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都

廢物利用,是何濡崔伯余這些大佬們特有的金手指,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比如大乘教。

大乘起義平定數年,還有零星的余孽在活動,但這些人就像是跳蚤,惡心惡心你,卻又造不成太大的傷害。

不過,當大佬們認為你還有利用價值的時候,哪怕是只跳蚤,也能掀起滔天巨浪。

九月十八日,平城接到幽州傳來的緊急軍情,有沙門僧御隱自稱彌勒佛座下二弟子,為報法歸之仇,承繼大乘教的衣缽,號淨居國明法王,聚眾十萬,起事造反,抄掠幽州、瀛洲數郡,似有滌蕩之態勢。

元瑜大怒,不顧所有人反對,決定御駕親征。安淮王元英、任城王元丕留守平城,他帶著太子、重臣,以及諸貴戚、部族、門閥和數萬最精銳的軍隊,浩浩蕩蕩,前往幽州平叛。

行至相州武城,恰逢天氣多變,秋雨連綿,道路泥濘難行,每天只能走數里,停停歇歇,貴人們折騰的怨聲載道。

他們中好多人這麼些年養尊處優,出入八座,奴僕成群,又不通騎射,根本無法忍受行軍之苦,怨氣越積越重。

夜里宿營扎寨之後,幾個部落大人,諸部尚書,陸、奚、長孫等大姓,以及諸多貴戚造訪太子,眾人商議徹夜,決定力諫。

等到天明,皇帝下令繼續開拔,太子帶著眾人跪伏在御輦前的泥地里,哀聲道︰「大乘教不過小患,嚴令地方圍剿便是,何勞天子興師遠征?今國人皆不願前往,獨陛下乾綱獨斷,又豈能成事?」

元瑜大怒,從御者手里奪過馬鞭,猛抽太子的後背,道︰「朕經營天下,志在混一,你不似乃父,而似蠢豬,既無遠略,也無武勇,萬事與朕作對,今日不打醒你,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

 里啪啦的抽打,太子皮厚,倒也硬氣,跪地死不後退。元瑜氣得扔了馬鞭,道︰「起駕!」

太子猛一前撲,抱著車輪,高呼道︰「陛下三思!」

身後黑壓壓的眾臣也跟著嚎啕大哭,道︰「陛下三思!」

元瑜臉色變幻,好一會才道︰「朕大舉南來,震動遠近,若寸功未建,就班師回朝,如何面對天下人?今不去幽州也行,但是,當遷都鄴城,不至于師出無名,傷了天家威嚴。」

眾臣面面相覷,他們其實心里未必沒有懷疑過,元瑜此次親征,很可能只是掛羊頭賣狗肉,可真到了揭開的時候,還是被驚的久久不能言語。

元瑜沒給他們時間思考,拔出寶刀,居中遙指,道︰「卿等贊成遷都的,可站在左首,不贊成的,站在右首。」

太子當先起立,走到右邊,呼啦啦跟過一大片,北安王元禎、二皇子元克、何濡、崔伯余等多名心月復大臣站在左邊。

三分之二對三分之一。

場面一度很尷尬。

北安王元禎厲聲道︰「自古欲成大功,不能听從眾議。陛下既已允諾爾等不再遠征,身為臣子,豈能一逼而再逼?今遷都鄴城,是臣等所願,也是百姓所願,誰敢反對,誰就是大魏的罪人!」

說完步入右邊的人群里,逐個勸說︰與其遠征幽、瀛,寧可遷都。但這些人如同吃了秤砣鐵了心,無論如何不肯松口。

何濡無視所有人的目光,走到元瑜身旁低語了兩句,元瑜微微頜首,鷹目環視太子等人,寶刀劈下,正中車轅,拂然道︰「我意已決,你們若非要反對,可自行返回平城。真有膽氣,擁戴太子另立朝廷便是!」

此言一出,嚇的太子以頭觸地,渾身顫栗,道︰「兒臣萬萬不敢如是想……」

元瑜陰森的道︰「你是沒這個膽子,但別人可不一定!」

「臣等萬萬不敢如是想,請陛下明鑒!」

太子身後的眾臣也慌忙叩首,誰也不敢再開口勸阻。

說白了,平城苦寒之地,有什麼好?無非是佔著蘭京的便宜,用舉國之力堆起來的繁榮。

真要是蘭京遷到了鄴城,不出三五年,必然破敗。

那時候,守著平城等死嗎?

見元瑜的意志不可動搖,尤其現在的大魏,皇帝的權力空前集中,他們實際上沒有太多反抗的余地,眾臣無奈俯首應諾,齊呼萬歲。

于是遷都之議,就此篤定。

半個月後,大軍浩浩蕩蕩,抵達鄴城,早有準備的冀州刺史出城迎駕,把方方面面安頓的極好,那些心不甘情不願的大臣們也容色稍霽,肆無忌憚的飲酒作樂,以補償這一路的勞苦。

新任中書監陸宏入見元瑜,道︰「陛下既然定都鄴城,宗廟宮室,不能馬上遷移,還請陛下暫返平城。等萬事齊備,再蒞臨新都,免得局促。」

元瑜才了卻畢生最重大的革新,正是志得意滿的時候,容不得半點違逆,指著他的腦門,罵道︰「鼠目之見,天子不在國都,還要去何處?滾出去,無復多言!」

陸宏唯唯辭出,臉色陰沉似冰,恰好遇到何濡進宮,兩人交錯而過,互相如同不認識。

「陛下,中書監是不是來勸陛下先回平城的?」

「陸宏老了,越來越難體諒朕的心意,到了鄴城竟還喋喋不休,被我罵了出去。」

何濡似乎是為陸宏說話,道︰「難怪我見他臉色不豫……陛下,中書監三朝元老,朝中門生故吏遍地,還是要給他留點顏面……」

元瑜突然道︰「臉色不豫?」

何濡忙道︰「可能是臣看錯了……陛下也知道,我在大魏是孤臣,向來不受大人們的待見,他只是厭惡臣,應該不是心懷怨望……」

「來人!」

元瑜怒道︰「傳旨,免去陸宏中書監之職,送他回平城去,交給其子好生看管。」

何濡急忙跪地,仿佛被元瑜的王者之怒震懾,連頭也不敢抬起。

等宦者領旨而去,元瑜怒氣稍平,曾幾何時,他怎麼可能一句話就免去權勢最盛的中書監?八大人官的朝議都通不過!

自從有了何濡,辯親疏,正名位,改廟號,降爵位,終于把那些分散在各個部族和大姓手里的權力收歸了皇帝所有。

這才叫「奄有四海,為天下君」!

「你認為誰可繼任中書監?」

何濡抬起頭,道︰「北安王元禎,淵規內斷,忠謨外舉,受律揚旌,克申廟算,可為中書監。」

元瑜很是滿意,何濡不為自己求官,也不趁機結黨,舉薦和崔伯余等相熟的人繼任,反而北安王元禎是元瑜的心月復,歷來支持他的所有決策,是中書監最合適的人選。

「好,由你擬旨。」

這是給何濡機會,讓他示恩于北安王,畢竟一個朋友都沒有的孤臣,連皇帝也知道,在魏國這樣的政 治環境里,活的不會太長久。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