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諸葛瑾進京

作者︰浙東匹夫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移民建設、新城規劃的工作,轉眼已經安排下去一個月了。

時間也來到了198年底199年初,河洛大地上,雒陽新城雖然還沒開建,不過鄉村四野之間,已經漸漸生機恢復。

炊煙裊裊,農居齊整,百姓也不再稀疏如故。

益州來的移民當然不可能那麼快就成批地抵達雒陽。哪怕有充足的船隊運載,路上走個把月也是必須的。

所以,這些新的廬舍、新燒荒的原本榛荊遍地的荒田,顯然不是新移民整治的結果,而是朝廷組織河南尹本地百姓勞作的結果。

這個主意是諸葛亮想出來,然後讓李素派將作監的張裔配合實施的,過程中還從屯田多年的工部尚書國淵那兒吸取了一些組織經驗。

諸葛亮深得李素真傳,也就掌握了一些近現代的經濟理論。對于如何當基建狂魔、

如何加大政府投資來拉動民間就業、實現「貨幣乘數效應」來繁榮經濟,這些方面諸葛亮內心也是有點概念的。

他之前深入民間調研之後,意識到河南尹現有的二十七萬百姓,之所以數年沒有人口增長,甚至還在和平狀態下負增長,說到底還是活得太窮困太窘迫了。

稅負過高,孩子都養不起,嬰兒生下來夭折率也很高——這倒不是說朱治河南那幾年,就已經過于苛政搜刮民脂民膏。

朱當年那是沒辦法,為了維持朝廷中樞,要養兩萬多軍隊,還要維持朝廷的體面和雒陽百官。

而他接手的時候人口就只有三十萬出頭,收稅不收高根本就養不活這些人,這才導致「和平數年,人口反而往下掉了四五萬」。

現在諸葛亮要當河南尹,第一個問題就是先推百姓一把,把河南尹剩下的二十七萬人的赤貧問題解決一下。

所以諸葛亮請示李素要了一大筆錢,他們諸葛家自己甚至也先騰挪補貼了一些,然後趁著冬季農閑,組織河南尹百姓以工代賑,提前開荒、外加幫即將到來的益州新移民蓋房子。

因為新移民大多會在正月里甚至二月初才抵達,如果沒有本地人冬季加班幫他們整房子和處理地皮,來年抵達之後也無法及時展開春耕。這里面搶一年的時間差就很重要。

干這些活兒,朝廷出資提供建築材料、木材石頭這些,本地人還有工錢,是按照朝廷標準的徭役工價「年徭役四十五日,折抵庸價九百錢」來算的。

也就是按照租庸調輸法,一個大漢百姓本來每年就要為朝廷無償干活四十五天,如果不想干活就是折抵多交九百文錢,所以折算下來朝廷給徭役一天的保底工錢是二十錢,一個月就是六百錢。

諸葛亮現在就是以這個官方指導價雇佣的當地人干活,考慮到雒陽地區畢竟物價稍貴,百姓「生活成本高」,諸葛亮在給工錢之余,還給管飯,來服徭役的普通人都能勉強混個不餓。

盡吃吃到飽這種事兒,在工程類徭役里還是不可能做到的。畢竟古人窮久了,餓怕了,讓他敞開吃的話很多人能吃死為止。

敞開吃這種事兒,也就在精銳部隊里做得到,要大戰前夕了,犒賞三軍給吃頓飽的。

諸葛亮給民夫準備的伙食,無非是一天兩頓,上下午各一頓,每頓雜糧三升熬稠粥,其中廉價的黃豆小豆雜豆至少佔一半。

再加上南陽、上庸那邊產的薯蕷,別的一些曬得干焉黃枯的湊合蔬菜,比如菘菜、韭菜和蘿卜。

畢竟是冬天,新鮮蔬菜很少,只有上述三種可以在冬天沒有封凍的情況下勉強種種,基本上都是十一月份收獲下來還沒吃完的。

諸葛亮給民夫吃蔬菜,也是為了節約干糧成本,而不是為了讓民夫換換口味覺得好吃。如果新鮮蔬菜的成本比糧食高了,那就寧可只給民夫吃糧。

畢竟古代的「大城市病」是很嚴重的,大城市的人吃不到新鮮蔬菜的問題,一直到三年前劉備陣營模索「租庸調輸」的稅制改革前,都是無解的。

河南尹當年人口兩百萬時,大部分城里人也是吃不到新鮮蔬菜的,因為河洛平原的蔬菜產能根本不夠。也就是現在死剩二十七萬人了,才能充分自給自足。

只不過如今是把冬季本該農閑貓冬的時間,拿來也組織百姓高強度勞動,所有食物消耗等比例上升,所以原本勉強夠吃的本地冬儲蔬菜才開始短缺。

超耗的部分如果吃完了,要從外郡遠程運新鮮蔬菜過來,那還不如直接運干糧,運輸成本更低,腐爛損耗也低。

諸葛亮在實施這一切的過程中,也不由自主意識到甄家前幾年模索出的那套生意模式的好處——

甄宓兩年前,通過觀察民生、結合租庸調輸改革後的經濟特點,大量在長安周邊承包地皮組織百姓不種糧食全種蔬菜,滿足特大城市短途需求。菜農需要吃的口糧再從外地買來。

把首都周邊兩百里內的農民都全部組織進了商品經濟交易體系,豪強組織供銷賣菜買糧,而不是自給自足的小農自然經濟。

未來雒陽人口如果成功恢復,肯定也得動這方面的腦子,降低整個社會運轉的無謂運輸損耗成本,提升全民福利。

……

諸葛亮做了那麼多初始政府投資,當然也不可能給百姓白享受。畢竟這個涉及到的錢糧規模太大了,動輒把幾十萬百姓按政府雇工養起來,長遠誰都受不了。

所以後續還是要靠民間自力更生,政府花出去的錢都是要百姓償還的。

具體到諸葛亮的規劃,他當然是要讓將來移民抵達之後給錢。

這些移民享受了「來之前有本地人服勞役幫你們草草蓋了屋子、燒荒翻整了地皮」的待遇,花掉了多少勞力成本,明年秋收之後就要額外多繳納官府相應價款的物資錢糧來沖抵債務。

只不過,諸葛亮這次是「不教而誅」,他沒有等移民抵達之後、按移民自願的原則借貸這些有償服務。這一點跟糜竺的「官營高利貸屯田」和曹操的「自願式屯田」都不一樣。

為了避免不教而誅的包辦惡名,諸葛亮第一年準備不收取百姓利息,只用他們償還這部分提前享受的有償勞務的本金。

都不問你要利息了,也就別計較「我又沒要求官府組織人提前幫我干活,是官府攤派給我硬要分配人給我干活讓我欠工錢債」這些小事了。

這一點也是諸葛亮在「政府建設刺激經濟」方面,跟後世的王安石之流一個巨大的差別——

王安石搞青苗法的時候,落實到基層,誰管你百姓到底缺不缺錢有沒有青黃不接需要借債渡荒?還不是大量讓中產自耕農買單,明明不需要借糧還強行攤派高利貸,讓他們背負上沉重的利息負擔,最後慘遭返貧。

(不過王安石這種借債思路,也不是一朝一代,一直都有。比如規定經營貸是緩解實業資金不足的問題,應該定向投放給「青黃不接」的實業家。

但你說你要借錢去組織生產,前些年有的不良銀行還害怕你還不上。一說你要去炒房,立刻很放心就放貸了。最近這兩年房住不炒才好多了。)

諸葛亮在這方面節操就好得多︰不是百姓主動求著借的,那就不問百姓收利息。

諸葛家自己拆借進去騰挪的那部分資金,最後也都會收回來,諸葛亮還沒公私不分到自己貼錢做官的程度。

他也理解孔子說的「子貢贖人」的故事的道理,一定要建立一套「做好事有好報」的激勵制度。

所以諸葛家也只是把自家出借的那部分周轉資金一年的利息損失了,將來不收百姓利息而已。(其實才九個月,到明年九月份收秋稅的時候,就會要求百姓還清本金)

……

除夕前兩天,第一批益州來的數萬移民,以及剛剛調任民部尚書的前益州布政使諸葛瑾,總算是同期抵達了雒陽。

這第一批的移民,是諸葛瑾親自押運來的,反正他也要上任。

按說民部尚書應該到長安任職,但長安朝廷並沒有那麼多民政事務要處理,所以劉備提前大筆一揮,準許諸葛瑾不用到長安,直接走漢水轉陸路去雒陽,听候李素的調遣。

八年半前,諸葛瑾仕途起步階段,就是李素當蜀郡太守、他當蜀郡郡丞。後來李素轉益州牧,諸葛瑾轉蜀郡太守,李素走了他再轉布政使。

所以諸葛瑾的仕途履歷,也算是嚴格復制了李素在做地方官時的軌跡,不是做李素的副佐打下手,就是李素高升後接替原來那級的空缺。

八年半從副郡級做到正州級,升得穩扎穩打。對于如何配合老領導工作,諸葛瑾也是頗有心得了。

這次來京,諸葛瑾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和二弟好好敘敘舊。

自從將近三年前改做布政使之後,他就很少跟老領導鞍前馬後配合工作了,倒是二弟取代了他在李素面前臨听教誨的機會。

對于諸葛瑾的到來,李素和諸葛亮當然也是很歡迎的,李素親自出城,到城南的廢棄皇家園林遺址迎接諸葛瑾,還設宴款待,順便問問工作。

諸葛亮的姿態比李素更低得多,畢竟他要講究「孝悌」,得顯得兄友弟恭。

李素都迎出城南三十里了,諸葛亮更是提前幾天安排了一場視察河南尹南部數縣的日程,迎出了伊闕關,一直到伊川上游的新城縣迎接諸葛瑾。

「兄長別來無恙,恭喜兄長調任民部尚書。」

諸葛瑾也是老遠就看到諸葛亮了,等諸葛亮下馬問候後他才下馬︰「賢弟這個河南尹,難道不值得同喜麼,賢弟將來成就,定然遠勝愚兄。

愚兄昨日入河南尹,由梁縣、陽城而來。雖還未見雒陽狀況,但僅看偏僻小縣,都治理儼然。今日到了新城,百姓安居樂業,更是讓人過目難忘——這河南百姓,連尋常農戶,都有住上磚瓦廬舍的麼?」

諸葛亮︰「些許小事,兄長不必驚訝,見了司空之後再細細說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