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十六章 何種死法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听著吳爭念出這一個個的名字,朱以海幾乎快哭出來了。

平心而論,他知道這幾個都是明室忠臣。

朱以海畢竟不傻,他突然感到打心里,泛上的恐懼。

而他對吳爭的恐懼,從吳爭從奉天殿將他從龍椅上拽下時,就根深蒂固了。

「吳王,真不是我……是鄭森那賊子狼心狗肺……他矯詔……是他下令殺的錢肅樂,他還想殺張煌言來著……!」

「可鄭森交待,是你下的令!」

「……啊?」朱以海一噎,再次叫了起來,「那張國維不是我下令殺的……!」

吳爭突然語氣一變,「知道我為什麼此時來見你嗎?」

朱以海驚懼地看著吳爭。

「我只是想問問你,選擇何種死法……可現在我不這麼想了,因為你還想活,自然是不會做出選擇了。」

朱以海頹然坐倒在地上。

吳爭轉身,連走邊道︰「汝放心,孤不會私下殺你,該吃吃該喝喝……三日後,在按察司公審。」

朱以海直愣愣地看著吳爭的背影,突然大喝道︰「就算朕死,朕也是建興朝天子……汝是反賊!」

吳爭頭也不回地道︰「建興朝是本王建的,連建興二字,也是本王起的!」

……。

酒過三巡。

人很奇怪,不管善飲者還是不善飲者,只要三杯下肚,相對于言,就話多了。

不但話多了,還放松許多,沒那麼多戒備了。

譬如王翊,他此時在張煌言面前,就顯得很放松。

「玄著兄,汝以為,今日杭州府之亂……王爺真不知情?」

這話很多人都在私下揣測,畢竟,沒一個是蠢人。

張煌言就被不少人問過,他的回答也是千篇一律,「王爺身在前線,如何得知……且不說鞭長莫及,就說城中有王爺家人在,亦不至于冒如此凶險。」

這回答,非常標準,問的人都連連稱是。

可說的人,卻因無數人的問,而心里疑惑。

張煌言要見吳爭,並非要請示什麼難解之題,如今城中局勢已經非常明了,些許潰散的亂軍只是負一隅頑抗罷了,而我方也無意收容渣滓,去招降這些喪家之犬,覆滅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張煌言要見吳爭,只有一個原因、一件事、一個問題,那就是……是汝設的局嗎?

這問題對張煌言很重要,重要到可能顛覆他的三觀。

錢肅樂死了,張國維死了,加上之前的黃道周、陳子龍,還有大長公主,短短半年不到的時間里,死了太多的人,而這其中任何一人,在張煌言看來,都是不可死的人。

如果真是吳爭設下的計,那吳爭就不是一個張煌言心中的明君。

那麼,張煌言會失望,失望透頂,甚至張煌言極可能萌發死志,以示無聲的反對。

張煌言只要吳爭一句話,當面否認,他就會心安。

可惜,吳爭不見他,這讓張煌言非常的郁悶、煩愁。

此時與王翊面對面,張煌言已經沒有興致再重復非常標準的答案。

張煌言惆悵地道︰「依首輔看……王爺知情嗎?」

不答反問,令王翊一愣。

如果換作是另外一人,王翊可能就認為對方是搪塞,那就聊不下去了,王翊就會起身告辭,話不投機半句多嘛。

可對于張煌言的人品,王翊還是信任的,不認為張煌言是故意推托、搪塞。

「……大長公主和石齋先生,死的冤哪!」王翊長嘆道,「大長公主……我不是很清楚,可石齋先生任首輔這兩年多時間,對朝廷對吳王……可謂是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啊!」

張煌言的臉色非常陰沉,他沉默著。

王翊這話頭一開,心里的憂郁就藏不住了。

「但凡私下里閑聊,石齋先生對吳王皆是交口稱贊……我怎麼也想不通,石齋先生怎麼會反對吳王……最後寧可自盡……!」

張煌言木然道︰「……我倒是知道些大長公主,與錢公、臥子先生密謀此局……。」

王翊急道︰「玄著兄快些講來……以解我心頭之惑!」

「錢公當著吳翁的面,親口承認,此局是大長公主、臥子先生和他一同籌謀的,也只有他們三人知道……所有參與者,皆是被利用!」

王翊驚駭莫名,他愣了許久,吶吶道︰「為何……這是為何啊?大長公主亦為朱氏血親,怎會行此……之事?難道不明白,傾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

「可錢公直言……吳王事先並不知情……之後是獲長林衛密報,才做了些部署。」

王翊低頭思忖著,二人相對沉默許久,王翊抬頭,「不通……實在是不通,就算大長公主有意為天下謀太平,長痛不如短痛……可她一死,還有誰能……咳,制約……,萬一……還是對宗室動手,豈不前功盡棄?」

張煌言挑了挑眉頭,王翊這話在理。

錢肅樂的解釋,其它的都通,唯有此點不通,也就因為此點,所有的解釋,就都變得不合理了。

朱媺娖退位之後,修心養性,通曉了天地大道,想為天下生民造福,盡早結束這亂世,設下此局,斷了宗室謀位之心,這雖然有些牽強,但還說得通。

畢竟是女子嘛,自己已經沒有了復闢的可能,那就積德為天下人謀福祉。

可錢肅樂說,朱媺娖還想以此,讓吳爭推托不了她的這份恩情,使得吳爭心里歉疚,從而對宗室手下留情,保全宗室之人與國朝同存。

這也說得通,畢竟吳爭非寡情之人,受人滴水之恩,尚且得涌泉相報,況且朱媺娖一度有意下嫁吳爭,亦是公開的秘密,二人之間的感情牽扯,非外人能知……愛屋及烏之下,是說得通的。

可最大的疑惑是,朱媺娖死了,錢肅樂、陳子龍也死了,連帶著黃道周、張國維都死了,那麼,誰來制約吳爭,萬一吳爭突然狠下心來,將尚有萬人之眾的宗室,連鍋端了呢,這事也不是不可能的。

畢竟,人的心性是會隨著時局的變化而改變的,「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這句話在許多時候,也是不成立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