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字卷 第一百二十二節 折服,形象

馮紫英也笑了起來,「當然有,比如回京之後,幫馮大哥勸一勸寶玉,另外如果有人問起或者質疑的時候,也幫馮大哥解釋解釋。」

史湘雲有些不敢置信,「馮大哥,就這個?寶二哥那里您不用說,小妹也會幫您解釋,想必寶二哥也就是鬧騰一下,發泄發泄,當他慢慢緩過氣來之後,就應該明白他和林姐姐是不可能的,嗯,更何況林姐姐從來就不喜歡他,至于其他人,馮大哥用得著在乎麼?」

這話說得讓馮紫英也忍不住翻白眼,「雲兒,什麼叫用得著在乎麼?老太君和政世叔他們雖然內心深處也知道林妹妹肯定不可能和寶玉結親,但是畢竟寶玉也是他們掌中寶心頭肉,寶玉喜歡林妹妹都快瘋魔了,他們能沒有一點兒感受?我這麼突兀地就要娶林妹妹了,寶玉如果砸玉發病了,只怕老太君和政世叔,尤其是你嬸嬸他們恐怕多少也會有一些不悅的,你幫馮大哥在他們面前緩緩頰,不是就要好許多?」

被馮紫英一番話說得啞口無言了,史湘雲嘟著嘴,「看來馮大哥是早就把小妹給算計進去了,難怪寶姐姐都說你算無遺策,啥事兒為慮勝先慮敗,……」

沒想到史湘雲突然間又提到了寶釵,馮紫英心里有些發虛。

這自己日後要娶寶釵的事兒如果被捅出去,估計這賈府里邊的人,嗯,特別是寶玉恐怕真的要瘋了,這是守著要把賈府里邊鐘靈毓秀的女孩子給一網打盡麼?

見馮紫英表情有些詭異,史湘雲再怎麼也想不到馮紫英早已經把寶姐姐也給算計進去了,只是有些好奇,「馮大哥怎麼這幅表情,難道小妹說的不對麼?去江南公干,你要把護送林姐姐這一趟也算進去,現在這一趟要去揚州還是公干,甚至都把小妹都算計進去陪林姐姐,訓環哥兒,你還得要把探丫頭給拉上,馮大哥,我發現你好像做事情基本上都是一箭雙雕欸,……」

「哪里,哪里,……」被一個小丫頭這般懟,馮紫英也尷尬,「雲兒,那你說馮大哥做的這些事情對麼?對大家有益麼?大家覺得不好麼?」

史湘雲想了想,倒是的確對大家都是好事兒,大家也都是心甘情願的,悻悻地撇了撇嘴︰「反正馮大哥你的心思太多了,小妹這種直性子哪天被您給賣了,恐怕還得要幫你數錢。」

「過了啊,過了啊,雲兒,你馮大哥啥時候還能害你不成?」馮紫英挺喜歡這丫頭性格,她這種性格難怪無論是寶釵還是黛玉抑或探春都喜歡,也不知道日後究竟是誰家能抱得美人歸。

「哼,那可說不一定,就像寶二哥說的,那些個當官的,心都是黑的,為了自己的前程利益,啥事情都能做,馮大哥現在剛當官,日子久了,還不要變成和那些人一樣。」湘雲斜睨著馮紫英,言不由衷地道。

「寶玉這話可是一桿子打翻一船人啊,他這麼說,他舅舅,還有政世叔,林妹妹的父親,嗯,還有雲兒你的兩個叔叔,不都是當官兒的,難道都是這般?」馮紫英笑著打趣,「這話傳到政世叔耳朵里,估計我就真的只有一句話送給寶玉了,小心你的皮,哈哈哈哈,……」

這句話是賈府里邊常用語,無論是丫鬟們互懟,還是主子嚇唬下人,抑或長輩威脅晚輩,就是這一句,但能威脅寶玉的,恐怕也就只有賈政了。

被馮紫英風趣的一句話逗得大笑起來,史湘雲身著棗紅牡丹綾子夾襖,外罩一件乳黃棉絨厚披風,但卻依然未能遮掩住對方身材,這笑得花枝亂顫,讓馮紫英都為之眼前一亮。

似乎是覺察到了一些什麼,史湘雲迅即收斂笑容,臉頰卻有些發燒,拉了拉棉絨披風遮住身形,故作鎮靜地道︰「馮大哥,寶二哥听見你這話可真的要恨你一輩子了。」

「恨我也得說他啊,這等話被你我听見當然沒關系,但是若是被外人听見,沒準兒就要替政世叔招來麻煩了。」馮紫英應了一句,「也是榮國府里把他照應得太好,沒吃過虧,但該提醒的還得要提醒,莫要等到日後年齡大了還不曉事兒,真的栽了筋斗就難受了。」

馮紫英的這份勸誡史湘雲倒是很以為然,雖然寶二哥不喜歡讀書,那也沒關系,不喜歡做事,那也由他,但若是在外邊一張嘴招惹是非,替家里惹禍,那就真的不妥了。

史湘雲還是第一次和馮紫英這樣單獨長談,倒是越發覺得難怪探丫頭和林姐姐她們都愛和對方一起說話了,對方說話既有理有據,又切中要害,而且還風趣幽默,時間不知不覺就這麼過去了。

只是耽擱了人家一下午看書時間,史湘雲也還有些不好意思,瞟了一眼對方隨手放在桌案上的書,《北耕錄》,也讓她有些驚奇,這好像是一本介紹種地的書欸。

「馮大哥,你這是在看什麼書,讓你這麼感興趣?」

「哦,一本農學方面的書,介紹種植農作物經驗的,挺有意思,而且也很有價值。」

馮紫英也是在京中才拿到這本書,印刷數量不多,但是一看是徐光啟的書,他自然就感興趣起來。

他印象中徐光啟的巨著只有《農政全書》,但是沒想到對方在天津衛主持屯田工作時居然就寫出了這樣一本書。

這本書詳細介紹了其在天津衛屯田時推廣土豆種植的經驗,以及附帶介紹了他前些年在松江丁憂時引入番薯種植的經驗。

這也引起了馮紫英極大興趣。

如果說《泰西水法》馮紫英也只是感受到了徐光啟的博學多才,而這本《北耕錄》那就真的是救命稻草了。

雖然也知道土豆和番薯都已經傳入中國大陸,他也專門招人打听過,實際上在福建、浙江和江蘇都已經有這兩類作物的種植了。

但很顯然土豆不但適應地區更廣,而且其效果更好,不過番薯也一樣不簡單,在南方地區不擇地的優勢也能充分體現,只不過好像這兩種作為傳入大周也已經有十來年了,但是卻根本沒有普及開來的跡象。

即便是在閩浙和南直隸地區,種植面積也相當小,絕大多數農戶對這兩種作物都是持否定和懷疑態度。

一方面是種植技術還處于模索階段,另一方面也是土豆和番薯的味道和百姓習慣了的稻麥還是有些差異,很多人不太喜歡,所以這就直接導致了這兩類植物只能在一些偏僻地區種植,很難推廣開來。

尤其是土豆,原本是完全可以在九邊地區推廣開來發揮其產量高耐旱耐寒的優勢,但是卻遲遲沒有真正進入像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北直這些最適應種植的地區。

要解決北方地區尤其是九邊的軍糧供應問題,開中法現已經陷入了困境,而且說實話在九邊地區采取商屯的做法的確成本較高,麥類畝產量是在太低,與土豆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而之所以沒能普及到北方地區,除了官府沒有足夠重視之外,在馮紫英看來很大程度還是因為思維慣性和人們的口味適應問題。

不過在馮紫英看來,這一切都要讓位于生存,當北方遭遇大旱易子而食的時候,當老百姓都只能吃觀音土飽月復時,當官府無糧賑濟可能引發民亂的時候,你還在乎土豆還是米麥?答案不問可知。

不過徐光啟在這本《北耕錄》中沒有提及玉米的種植,這也讓馮紫英有些驚訝。

據他所知玉米在上林御苑里就有種植,在京師城周圍也有種植,甚至玉米面也成為了一種時尚食物,但是若要論普及,則遠遠說不上。

這讓馮紫英也不明白這個也應該是和土豆一樣具備解決前世中明末饑民飽月復問題的作物,怎麼就不太受待見了。

這個原因他還得要仔細了解一下,看究竟是作物種子自身原因還沒能適應中國這片土地,還是因為飲食習慣還未被大家廣泛接受了。

「馮大哥,你是翰林院的修撰了,怎麼還看這種書?」史湘雲大惑不解。

「呵呵,雲兒,莫要小覷這些書,更不可輕忽農業,大周億兆子民,九成都是農民,沒有他們種地,誰來養活官員士紳和軍隊?」馮紫英也能理解史湘雲這等人的不解,「若是一畝地能增加一斤收成,大周一年就能多收四百萬石糧食,而你知道咱們這京師城每年通過漕運從江南運來的糧食有多少麼?」

這話自然就把史湘雲給問住了,馮紫英也沒在意,自問自答︰「大概也就是四五百萬石吧,這不但包括京師這百萬人所需糧食嗎,甚至還包括周邊一些士卒所需,可只要全國的田地里,每畝能收成一斤,咱們這京師城里的人一年漕運所需糧食就出來了。」

一個簡單的道理讓史湘雲也有些觸動,雖然她還有些不太明白馮紫英講的這里邊的邏輯和具體因果,但是她卻能真實的感受到眼前這位馮大哥真的和其他那些當官的不太一樣,更不像是寶二哥所說的那幫官兒們。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