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楚漢爭霸 第七十四章︰分兵的決定

作者︰游走危險邊緣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項羽想起那日在追擊劉邦的半途中,第一次遇到劉樂時,對方在敵軍大將夏侯嬰的背後,絲毫沒有半點慌亂的模樣,反而露出饒有興致的眼神注視自己。

如今仔細想來,那一日的劉樂,必定已經覺醒了其真實身份,所以才會一副有恃無恐的架勢。

虧得自己還以為,對方不過是一位,比起普通女孩子,膽子稍稍大些的女圭女圭。

猶記得當時自己對劉樂的評價,現在想來,還真是讓人感覺到臉紅耳赤。

說什麼「小小女孩,膽子倒是挺大」,並且還理所當然的把對方當做俘虜,要把祂,還有劉邦的兒子劉盈,以及夏侯嬰三人押解往彭城監獄里,和劉氏一家老少團聚。

而且劉樂似乎還曾經說過,如果自己放祂一馬的話,說不定還可以留有情面。

可惜當時自己對此卻一無所知,心中還暗自哂笑,覺得這女孩子口氣大的驚人。

也不想想,對方面對自己的時候,會如此的從容不迫,比夏侯嬰表現的還要更加鎮定,豈是毫無憑借之輩?

連漢國的大將夏侯嬰,看到自己的時候都勃然變色,驚慌失措,一介女童,怎能比有一身實力不俗的夏侯嬰更好呢?

而劉樂之所以有如此表現,自然是因為當時祂已經覺醒,一身驚天動地的實力早已恢復。

可惜,自己當時心切于追擊劉邦,根本沒有仔細思索,大意之下就錯過了一個天大的機會。

似這等神魔般的強者,一個情面究竟價值幾何,恐怕並非僅僅用價值連城可以形容。

項羽心思幽幽,暗嘆一聲。

錯過這樣的機會,確實讓他感覺惋惜不已。

不過他亦是心智過人的強者,瞬間斬去了這一絲懊惱的情緒,重新恢復了平靜。

把主要的心思全部轉到今後的行動上去。

隨意想一下,只要劉樂還在劉邦的陣營之中,那麼這一場爭霸天下的征程,最後的勝利者,肯定與自己無緣。

如果說,在劉樂出現以前,項羽還充滿了無盡的信心,殺義帝,分封諸侯,何等的意氣風發?

然而一切都因彭城之戰而急轉直下。

從表面上看,他在彭城之戰中,以三萬精銳騎兵,一舉擊潰五十六萬諸侯聯軍。

這驚人的戰績,讓項羽瞬間成為,公認的天下第一兵法大家,將他的威望推崇到了最巔峰。

但悄然無息出現的劉樂,不僅讓項羽的輝煌戰績大打折扣,而且還輕輕一腳,將項羽從最巔峰上推了下來。

莫非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

因身負「黑火之力」,才擁有一身絕頂的實力,最終名揚天下,戰無不勝,讓所有的敵人都畏懼萬分。

然而同樣的,亦因「黑火之力」,從而惹來無可阻擋,實力強大到難以置信的可怕敵人。

項羽腦海浮現水鏡拋開「軒轅劍」,一套「驚天動地拳」,蹂躪「黑龍」的畫面。

暗想哪怕沒有劉樂的出現,說不定有朝一日,水鏡那個暴力女,亦會因為「黑火之力」的原因,前來找自己對決。

想起水鏡的「驚天動地拳」,連虛空都能夠擊碎,讓世界都變得不穩定,匪夷所思的威力。

「黑火」雖以虛空為食,通過不斷吞噬虛空的手段變得更加強大,在踫到可以擊碎虛空的「驚天動地拳」,正好被其克制,又如何能夠不敗呢?

難怪以「黑火之力」主體,那條地獄「黑龍」的可怕,都被水鏡打的抱頭鼠竄。

項羽一念至此,忍不住再次長嘆。

如此看來,自己的前途果然「無亮」,從得到「黑火之力」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無法取得那最後的勝利。

正所謂「成也黑火,敗也黑火」。

****

****

****

****

曹咎拋棄西楚附庸部隊,獨自逃亡的消息傳到滎陽,所有人都長長的松了一口氣。

雖然並沒有全殲敵軍,使得戰績並不那麼耀眼,但能夠讓西楚軍無功而返,讓在彭城之戰當中被項羽嚇破膽的漢軍上下,諸多將領們恢復了不少信心。

除了韓信,張良等少數人外,其他的眾人無不歡欣鼓舞,慶賀這一戰的勝利。

和榮辱不驚,神色淡然的張良不同,韓信卻滿臉郁悶,對被曹咎逃月兌而覺得耿耿于懷。

韓信事先也沒有預料到,身為西楚軍大司馬的曹咎,竟然會是如此膽小的一個人物,稍有不對便立即斷尾求生,不顧附庸部隊的生死,獨自率兵逃竄。

正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失誤,才使韓信第一次獨自領軍的經歷,變得不是那麼圓滿無缺。

幸好所有人都在慶賀這難得的勝利,並沒有斤斤計較,被曹咎成功逃月兌的問題。

對韓信以外的漢軍諸將來說,能夠在彭城之戰的潰敗後,以收攏的潰兵,還有從關中征發的老弱病殘,成功擊退西楚軍的追加部隊,已經是極其難得的勝利。

而能夠率領士氣低迷的一眾潰兵,以及毫無作戰經驗的新兵們,趕跑士氣正旺的西楚軍,韓信無疑得到了眾人一致的肯定。

劉邦喜氣洋洋,經過這一戰,他終贊同了張良提出的計策,決定讓韓信分兵,替自己征討反叛的諸侯。

開闢另外一個戰場,攻佔北方諸地,削弱項羽可能得到的助力,同時亦是最大可能的集合天下之力,然後和正面對抗項羽的自己,對項羽形成包夾局勢。

最終合兵一處,一舉戰勝項羽。

趁著剛剛取得勝利的時候,劉邦向麾下的眾將宣布,讓韓信率領一部分將領,分兵征討反叛諸侯的事情。

眾將雖然心有疑惑,但听到是劉邦和張良共同商議後的決策,並沒有反駁的意見。

只是等到劉邦把曹參,靳歙,灌嬰,傅寬,柴武,丁復,丁禮,孔聚,陳賀,呂馬童等將領全部派遣到韓信的麾下,跟隨韓信一起,征討反叛諸侯的時候,才一片嘩然。

因為從這份名單上來看,除了呂澤呂釋之兄弟,以及其他如夏侯嬰等劉邦的心月復將領外,幾乎囊括了當時漢軍營帳中絕大部分,有名有姓的將領。

如果對比一下的話,那麼分撥給韓信的將領,還要遠遠超過了跟隨著劉邦一起,留下來對抗項羽的數目。

這麼一來的話,讓人有些難以辯解,究竟哪一只部隊才是主力,哪一只部隊才是偏軍呢?

曹參高聲大喝道,「大王,留下來和您一起對抗西楚的將領,是否少了一些?」

「西楚軍實力強大,我軍本非他們的對手,現在又分兵兩處作戰,更需要小心謹慎才行……」

他看了一眼韓信,搖頭道,「並非末將不願意跟隨大將軍,征討反叛諸侯。」

「為了大王的安全著想,末將願意留在大王的身旁,跟隨大王一起對抗項羽。」

其他將領也醒悟過來,紛紛出言,說自己願意留在劉邦的身旁,一起對抗項羽。

劉邦面露慍色,低嘿一聲,破口大罵道,「別以為寡人不知道你們的心思。」

「這次跟隨大將軍征討反叛諸侯,所立的功勞,全部都由寡人親自過目,最終統一封賞。」

他目光掃過臉上依然猶豫不決的眾將,伸手指了指樊噲道,「想要留下來跟隨寡人,一起對抗項羽,也不是不可以。」

「只要你們能打得過樊噲就行。」

眾人聞言望向樊噲身材魁梧,腰大十圍的雄壯模樣,頓時不約而同的搖頭不已。

漢軍雖然將領眾多,但以個人實力而言,所有人都公認,樊噲乃是軍中第一人。

當年鴻門宴,張良之所以會建議劉邦,帶著樊噲等人一起赴宴,主要就是想要依仗樊噲的強大實力,在發生危險的時候,能夠帶著劉邦成功逃月兌。

連霸王項羽這等絕世強者,看到持盾闖入營帳的樊噲時,都稱贊樊噲是「真壯士!賜之卮酒」。

眾人雖然自恃實力強大,也不敢單身一人和樊噲對戰,除非是一擁而上圍攻才行。

劉邦見狀,繼續開口解釋道,「西楚軍雖然強大,然而縱觀霸王項羽以往的一系列戰績,便能夠清晰的看出,西楚軍野戰無雙,但攻城卻並無優勢。」

「只要我軍堅守城池,以項羽攻城的能力,說不定等你們成功討伐了所有反叛諸侯,他都沒能夠攻下一座城池。」

曹參等人聞言雙眸一亮。

眾人在腦海中回憶項羽的戰績,發現確實如劉邦所言,相比強大的野戰實力,西楚軍的攻城實力,簡直不值一提。

而且劉邦也沒有把所有將領,都派遣到韓信的麾下,依然保留了眾多親信將領,如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還有呂澤呂釋之等人,還是留在他的身旁。

這些人要麼和劉邦是親戚關系,要麼是劉邦最信任的親信,之所以把這些人留在自己身旁,跟隨自己一同守城對抗項羽,從中就能夠看出劉邦小心謹慎的態度。

因為從某一方面來說,要和項羽正面對抗,肯定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不是任何人都能夠在,看不到半點勝利的情況下,依然對劉邦忠心耿耿。

難保有人在看不到希望的時候,對劉邦起了異心,轉而投靠項羽,反過來對付劉邦。

恰恰是樊噲夏侯嬰,呂澤呂釋之這等人,和劉邦的親密關系,可謂是榮辱與共,才不可能會輕易背叛劉邦。

所以這麼看來,劉邦派遣到韓信麾下,和留在自己身旁的名額,反而證明了劉邦用人的獨到之處。

一旁韓信冷眼旁觀,心中暗嘆不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