應是。

听到的是,「大人,來了!」

吳爭連忙回頭,順著陳勝的目光望去,平崗山的山梁上出現了一排黑影。

然後是兩排、三排……直至數不清。

吳爭大驚,三界已經是一千騎兵,這支敵軍從哪來的?

難道敵軍已經突破錢塘江防線?

難道方國安真的投敵了?

可戰場不容吳爭思考,平崗山不高,敵軍從山梁沖下,最多是一柱香的時間。

吳爭急速下令,全軍按既定方案隱蔽。

明軍埋伏之處,是平崗山山腳的一塊農田。

空曠而平整。

農田後面是老槐村,這是個小村莊,二百多口人。

三天前,吳爭率軍到達時,已經疏散掉了。

村莊來回走動的十幾個村姑、老漢,是吳爭抽調了十幾人假扮的。

可為何吳爭不將埋伏點設在村莊,而非要設在空曠的農田呢?

那是吳爭看到農田中參差不齊的稻草垛時,靈機一動決定的。

此時的稻草是百姓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資。

它可以生火。

炭,許多人家都用不起,就算用得起,那有不要錢的替代品,自然不會錯過。

所以,當百姓割完稻,打下谷子,就會把稻草堆放在田里。

壘成一座圓柱型,頂端成塔形,如谷倉般的模樣。

為得是將稻草曬干,再搬回家燒火用。

稻草垛約有二人高。

當吳爭看到這些稻草垛時,就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于是,令明軍士兵埋伏在每一個稻草垛背面。

就算敵人從山梁下望下來,也看不到稻草垛背面的埋伏。

其實明軍的情報確實有誤。

深入紹興府的這股韃子,原本就有三千人。

在到達諸暨時,諸暨縣令率眾投降。

于是,一千韃子留了下來,一為接應,二為守住退路,三為搜刮民財。

可因為諸暨縣令的投降,明軍得到的消息,是從嵊縣逃難百姓處傳來的。

從諸暨竄入嵊縣的韃子確實是二千人,一路攻上虞,一路攻新昌,可明軍並不知道諸暨還留有一千韃子。

之前三界首戰,韃子無功而返,與留在諸暨的韃子會合之後。

經向導的獻策,定下了此策。

以一千騎兵再次進攻三界,而另一千騎兵棄馬翻越平崗山,對明軍形成東西夾擊之勢。

此計不可謂不高明。

明軍本來就是兵少將寡,無力在這種山間小村設防。

再加上韃子一直以騎兵出現,誰會想到,他們會棄馬翻山越嶺而來?

一柱香的時間很快過去。

韃子們氣喘吁吁地從山梁上直愣愣地沖下來。

他們絲毫沒有防備這麼一個小山村中,會有明軍的埋伏。

甚至連該派的斥候都沒有派出。

不是因為他們愚蠢,而是因為他們狂妄,更因為他們自峙有向導。

他們在列隊。

要說找死,這股韃子當仁不讓。

他們列隊之處,與明軍埋伏之地,不足百步。

他們的說話聲,命令呼喝聲,清晰可聞。

雖然吳爭听不懂,吳爭此時也不想說什麼,讓韃子听懂。

因為有一種聲音,吳爭知道韃子一定听得懂。

「啾」「啾」「啾」「啾」……。

象鳥叫,但絕不是鳥叫。

那是死神的招喚聲音。

列隊的韃子,面對著突如其來,飛蝗般的箭矢。

腦子里甚至連躲避的意識都來不及做出,箭矢就已經來到他們的面前。

瞬間百余人被射翻倒地。

可明軍只來得及射出第二波箭矢。

因為是面對面,韃子的反應速度很快。

就算猝不及防之下,他們依舊在第二波箭矢到來前,迅速散開。

所以,第二波箭矢就遠不如第一波那麼收獲巨大。

僅射翻了了了二十余人。

而這時,韃子反擊了。

當然,韃子無法迅速組織起沖鋒來反擊。

沒有哪只軍隊可能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組織起沖鋒。

韃子的反擊手段是他們的強項——弓箭。

他們的從背後取弓、從箭壺抽箭,然後彎弓搭箭,開弦射出,如同行雲流水,在吳爭看來,就象是一種完美的藝術。

這就是差距,吳爭此行,帶來的都是最好的弓箭手,把所有的弩都留在了三界。

可就算是軍中最好的弓箭手,對弓的把握,都不及對面韃子那麼……自然。

這弓就象長在韃子身上一樣,用一個如臂使指的成語,最合適不過了。

明軍的第三波箭矢僅射倒了七人。

可韃子倉促之下發起的反擊,就射翻了數十個明軍。

吳爭一看不對,急忙大聲喝道︰「撤!」

于是,明軍轉身逃跑。

敢說逃就逃,不是明軍想找死,實在是因為有參差不齊的稻草垛掩護。

這也是吳爭選擇在農田曠野埋伏的原因之一。

可就算如此,依舊有十幾個明軍,被韃子的神射手射倒在地。

可也一樣,韃子已經無法再射輪了,因為明軍已經跑出了弓箭的射程範圍。

吳爭帶著明軍逃入村子。

佔據了早已圈定的幾個制高點。

韃子也片刻之後,一支三百人的小隊,便開始慢慢向前試探著前進。

剛越過農田,踏上田埂,便迎來了明軍密集的箭矢。

韃子在損失了十幾個人之後,只能撤退,因為他們的箭矢很難找到目標。

有了民宅的掩護,明軍在箭術上的不利被掩蓋。

雙方形成戰術僵持,開始了長達半個時辰的零散對射。

說來好笑,這半個時辰,雙方沒有一個人被射中。

半個時辰之後,韃子箭壺空了。

可明軍帶來的箭矢,那可是用車拉的,想射多少就多少,除非弓箭手疲憊,拉不動弓了。

可這現象不存在,每個明軍開三弓之後,就輪換著休息,怎麼可能累?

韃子等不及了,他們明白不迅速擊潰面前這支明軍,那麼明軍的援兵就會趕到,這畢竟是敵人月復地嘛。

在這種心理下,韃子開始組織全軍沖鋒。

他們帶有盾,小圓盾,無法遮掩四肢,但可遮掩要害處。

韃子主將已經判斷出對面明軍的人數不多,那麼憑借己方的人數優勢,以命換命,完全可以突破對方的阻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