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什麼是布票?(求訂閱,求月票)

「布票?」

「何為布票?」

「官家,您說的是哪個布?哪個票?怎麼寫?」

一群催收大臣們都紛紛提問了,誰也不知道布票是什麼啊?

怎麼連布票都不知道,真是沒見識!趙楷心說︰我這2000後都從爺爺女乃女乃的遺產中見過布票、糧票什麼的,你們怎麼都不知道?哦,對了,你們生得早了!沒趕上那時代,而且你們這些人都是特大號官僚地主階級,就是生對了時代,估計也見不著布票

「布票,」趙楷琢磨了一下,「就是可以在將來兌換絹帛的錢引用蜀地上繳的蜀錦為擔保,可以在布票上印上兌現的年月。先發行個五六千萬匹,用來抵充征田之費吧。」

他這個是在發布票嗎?他好像是想發現有擔保的鈔票啊!

「官家,」東府右相蔡懋听了趙楷的解釋,眼前頓時就是一亮,「您說的這布票不就和鹽引、茶引差不多嗎?也是可以當成錢來用的不過一次發五六千萬似乎多了,怕是會掉價啊!不如先一屆一屆的發吧,這樣容易維持市價,建立信用。」

是嗎?

這個布票還能當錢花?趙楷一琢磨,這就是紙幣了,和那個錢引、交子什麼的差不多啊!

想到這里,他又問︰「一屆一屆的要怎麼發?」

蔡懋思索著說︰「就是照著明年可以收到的蜀錦數目發行今年的布票等明年收到蜀錦後,就可以用來兌給持票之人了。同時還可以發現新一屆的布票,等後年收到蜀錦後,再兌給持票之人。如此往復數年,布票的信譽就起來了。

這事就得一步步來,可不能操之過急,否則民間不信,咱們的布票發出去也是廢紙。」

還別說,這個蔡懋對于怎麼用紙錢行騙還是很有心得的大宋朝的文官玩這紙幣可是很有心得的。

「那一屆布票最多幾百萬,」趙楷皺眉道,「怎麼也不夠贖買土地啊!」

蔡懋笑道︰「分期啊!分個十期,一年一期,十年還完不就行了,大不了再給點利息。」

對啊,還不完就分期,原來這招蔡懋也會。

趙楷想了想,問︰「十年是不是太久了?」

蔡懋笑道︰「如果官家覺得十年太長,還可以縮短幾年等布票有了信譽之後,咱們就可以發行兩期、三年期的布票,甚至還可以超發一些。咱們頭幾年少還一點,後幾年多還一點,這樣有個五六年,大概就能把六千萬買田之資還完了。」

岳飛這個時候插話問︰「超發了布票,到時候又如何兌絹?若無絹,朝廷的信用不是又毀了嗎?」

蔡懋听岳飛這麼問,心里暗自嘆息——岳飛一個武夫,現在不僅可以堂而皇之的參加朝議,而且還能當堂向相公發問若是原來那個大宋,一個跋扈的罪名怎麼都少不了!

可是現在人家是官家的結拜小弟,官家是他的結拜大哥!

而且如今的大宋行得是「十二勛位制」,軍功最大啊!岳飛功大,現在已經升到了上卿,勛位還高于呂頤浩、蔡懋的中卿,就是拜相也夠資格了。

另外,趙楷還準備設立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用來封給勛位已經升到上卿的功臣。而韓世忠、岳飛、黃無忌、向克、何灌、王淵、李孝忠、曲端、李永奇等九個上卿肯定是第一批封爵的!

到了那個時候,岳飛可就比蔡懋大兩級了!

想到這里,蔡懋也只好收起對武人的輕視,笑著解釋道︰「只要允許以布票抵商稅,允許以布票換取鹽引、茶引,民間的商人自然會收藏布票,多發一些就沒什麼了。」

「那錢引還發不發?」剛剛從長安入朝,準備就任樞密使(陳記將會外放四川)的老將何灌也問了一句。他雖是武夫,但卻是老汴梁,還是武進士出身,實際上也是個文士。而且他還擔任過地方州郡的長官,對于經濟民生並不是外行。

「發。」

「不發!」

何灌的問題,引出了兩個截然相反的答案。

說「發」的是蔡懋。

說「不發」的,卻是官家趙楷。

蔡懋頓時有點尷尬,他可是趙楷陣營中的理財專家。他和蔡京是親戚,也是蔡京新政團隊中的骨干。蔡京雖然名列六賊,但是他的理財本領可不弱,甚至還超過了當年的新政領袖王安石,在並沒有太傷筋動骨的情況下,支撐起了趙佶的豐亨豫大。能成為蔡京一黨骨干,而且還多次擔任大漕的蔡懋,在理財一行上的能力想來是不弱的。在重武輕文的趙楷陣營中,說是理財權威也不為過可是現在和他意見向左的人卻是趙楷!

趙楷看了蔡大權威一眼,笑道︰「既然要把布票和錢引既然都能當成紙錢,就不必共存了,把布票發好了就行。民間用著方便,咱們管起來也容易而且錢引無本,布票有本,想來民間還是會認布票而不是錢引。所以朕覺得,以後不必再發什麼錢引、官交子,有個布票便足用了。」

他想了想,又道︰「只是這布票該有哪個衙門來發行?是不是要設立一個專管紙幣、銅錢、鐵錢、金銀的衙門?」

蔡懋和呂頤浩對視了一眼,都看見對方輕輕點頭。這個官家說得對啊!是得有一個專門的衙門管錢幣的事兒而且這個衙門必須得掌握在手里!

「官家,」呂頤浩上奏道,「臣建議設立一個歸屬戶部管轄的錢票司,可以由一個侍郎專管。」

趙楷可沒有設立中央銀行和打造金融體系的想法就算有,他也不知道該從哪里下手?

所以他听了呂頤浩的建議也覺得不錯,于是就問︰「誰可以當這個侍郎?」

呂頤浩馬上就給趙楷推薦了個人才,「臣舉薦成都府路任轉運判官趙開出任戶部錢票侍郎。此人是四川人,元符三年的進士,以善于理財著稱。在成都府路任轉運判官任上政績斐然。這次漢中王入川,又得其助力甚多,為此漢中王還專門上奏為其請功。」

「那這個趙開現在何處?」趙楷問。

「此人就在洛陽。」即將赴任四川的陳記插話說,「漢中王命他押送蜀錦三百萬匹,蜀鐵一百萬斤,蜀茶五十萬斤入朝。十日之前,已經到了洛陽。」

「哦想起來了。」趙楷點點頭,「前幾天朕看過一個奏本,是說榷茶買馬之害的,好像就是他上的。」

「臣也看了這份奏章,力陳榷茶買馬五害,頗有見地。」陳記接過這話頭說,「所以臣到達四川後,準備罷榷茶買馬之法,改用政和二年東京都茶務所創條約,印給茶引,使茶商執引與茶戶自相貿易。」

「可也,」趙楷笑著對陳記道,「憶之乃是吾弟,四川民政皆憑處置,從明年開始,只需每年送蜀錦六百萬匹,蜀鐵一百萬斤,蜀茶五十萬斤,銅錢二百萬貫入朝,再運三百萬石米去江陵(這些米會由荊湖轉運使司運往襄陽)即可至于四川之馬,實無大用,不必購買了。」

趙楷重開的大宋朝將主要精力放在軍務上,對地方的民政刑獄之事管得就沒那麼細了。所以就將提點刑獄司、提舉常平司這兩個原本和轉運使司平級的衙門。都並入了轉運使司或營田使司,從而形成了轉運使、營田使管民(府兵戶),安撫使管軍的局面。

另外,趙楷還將安撫使路、轉運使路(營田使路)的轄區完全重疊,既一路設一個安撫使和一個轉運使(營田使),將路變成了類似行省的存在。

而在洛陽朝廷治下的路,也只有河北、河東、京西、陝西、荊湖、四川,一共六個。

其中的四川路又是地盤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為發達的一個路,而且距離洛陽又遠,有點鞭長莫及。所以必須要以宗王鎮守管軍,同時再以重臣管理民政。

在放權的同時,對四川的搜刮可不能放。趙楷的朝廷雖然有六個路,但其中的四個路可收不了多少錢,只有四川、荊湖兩路可以刮。

而荊湖路又只有四州兩軍一府,雖然囊括了荊湖南北兩路最富的江漢平原,但是面積就這麼一點,能刮出多少?所以趙楷只給荊湖路定了米三百萬石,絹一百五十萬匹,茶二十萬斤,銅錢八十萬貫的指標。

這兩個路加在一起,每年會給趙楷的朝廷提供六百萬石米(實際運到洛陽的最多只有五百萬石),七百五十萬匹絹,二百八十萬貫銅錢,七十萬斤茶,一百萬斤鐵相當于一千五百萬貫的收入。

看著仿佛挺多的,但是要靠這些收入去養活三四十萬可以對抗金國、西夏和南宋的大軍,是無論如何都不夠的。而且其中的幾百萬石米中的一部分,還得用于軍糧和賑災如果沒有和土地掛鉤的府兵制,趙楷的朝廷根本就維持不下去。

所以接下去的分田分地,可以說是直接關系到洛陽朝廷的存亡!

頂點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