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楚漢爭霸 第四十四章︰韓信的弱點

作者︰游走危險邊緣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燕昭王時期,為了復興剛剛經歷內亂,然後又被齊國攻破的燕國,他拜訪郭隗,向郭隗問計。

郭隗想了一會,並沒有直接回答燕昭王的問題,而是先向燕昭王講述了一個故事。

「古代有個諸侯,一心想要得到一匹千里馬,甚至願意出價一千兩黃金的高價。」

「可三年時間過去,這個諸侯依然還是沒有買到一匹千里馬。」

「這時候有個諸侯的臣子說,他願意帶著一千兩黃金,為大王到天下各處尋找千里馬的蹤跡。」

「結果過了一段時間後,這臣子回到諸侯的身邊,同時還帶回來,用五百兩黃金買下來的千里馬尸骨。」

「諸侯勃然大怒,臣子卻不慌不忙解釋說,大王您之所以買不到千里馬,是因為大伙心中都不相信,您真的會出價一千兩黃金,購買一匹千里馬。」

「如今我花了五百兩黃金,購買千里馬的尸骨,人們听到消息,自然知道您的真心,所以不需要多長時間,就會有人牽著千里馬,上門給大王送來。」

「果然接下來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商人們就給這個諸侯,送來了好幾匹千里馬。」

郭隗說完千里馬的故事以後,讓燕昭王以自己為引子,「築台而師之」,果然吸引了樂毅,鄒衍,劇辛以及其他眾多的才能之士,前來歸附燕國。

燕國由此實力大振,用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三晉等國,聯合策劃攻打齊國,佔領了齊國七十余城,是燕國最興旺之期。

而蕭何讓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和郭隗讓燕昭王拜自己為師,簡直有異曲同工之妙。

現在時間還尚短,但如果消息傳播出去後,西楚,還有其他諸侯國不得志的人才,恐怕都會一窩蜂的趕來依附漢國。

此消彼長之下,漢國的實力不斷增強,其他的諸侯國卻不斷減弱,最後的結果可謂一目了然。

蕭何的計謀確實十分厲害。

****

****

****

****

隨著從滎陽出發,向四方傳遞出的消息,曹參,灌嬰,呂澤等人相繼帶著潰兵來到了滎陽。

而這段時間,張良亦不停觀測韓信的練兵方法,只覺韓信練兵的手段迭出,並不僅僅拘泥于兵書上的記載,有許多推陳出新的方法,讓張良贊嘆不已。

他暗中對劉邦警告道,「大王需要加強對韓信的控制,此人的用兵之道,並不在項王之下。」

劉邦聞言後,既喜又憂。

張良如此看好韓信,說明韓信的能力確實勝人一籌,就連張良都極其看好。

蕭何果然給他拉來了一個大才。

不過韓信此人野心勃勃,同時又並不是他的沛縣老鄉,控制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當劉邦向張良說出心中的擔憂後,張良卻有些不以為然道,「這些天我又重新思考了一下。」

「首先,韓信是大王你親拜的大將軍,從大義上講,他只是漢國的一員將領而已。」

「而且韓信離開項王的手下,只身前來投靠大王,並沒有可以依靠的同黨,這就給了大王機會。」

劉邦露出若有思索的神色,反問道,「以子房的看法,如果我把曹參他們派給韓信,想來韓信亦無法拒絕?」

張良斷然點頭,贊同道,「這就是根基膚淺的短處,大王有蕭何,曹參等鄉人鼎力相助,如臂指使,才能夠支撐起諾大的一個漢國。」

「韓信只是孤身一人,哪怕他能力再怎麼強大,也不可能一個人就干好所有人的事情。」

劉邦神色有些復雜。

這些天,不僅僅只有他和張良,蕭何三個人,其他趕到滎陽城的漢軍將領們,亦感到十分信服。

不管是誰,眼見韓信在短短數天時間內,就把一盤散沙似的士兵,訓練的有模有樣,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但對劉邦來說,韓信的能力越強,他就必須越加小心翼翼,一方面既要依仗韓信的才能,對抗項羽;一方面又要警惕韓信野心勃勃,以免遭到對方的反噬。

張良見劉邦神色茫然的樣子,解釋道,「大王無需擔心,你的做法並無任何不妥當的地方。」

「如此一來,韓信便只能通過曹參等人掌控軍隊,自然也就更加沒有時間,去培養他自己的心月復。」

「對于他和大王來說,都是件好事。」

劉邦听張良沒有反對自己的意見,長長的吐了一口氣。

曹參等人是劉邦的沛縣鄉黨,和劉邦一同起兵反秦,對劉邦的忠誠自然非韓信可比。

這些天在私底下,劉邦苦苦思索張良的提議。

張良說讓韓信獨當一面,率兵去收拾那些反叛的諸侯的提議,確實讓劉邦心動。

而讓曹參等人加入到韓信的獨立部隊中,則是劉邦覺得,自己如果率兵正面對抗項羽的話,肯定會是以防守為主,那麼曹參等人和自己待在一起,就有些浪費。

如果只是防守,那麼自然可以依仗城池的力量,曹參等人在不在身旁都不是問題。

反正張良也說過,項羽的攻城能力,對比他天下無雙的野戰,簡直不值一提。

倒不如把曹參等人派給韓信,既是給韓信的部隊滲沙子,又能夠讓曹參等人在韓信的麾下,得到足夠的鍛煉。

豈非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這是他作為上位者的本能。

張良見到劉邦眉宇間突然露出的自得神色,暗自一嘆,沉聲道,「大王需要謹記,韓信率領的士卒,最多在半年時間之內,就必須重新更換一批。」

劉邦神色一滯。

這是張良第二次提醒他,不能讓韓信長時間掌管同一批士兵,需要定時展開輪換。

他轉頭望了張良一眼,遲疑道,「如此頻繁的更換士兵,對于韓信而言,是否有些不公?」

張良口中忍不住呵呵冷笑。

他知道劉邦的意思。

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想要訓練出一名合格的士兵,本來就是件時日長久的事情。

如果給韓信足夠的時間,以韓信的能力,當然能夠訓練出來,一只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精銳部隊。

但像張良所說那樣,在半年的時間里,就把韓信指揮的士兵們,輪換一圈。

把韓信好不容易訓練好的士兵調走,再送給他一批新招募的新兵,這麼短的時間里,士兵們真的能夠形成戰斗力嗎?

似是看到劉邦的遲疑,張良伸指點了點已經頗有模樣的新兵,嘴角含笑道,「大王需要擔心韓信的練兵能力嗎?」

劉邦渾身一震。

確實,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里,韓信就能夠把一無所知的新兵,訓練的像模像樣。

給他半年的時間,雖然未必真的能夠訓練出,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精銳部隊。

但不管怎麼想,半年的時間對于韓信來說,絕對能夠讓他訓練出,可堪一戰的部隊。

而且以韓信的能力,如果帶著這樣訓練好的部隊,打上一兩次勝戰的話,那麼這些士卒們的心氣,必定能夠因為接連取得的勝利,而遠遠高出普通的隊伍。

而如果這些士卒在韓信麾下,呆上更長的時間,跟隨著韓信取得更多的勝利。

那麼難保會出現,對韓信心懷崇拜的士兵。

如果那樣的話,反而給劉邦想要削弱韓信對漢軍影響力的計劃,起了阻礙作用。

所以說張良所謂半年時間,就調換韓信指揮的士兵,其實正好擊中了要害。

既讓韓信最大可能,訓練出一只頗具戰斗力的部隊來,又讓他的影響力降到最低。

仔細想通這點後,劉邦不覺雙眸一亮。

用這樣的手段,遏制韓信的坐大,就算韓信心中大有不甘,也是件無可奈何的事情。

難道韓信敢拒絕這樣的調換命令嗎?

劉邦自己率領士兵,正面對抗西楚霸王項羽,讓韓信率領另外一只部隊,去和戰斗力低下的反叛諸侯們對戰,本來就已經是給予韓信的一種信任和優待。

而和當今世上,兵法第一的西楚霸王項羽交戰,損兵折將不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嗎?

所以需要讓韓信調換麾下的士兵,到和項羽交戰的正面戰場,也是應有之舉。

韓信絕對沒有理由,拒絕這樣的調換命令。

畢竟漢國的大王還是劉邦,而韓信只是他的下屬,哪怕他是漢國的大將軍。

劉邦眉開眼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道,「蕭何這次帶著新兵過來,同時還運來了數百匹上好的戰馬。」

「我想要借機組建一只騎兵部隊,哪怕不能和西楚的騎兵相抗,也算是能夠減輕步兵的負擔。」

張良靜靜地听著劉邦的介紹。

劉邦避開張良平靜的目光,視線落到正在訓練的士兵中,若無其事般詢問道,「子房可有能夠擔任騎兵將領人選?」

張良輕嘆一聲,無可奈何道,「大王這是何意?我隨便說一個名字的話,豈不是要得罪另外的許多人?」

劉邦聞言老臉一紅,露出窘迫神色道,「子房你姑且言之,我也姑且听之。」

「而且此話出自你的口中,落入我的耳中,斷然不會再有其他的第二人知道。」

張良搖搖頭,並不願意在這件事情上提出自己的意見道,「大王只需要選出一個,足夠信任的將領即可。」

「我可以為大王出謀劃策,制定戰略,但是這些人事上的事情,我卻並沒有太大的興趣。」

並沒有听到張良的答案,劉邦臉上露出失望的神色,心頭卻暗自松了一口氣。

劉邦知道,自己的小小試探,肯定瞞不過張良。

但張良還是心照不宣的拒絕回答,表示他並無意插手,和出謀劃策無關的事情。

他並不想改變現在超然的現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