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三 解除後顧之憂

江州順流直下,是池州、銅陵、蕪州等地,這些地方都已被曹彬派兵佔領。

李景達的意思是不管這些,只管順江而下,先解江寧之圍再說。不然要是江寧被攻破,宗社被毀便等于亡國,這幾城幾地等于白給。

但朱令卻有不同看法︰「王爺,若是這些城內的周師在背後追擊,我軍便等于兩面受敵,屆時不僅不能解江寧之困,恐怕還有全軍覆沒之虞。」

李景達說到︰「周師此次出征,並未帶水師,他如何追擊?」

「正因如此,才更該先拿下此三座城池。」朱令反駁到︰「但據末將所知,周師雖未帶水師,但城內王師均已投降,由此周師便有了水師。但這些投降的均是我唐人,倘末將前往一戰,這些降軍必會反戈一擊,屆時不僅擊垮周師,我軍聲威將會更加壯大。」

朱令的一眾副將跟著附和︰「請王爺允許我等先解決後顧之憂,再去擊毀采石磯浮橋。」

所謂的解決後顧之憂,乃是因朱令的私心。

江寧被圍已經數日,若朱令前去救援之時周師恰好破了城,等于南唐社稷已亡。此時他拆毀浮橋,不是等于得罪中原朝廷麼?

設若江寧城防堅固,能守得住,此時也並非他出擊的好時機。一定要等到城池將破未破之時,他再神兵天降,如此方更顯他的功勞。

反正不管這天下姓郭還是姓李,只要擁兵,便少不了他朱令的一席之地。

「好,好,」李景達深吸一口氣︰「那便請各位統領勿要拖延,速速拿下這三座城池。」

李景達哪能看不透朱令的心思,所以他才不敢讓李景遂前來。只是眼下各軍只听朱令的,根本不理會他這個王爺,求著人辦事,自然要有求人的態度。

朱令倒也並不忽悠李景達,真的派人去攻池州。

守池州的本是周軍偏師,朱令勢大,只好向南暫避其鋒銳。這也算他拿下一座城池,可記一功。

往下的銅陵、蕪州也是一樣,守城周師紛紛往南轉移,三座城池盡入朱令手中。下一個目標,采石磯周師浮橋。

對柴宗訓來說,真心感謝朱令的拖延。

原本朱令在他前面出發,順江而下,他是遠遠趕不上的。可巧朱令一定要將三座城池拿下再說,柴宗訓便渡江從淮南急行軍,終于在他前面趕到了采石磯浮橋。

看到浮橋,柴宗訓才感到古人智慧之偉大,江面寬闊,流水湍急,站在浮橋上卻如履平地。老祖宗的好多東西,演變到後世不是變樣就是失傳。更因野豬皮的固步自封,導致科技落後被挨打。

因朱令攻下三座城池後封鎖消息,此時守衛浮橋以及運送糧草的周師根本不知道朱令要來攻。

得知聖駕親臨,樊若水帶著兵士和工匠們去見駕。

「臣(草民)等恭請皇上聖安。」

「平身,」柴宗訓說到︰「你便是造浮橋的樊若水?此次王師渡江,你可稱頭功,待收歸南唐,朕便為你議功。」

「臣謝主隆恩,」樊若水執禮到︰「皇上,此次造浮橋,臣不過略盡綿力,真正造出浮橋,還是靠王師配合和工匠用命。」

柴宗訓欣喜到︰「居功卻不自傲,朕喜歡,朕听說你平日里多喜歡研究水上的巧技,朕正打算組建巧技局,屆時回到汴梁,你可與何卿一同主持。」

樊若水問到︰「可是造出火炮的何大人?」

「正是,」柴宗訓說到︰「屆時你與何卿一研究火炮,一研究造船,壯大我大周水師,征服四海。」

樊若水說到︰「臣求之不得。」

「好,好,」柴宗訓滿意的點頭︰「只是你得先助朕度過目前的難關,江州守將朱令傾巢而出,率十五萬大軍順江而下,正是要摧毀浮橋,目下王師加上守橋軍士,不到三萬人,如何退敵?」

樊若水略一思索,開口到︰「回皇上,此事倒也不難,只需如此如此,這般這般便可。」

柴宗訓側頭听到他的計策,拍掌到︰「好,好,便依此計行事,若能退敵,朕再為你記一大功。」

卻說朱令收復三城之後,駕著巨型戰艦,懸著帥旗,威風凜凜,星夜趕至采石磯上游。此段江面北岸是淮南與廣陵交界地,屬于中原地盤,他自是不敢停泊,只將戰艦密集停在南岸。

李景達卻不讓他停留,只催他出戰︰「朱使相,江寧已是萬分危急,目下駐守浮橋周師不到萬人,何不攜收復三城之威,一鼓作氣將周師盡滅,解江寧之急?」

朱令卻推月兌到︰「王爺,將士們短日內接連三戰,已是疲憊不堪,周師卻以逸待勞。行軍打仗豈能以疲師上陣?」

李景達都不好意思說他這三仗,三座城池都只有周師數千人,且城內根基並不穩,朱令大軍才上岸,周師便急往南撤,根本就沒怎麼交戰。

「朱使相,」李景達懇求到︰「實不相瞞,此次周師幾路出兵,國內幾無可用之兵抵抗,若朱使相解江寧之圍,何愁兵馬大元帥之職落不到頭上。」

朱令心中十分受用,嘴上卻說到︰「勤王救駕本是末將職責所在,焉敢居功?既是王爺有令,末將便就此率兵出征,王爺等著末將獲勝的消息吧。」

話音才落,忽然听到戰鼓聲響,不僅水里有,陸上也有。

朱令急忙和李景達出了營帳,卻見江中來了許多敵船,船上火炬通明,現出帥旗,乃是一個斗大的‘曹’字;岸上也來了無數步兵,也是燈火通明,帥旗面上是一個大大的‘劉’字。

水陸兩下里一起殺過來,根本無法辨明有多少周師。

朱令驚到︰「莫不是曹彬劉光義接到末將來攻浮橋的消息,所以在此設伏?」

「看樣子很像,」李景達忙到︰「朱使相趕緊列陣迎敵。」

朱令恐忙中有失,不便分兵相拒,為求穩妥,只命軍士放火,將來船擋住一陣,待他弄清形勢部署下去再說。

軍士點燃火船,本期順江下流,不想江面此時卻刮起北風,而朱令的戰船,全部停在南面。

那火勢隨風吹轉,瞬間便點燃戰船,霎時全軍驚潰。

朱令亦驚惶萬狀,急命軍士拔錨返航,偏偏他這旗艦高大,行動不便。

岸上的周師趁此機會,紛紛跳上船來大砍大殺。

各船相鄰極近,幾個跳躍間許多軍士便上了旗艦,嚇得朱令魂飛天外,正要跳水月兌身,王彥進卻及時趕到,一聲呼喝將他打倒傳中,幾個軍士上前捆住,似扛豬般給扛走。

另一邊李景達見中了埋伏,己方陣中大亂,心中充滿悲涼。

這已是南唐短時間內能組織的最大勤王軍了,他本有許多部署,許多計策,卻在攻殺慕容延釗後遇上了周師火炮,令得他只能疲于應對,毫無還手之力。

朱令被生擒,可以想見,江寧將成為一座孤城,躊躇滿志的李景達終于絕望,轉身跳入滾滾長江。

不待天亮,此戰便結束,除留守三城和部分殺傷外,十萬南唐軍全部投降。

等到天光大亮,投降的南唐軍士才看到那些所謂的周師戰船,不過是在浮梁上懸著巨木,掛上旗幟,仿佛與帆檣相似。而朱令和李景達正是看到這些才驚懼而導致指揮出錯。

至于放火,即便朱令不下令,周師也準備好了火船。作為對長江水情了如指掌之人,樊若水又怎會不知長江天文?得此一人,更勝過十萬精銳之師。

替圍攻江寧的周師解決了後顧之憂,正在攻城的劉光義卻煩悶不已。

雖然勇冠當世,但江寧城防並不下于汴梁,劉光義親自帶頭沖鋒數次,身被多創,卻連江寧的牆皮也沒模到。

好在曹彬攻下溧州後及時趕到,也帶來了火炮,那沒得說,用炮轟吧。

此時的江南國主李煜,並不知道外面的戰況如何,只召集一批僧道,在宮中日日誦經念咒,祈求滿天神佛以及李氏列祖列宗保佑。守城之事,由張洎舉薦的皇甫繼勛專屬指揮。

念經多日,忽地听到外面傳來震耳的爆炸聲,李煜驚得站起來︰「發生何事?」一干太監和僧道面面相覷,說不出所以然。

李煜急忙親自前往巡城,城頭往下望去,卻見城下俱駐著周師,列柵為營,張旗遍野。千步之外更有周師霹靂神雷發威,已將城下炸出數個大坑。

「周師已到城下,為何不來報寡人?」李煜急問到。

守城士卒答到︰「皇甫大帥不準入報,所以未曾上達。」

「速召皇甫繼勛來見寡人。」李煜喝到。

皇甫繼勛匆匆而來,李煜質問到︰「城防已危急至此,為何隱匿不報?」

「回國主,」皇甫繼勛說到︰「周師強勁,無人可敵,就令臣日日報聞,徒令宮廟震驚,想國主亦沒有甚麼法兒。」

李煜又氣又急,拍案到︰「照你說來,就使周師入城,也只好任他殺掠?似你這等人物,賣國誤軍,該當何罪?來呀,給寡人拿下,付獄定讞。」

便是殺了皇甫繼勛,也的確于事無補。情形如此,張洎諫言到︰「國主,不如一面致書曹彬詐降爭取時間,一面再發聖旨各地,召集勤王軍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