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兵諫

作者︰七月新番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維新公,莫非有何不妥之處?」

是夜,董忠與第五倫密談,當第五倫問及都有哪些人參與此事,董忠亮出一個人名時,讓第五倫短暫失神,旋即對某件事恍然大悟,只笑道︰

「無他。」

第五倫道︰「只是得知衛將軍直道公王涉亦參與其中,頗感驚奇罷了,他可是宗室上公,備受陛下幸愛啊。」

既然王涉也摻和其中,第五倫忽然明白,此人為何向王莽極力進諫,將自己從魏地調回來「予以重任」了。如此說來,他好像誤會了西門氏……但事到如今,人人皆不無辜,哪還有什麼冤枉,正好將錯就錯,將給這鄴城大豪修剪修剪枝干。

董忠還以為第五倫疑惑王涉參與陰謀的緣由,遂道︰「直道公除卻痛惜陛下寧听取小人之言,而不顧忠貞之勸,還披露了一件事……」

「陛下之父、新都哀侯小患病,難行人道,而其妻功顯君素來耆酒,行為不檢點,故而漢時曲陽侯王根便懷疑過,陛下本非王氏子也,此事旁人不知,唯告其子直道公知曉。」

第五倫都驚了,這真是一個大八卦,不知是真是假,王涉為了保全宗族,居然說王莽是野種,直接把他開除出王家籍貫!

第五倫頗感滑稽,如此算下來,這大新的四輔三公四將中,就有劉歆、王涉、董忠三人參與了推翻王莽的陰謀。除了劉歆外,其余二人大概是眼看新室大廈將傾,欲提前舉事以求自保,那他們這個小團體的最終目的,又是什麼?

董忠至今仍不敢對第五倫直言三人所謀的「東方必成,劉氏當復興」,只道︰「天下禍亂至此,地方豪強與流寇合流並起,皆乃王田私屬、五均六筦所致也,若能將一切改制統統廢除,或能使地方著姓轉而協助官府,剿滅流寇。」

「然而陛下固執,又有統睦侯陳崇、說符侯崔發、明學男張邯等阿諛逢迎,遂無廢止。」

雖說王莽用錯了藥,使得身體上的潰瘡病情不減反重,但將藥撤了病人就能自己好?這是哪來的錯覺。更何況,若是第五倫沒記錯的話,王莽這些政策頒布時,劉歆等人亦是齊聲叫好,尤其是五均官,本就是劉歆帶頭提出,還給王莽引了許多古文作為改制依據,如今全然甩鍋給老王和諸多「蟲豸」,自己反而成了清流。

他繼續听董忠闡述此番政變的打算︰「春秋時,蠰拳強諫楚文王,楚子弗從,臨之以兵,懼而從之。」

董忠狠言道︰「如今亦然,既然言諫不從,那就只能兵諫了!」

先掃清朝中君側的「蟲豸小人」,「保護」好皇帝王莽,然後再控制關西諸州郡,看看形勢。

若是真如國師公劉歆所言的天文預兆,東方必成,大司空失敗,那就以王莽東降南陽漢天子更始皇帝,以保全性命。若是大司空勝了,只怕也難以挽回天下時局……

那他們便自己立一個皇帝!被王莽降為定安公的漢朝最後一個太子孺子嬰,就是現成的!

對第五倫,董忠只將計劃說到「挾天子以觀時勢之變」為止,並許以四輔三公之位。

「事成之後,太師、大司空、大司徒,這些位置,任君挑選!」董忠他們知道,這趟兵諫少不了第五倫。

第五太師听上去還不錯……

「倫年少德薄,位列公輔非我之欲也。」第五倫依然大義凜然︰「能救得吾大父出常安足矣,此事攸關宗族性命,且先說說諸君的計劃。」

最初三人湊一起合謀時,本打算在大司空王邑東征,關中已空的情況下,發動政變。

由董忠大司馬攜帶後至的壯丁募兵搞定北軍各校,而衛將軍王涉領宮衛發難,最後是劉歆的兒子,擔任「五官中郎將」的劉疊負責殿中,同心合謀,共劫持皇帝。

但早在王莽還未代漢前,就有宮中期門郎六人圖謀共同劫持王莽,立劉姓楚王為帝,被發覺後誅死。

在那之後,王莽就對宮禁宿衛十分謹慎,他喜歡玩制衡那一套的好處,就顯現出來了。

「禁中宿衛,本是司中(光祿勛)與各中郎將主持,然陛下新增中常侍執法分其權。」

「宮中宿衛,本是太尉(衛尉)主持,陛下新增衛將軍分其權。」

「常安城中治安,本是奮武(執金吾)與京兆尹主持,然而陛下新增五威中城將軍奪其權。」

「常安城外北軍八校,本由中壘校尉與護軍使者分管,如今則加了一位寧始將軍史諶統轄。」

王莽是恨不得在每個位置都搞出兩頭,甚至是三頭分立出來,這也就難怪他每每發兵外征,都得任命兩位秩階相匹的將軍相互膈應。

于是兵諫者就面臨尷尬情形,能在城內參與政變的,只有一個五官中郎將、衛將軍,而且這畢竟是對皇帝亮刃,底下的士卒不一定會听命,王莽依然有不少擁護者,宮中禁中不一定拿得下來。

至于北軍,他們幾人根本插不上手,董忠名為大司馬,全國最高軍事統帥,實際上卻是個空架子,管管征兵後勤罷了。要他帶著這被王邑挑剩的幾萬壯丁去跟裝備精良的北軍打,董忠不認為自己有那本事。

于是他們就需要一位「能征善戰」者入朝來協助,遂有了王涉力勸王莽調第五倫回來之事。

那你們可找錯人了!

前因後果算是弄明白了,但第五倫哭笑不得。現在北軍八校中,虎賁、胡騎已隨大司空王邑東去,還剩下六校,不到三萬人,但依然是兵諫路上的絆腳石,如何對付他們,董忠等人可有打算了?

「待到維新公軍成之日……」董忠提出了自己的計劃︰「邀請陛下來新豐檢閱,屆時忽然發動兵變,挾持天子,再遣人收繳北軍各校符節,而國師公、衛將軍則控制城中、宮禁,如此大事可成也!」

第五倫忍著罵人的沖動,宮里的是蟲豸,汝等也是蟲豸啊!這種主意也能想得出來,雖然王莽數年前豬突豨勇擊匈奴時確實光臨鴻門,然而形勢變了,以他的謹慎,連王邑的大軍出征都只召入城中相送,又豈會自己送上門來?

「此事不妥。」第五倫搖頭,結果董忠告訴他,國師公劉歆也認為皇帝絕不會上當,而他們在宮禁中也沒有挾持的機會……

所以,只能指望第五倫硬杠北軍了嘍。

董忠對第五倫頗為溢美︰「北軍早不復昔日之勇,征西域、擊匈奴、攻句町,北軍多曾參與,但亦是屢戰屢敗,老卒傷殘頗多,如今多是近幾年來新兵,想來以維新公將兵,定能輕易破之。」

世上哪有那麼容易的事,練了幾年的常備軍,就算再腐朽,加上甲兵齊備,與自己麾下這幾萬乞丐相比,也是精銳啊。

這政變也太兒戲了,第五倫忍住立刻上書舉報這三人的沖動,得再榨取一番價值。

他遂肅然道︰「以我一軍敵六營,恐怕不敵,還望大司馬與我一同向陛下上書,證明壯丁散漫難練,軍眾士氣不振,只能勉強成軍。需要一支北軍加入,一來提振士氣,二來前隊平闊,我軍相對于綠林,優勢便是騎兵。」

第五倫已經想好他需要哪一支了︰「最好是……越騎營!」

「為何是越騎?」

第五倫道︰「越騎營校尉成重,先前曾與我同去新都,護送皇子北歸。」

因為籍了那一趟差事的功,成重得以升官,如今也做了一營校尉。

董忠大喜︰「維新公有把握說服成重加入?」

當然能,第五倫笑道︰「一旦越騎與我合兵,彼輩數量不過三千,四萬人包圍一裹挾,縱是言語不能說服成重,用刀兵也能勸服他!」

但只能要一支,畢竟連大司空的主力,王莽都只舍得給兩營,若是要的太多,他就要起疑心了。

若能將裹挾越騎營,那彼消此漲,就只剩下五個營需要對付了。

對他們而言,還有一件利好之事,北軍是在城外分散立營,所處位置不同!

大司馬董忠總算發揮了點作用,他對各校的分布如數家珍︰「陛下近年擴招了北軍,中壘營在常安城西建章宮旁,是為北軍主營,人數五千。」

「射聲營人數六千,且一分為三,布置在城北西、中、東三座渭橋之上,以備渭北。」

「步兵營人數最眾,人數七千,守備城東灞上。」

「長水營亦是胡騎,人數兩千,駐昆明池宣曲宮,在常安西南。」

「屯騎人數三千,與越騎一同在城南,駐下杜。」

北軍諸校是常安外圍武備,從漢初起就是中央軍,他們的向背,決定了歷次政變,諸如列侯誅呂,巫蠱之禍的勝敗。

所以王莽才會將這五校牢牢攢在真正的心月復手中,總體歸寧始將軍史諶統轄,听說這位史將軍,很快就要變成皇帝的丈人行,雖然他的年紀,足足能給王莽當兒子……

雖說有望借大司馬董忠之手搞定越騎營,雖說他們信誓旦旦,表示一旦舉事,劉歆和衛將軍王涉便能在城里響應,順便幫第五倫保護好其祖父。

但第五倫從始至終,就沒指望過他們,凡事還是靠自己人去做,才穩妥。

董忠見第五倫還在模著下巴沉吟,以為他仍在猶豫,遂亮出了己方的王牌,神秘兮兮地說道︰「維新公放心,此番兵諫,與天意暗合,定能成功!」

他遂說起劉歆透露的……王莽夢金人五枚起立之事︰「這五,豈不是與維新公之姓相合?」

「而衛將軍之賓客西門君惠,更獻上了一份讖緯,國師公姓名見于其中,預示著大事必成,忠且為維新公說之。」

第五倫不甚在意,他對讖緯之類敬而遠之,哪怕對方故意往有利于己的方向引,他亦是能利用之,卻決然不信︰「哦?是何讖緯?」

董忠神色莊重,用酒水在案幾上寫下那幾句話︰「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斗野……」

「哈哈哈哈!」

第五倫看到前兩個字時,眉毛高挑,等瞧罷這讖緯,竟是直接笑場,捂著肚子根本停不下來。

這讓董忠莫名其妙︰「維新公何故大笑?」

我笑衛將軍無謀,大司馬少智。

我笑國師公苦恨年年壓金線,到頭來,卻白白給他人作嫁衣裳!

這就是世事啊,如此滑稽,如此諷刺,如此無常,卻又好似一切注定。

現在,除了第五倫,沒人知道,歷史上,最終讓這讖緯變假成真的……

並非此秀,而是彼秀啊!

……

PS︰第二章在18:00。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