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天下諸侯都在忙著瓜分戰果

作者︰浙東匹夫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話分兩頭,李素回到長安之後,張飛、馬超等將領繼續在南陽盆地追亡逐北。

漢軍十幾萬之眾涌入南陽,除了依然有幾萬人堅守的宛城可能還要個把月才能攻下,其他地區完全是蝗蟲過境一般地橫掃。

袁術軍的士氣已經低落到了一定程度,根本無力死守。更關鍵的是袁術本人從四月初五開始,就離開了雒陽,開始逐步把兵力往東邊兩淮地區收縮了,袁術軍自己要保存嫡系有生力量,不肯死戰。留下的炮灰又容易投降,自然是摧枯拉朽。

自古軍閥混戰都是這樣勢如破竹的,邊境重鎮某些「竹節」的位置被打崩了,雙方心態發生變化,其中一方知道自己某些領土肯定守不住,就會出現大跨度的敗退和戰略轉移。

加上張飛馬超和李素留下的趙雲、高順等人的總兵力超過十萬,完全可以一邊圍住宛城一邊繞過宛城繼續追擊。

四月二十六,張、趙、馬佔領了南陽郡除宛城外的全部地區。趙雲繼續圍困宛城,張飛則從南陽與潁川郡交界的荊-豫邊境重鎮葉縣,突進到潁川一側的昆陽、定陵。

沒錯,就是那個近兩百年前光武帝劉秀跟王莽軍打昆陽戰役的昆陽。張飛佔領了這里,一方面是「撈過界」,打到了原本袁紹與曹操預瓜分勢力範圍時、曹操許給袁紹的地盤上了。曹操當初跟袁紹簽鴻溝為界,可是說好了把潁川和汝南都給袁紹的。另一方面,也是讓袁紹軍骨鯁在喉,面臨戰略要地的丟失。

只不過這種「條約」肯定對劉備沒有約束力。所以劉備的突進,逼得袁紹也不得不加快進攻節奏,不能再和袁術玩「只擊尾,不攔頭不截腰」的驅趕佔地戰術了。

為了防止更多的地盤落入劉備手里,袁紹只能是全力搶地盤,不在乎多死點人。袁術軍被徹底合圍在南陽-潁川包圍線以北的部隊,也只能力戰迫降。

而昆陽周邊位置之所以重要、被袁紹重視,是因為葉縣和昆陽是長江-漢水流域與潁川-黃淮流域的分界線。

眾所周知,「南陽盆地」既然是個盆地,那四周一圈肯定是有山的。南陽西北與潁川、汝南接壤的山,名叫桐柏山,是連接北面秦嶺和東南面大別山的余脈。

南陽的葉縣、博望在桐柏山的西側,博望位于淯水沿岸,可以從淯水入漢水再入長江。

而潁川那邊的昆陽、定陵在桐柏山的東側,縣城在澧水岸邊,最後可以注入汝、潁,由鴻溝人工運河溝通黃淮。

所以說,這地方是華中地區,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斷開的關鍵點,雙方的水運後勤到了這兒之後就斷了,必須改走陸路。

而敵人如果敗退後撤時,把所有的船帶走,進攻一方是不可能把自己後方的船翻山運到新的河里繼續使用的,這就得在敵佔區重新另起爐灶大量造船確保後勤,就很容易被拖住陷入曠日持久的相持戰。

所以,豫州和荊州的天然邊界才會設置在這里,這是長江和黃河水系在華中的天然分界線。

後世21世紀,固然是在河南方城縣挖了四十公里的人工運河,實現「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把淯水和澧水打通了,把漢水中游的水調往北方。但古代哪有那個施工能力,所以此後千年這都是華中的南北天然分界線。

也正因如此,劉秀和王莽要在這兒死戰,劉秀大勝之後快速推進王莽就沒了。

歷史上劉備初投劉表時,想趁著曹操和袁尚相持時從新野北伐許昌,才會在博望坡和葉縣與曹軍大戰,雖然最後北伐失敗了,但是退兵的時候設伏破了夏侯惇、于禁。

(注︰演義和志的區別不用多說了吧,博望坡是劉備自己打的,諸葛亮還沒出來。這里強調一個大家不太注意的點,那就是這一戰不是被曹操進攻,是劉備自己想趁袁曹相持北伐。

所以才會打到葉縣、再詐敗回博望破夏侯。戰前南陽地區早已是曹操的,張繡投降時就歸曹了,劉備那次北伐是打穿了整個南陽郡,但沒能打進潁川郡。否則要是偷襲許昌成功,他就跟劉秀昆陽之戰一樣了)

知道了這地方有多重要之後,張飛攻下了昆陽、定陵,自然會引來大量的袁紹軍趕到對面對峙、不再讓張飛從這個方向寸進一步。

張飛也得提防袁紹的部隊撕破目前的「一致對外討袁術」嘴臉,搞偷襲拿回昆陽葉縣等地,也要把大量的兵力和精力轉入防守,一時難以再親自督戰推進。

劉備袁紹雙方,都各自至少浪費了三五萬人的有生力量,在昆陽前線劍拔弩張對峙、瘋狂修築邊境工事。

眼看著討伐弒君之賊的分贓即將結束,雙方渾然就像米露兩國討伐元首到末期、已經開始為後續的冷戰布局考慮了。

不過好在劉備陣營在南陽盆地的也不止張飛一路名將。張飛在昆陽受阻後,立刻一方面排遣馬超沿著桐柏山-大別山一線往東南方繼續擴張,佔了一部分江夏郡位于大別山以西、長江以北的土地。

這些土地理論上是屬于劉表的下屬、江夏太守黃祖的。而劉備之前對劉表的脅迫承認,顯然無法作用于黃祖,因為這一世的黃祖跟劉表本來就是附庸性質的半獨立狀態。

加上當年孫堅就不是死在劉表手上而是被陸家干掉的,劉表跟孫策也就從來沒結仇,黃祖也順帶著不用跟劉表團結起來扛孫策。這一切導致黃祖這些年來基本上只是名義上服從劉表。

馬超借著劉表的名義圈地,自然引來了黃祖的警戒抗拒、一時陳兵夏口。馬超暫時沒有準備水軍,夏口周邊又是湖泊沼澤縱橫,所以雙方也沒打起來,只是隔著漢水、長江相望。

劉備陣營佔住了漢水與長江交匯處的西側,也就是後世武漢三鎮中的漢陽。黃祖已經開始謀求與孫策報團取暖求援,佔住漢水口的另外兩側,相當于後世的武昌和漢口。

另外,與此同時在劉表的南線領土也發生了另一件意外——劉表所表的豫章太守諸葛玄,恰巧在今年病死了。

(注︰《三國志.諸葛亮傳》沒寫諸葛玄死法,但可以確認諸葛玄死于197年,隨後諸葛亮自己躬耕隴畝。有些周邊材料說諸葛玄死于民變被殺,我這里不采信,判定為197年因病自然死亡,)

對于孫策陣營來說,雖然他們原本跟劉備關系還不錯,在未來究竟是承認劉備為皇帝還是承認劉和為皇帝這事兒上有猶豫。但最後關頭,還是孫家人對于「丟失長江險要」的恐懼佔了上風。

他們唯恐夏口要害丟了,劉備在漢水與長江沿線的全部力量都能傾瀉而下。到時候就算自己承認了劉備是皇帝,說不定也會被劉備進一步蠶食吞並,還不如把命捏在自己手上。

于是孫策給黃祖許了非常大的好處,願意表黃祖移為豫章太守、歸順揚州牧孫策統領。同時孫策派兵幫他協防夏口,保住剩下的江夏郡三分之二面積。

黃祖听說只要交出夏口城,同時能退到相對二線的豫章郡做土皇帝。豫章郡相當于後世的整個江西,西有羅霄山與荊楚隔絕、東有武夷山天目山與吳會隔絕,要跟其他諸侯接壤打仗的事兒都可以孫策幫他扛,他只要偶爾出點兵馬錢糧,黃祖便接受了這個條件。

不過,對于這個決策,孫策在做出的時候,還是有點擔心,忍不住跟周瑜探討︰

「我軍一貫跟漢中王關系還不錯,跟袁紹和燕王的關系卻沒有什麼進展。如今天下即將面臨東西二帝承認誰的選擇,棄友聯陌會不會不妥?」

周瑜卻勸說︰「兄此言差矣。如今听說劉備與袁紹在北線隔陝而治。黃河陝峽以上為劉備,陝峽以下為袁紹。則劉備在黃河中上游之水師、船只、後勤皆無法用于攻袁紹。

劉備必須奪取雒陽,或者在河東的東垣另起爐灶重新造船,才能沿著黃河流域往下游打。否則陸運後勤損耗是水運二十倍,劉備就算國力略強于袁紹,也頂不住那麼大消耗。

我們再看中線,劉備目前在漢水、長江上游的地盤,所凝聚的人力物力戰爭潛力,要找個宣泄口往與袁紹爭天下的戰場上投射,有沒有辦法?

把江漢之力投到黃淮,自古只有三條南北溝通之路(蜀地北伐關中不算),最西邊就是從襄陽、新野、博望、葉縣、昆陽,把漢水物資陸路轉運到汝潁入黃淮。

這條路雖然要扛八十里的翻桐柏山陸路中轉,可畢竟是荊-豫之間損耗最小的了。但問題是走這條路你得在昆陽、定陵一側搶奪到足夠的船。

听說袁術軍被攻破時把汝潁淪陷區的船都運走或者焚燒或者故意送給袁紹,劉備不還得重新花一兩年造船?袁紹軍已經數萬大軍堵住昆陽,絕不讓劉備軍再多深入汝潁一步,劉備就只能在昆陽相持。

溝通黃淮江漢的西路襄陽走不通,剩下的就只有東邊,或從廬江-合肥,經濡須水、巢湖,走壽春入淮河。或從京口北渡長江到廣陵、走古吳國溝通江淮的邗溝運河。當然近年來,東海諸侯都發展了海船,未來或許還能直接出長江口走大海。

濡須水和邗溝都在我們吳會之地。如果劉備因為河東、昆陽兩條線都沒法在一兩年內造夠船跟袁紹決戰,覺得閑著也是閑著,而把矛頭指向我們呢?

我們要是臣服劉備,認其為君,到時候他說他要借水道北伐,排兵過境到我們的廬江、走濡須水與合肥,攻打目前被曹操圍困的壽春,我們是答應還是不答應?

既然如此,還不如拼死堵死夏口,同時遣使跟劉備說明︰我們只求自保,不會主動進攻他,就算我們承認了劉和為帝,也不為袁紹賣命。

只要劉備先跟袁紹決戰,我們絕不背後捅刀。劉備到時候為了穩住我們,不同時對付三個敵人,肯定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接受先跟我們保持和平的。」

周瑜這番話,絕對是如今這世上最懂水軍最懂後勤的那一批智將才說得出來的,他對于中國地理自古南北東西攻打的主要道路,全部分析了一遍,說明了哪些路按照之前的後勤科技,劉備是走不了的。

孫策听完之後,才徹底意識到,自己只有這樣選,才不會被劉備蠶食,才能盡量確保自己的安全。

畢竟,在昆陽定陵的船全部被撤走的情況下,劉備如果是從博望、葉縣往東北,後面都用車子運,別說運到多遠的地方,哪怕只是運到許昌,那成本都會比

「從博望、新野順淯水到襄陽、再順漢水到夏口、再順長江到濡須水、再從濡須水巢湖到壽春、再從壽春逆淮河而上」

不信的自己百度地圖上畫一畫,博望到許昌直線距離280里,算陸路走純直線。

博望到襄陽240里,到夏口再680里,到濡須口再1020里,到壽春再470里,到許昌再600里。全程水路3010里,運費還比前一條路便宜近一半!

漢末傳統後勤科技,陸路走五十里的成本,等于水路走一千里,二十倍只多不少。

劉備真要節約討袁成本,寧走水路三千里,不走陸路三百里——當然除非你有本事因糧于敵,那就當上面這筆賬沒算。

你打到哪兒敵人把府庫存糧留給你吃,讓你不用自己運糧,但這得指望敵人仁慈,不敢堅壁清野焦土防御。

當然,周瑜這麼算,還是有點問題的,主要是他久居東南,並不知道「水路兩用大篷車」如今在劉備的領土上究竟起到什麼作用。

劉備如果動用足夠的篷車,首先可以省去在博望和昆陽兩處卸船裝車、卸車裝船的裝卸工人力。

另外,其實也能避免「汝潁流域的船都被袁術袁紹堅壁清野帶走,必須全部重新造」的問題。因為船不能翻山開過來,但篷車是可以短途翻山開的,把華夏西部地區的篷車翻過桐柏山開到汝水里,可不就能用于進攻東部帝國了麼。

同理河東的關羽那邊,造船太慢的話,如果有急用,也能要些篷車,直接走河東陸路開過三門峽,然後再往黃河下游一放,就避免了「劉備陣營在黃河下游沒船,天下沒有船可以通過三門峽」的問題。

只不過李素的篷車還是小了點,不太適合在黃河下游那種水量豐沛的大河里航行,很容易翻船。

不管怎麼說,周瑜基于自己的理解,勸孫策采取了「承認劉和,但不出兵不與劉備為敵」的外交姿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