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袁譚深入大山

作者︰雪豹導彈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袁譚也覺得郭圖對整體局勢的把握堪稱大師級。

他認為在補給不足的情況下,殺向壺關頗為冒險,而直接向東逃竄,太過丟人。

另外,這審配是袁尚的人,大軍一旦反攻上黨不成,他又不能鼎力支持。戰敗以後,估計會往自己身上潑污水,好扶植他弟弟袁尚,以擴大河北人的話語權。

袁譚一心成為繼承事業的上位者,他日思夜想駕馭屬下互相制衡,卻忽視沮授、田豐、審配都是忠心、剛正之士。

最後,他在現實與假象的各方壓力下,選擇了郭圖的妙計。

而走太行山路,往涉侯國去的這次行軍,將成為他最後一次領軍的經歷。

「稟告主公,太行山中諸多好漢傳信,說是袁譚大軍從山里一路向南,往潞縣或者涉侯國方向行軍。」

張方等人略微驚訝,這袁譚大軍果然如主公和楊阜所料,沒有勇敢殺回上黨,也沒直接逃竄。

徐晃分析道「對方這麼選擇,應該是既不想放棄,也不敢貿然大戰的折中行為。想想袁譚這等高傲之輩,確實會這樣做啊。

「可是,楊阜先生又怎麼能提前預料對方的行為呢?」

楊阜對徐晃剛剛的分析很是贊嘆,此人雖是武將,但謀略、分析已經勝過多數謀士了。

他解釋道「我們對敵人不是預測,而是驅使他這樣。」

「嘶」

「啊?」

徐晃好像突然領悟了什麼,張方還是一頭霧水。

楊阜繼續道「敵人存在這種有利于我方行動的可能,那我們就創造條件,讓他們這麼行動。」

童遠把話接過來道「其實關鍵的還是他們自己,我方只是創造了一個驚嚇對方,但又讓他們能有些希望的局面。」

「如果對手是穩妥且不好面子之輩,肯定會向東撤退,日後再戰。反之,如果是心無旁騖,專心于兵馬之人,也會看到,我軍不具備立刻集結,阻攔他們回師壺關的情況。」

接著他略微神秘地抽出一張絹帛,上面寫著「譚性狹,外勇而內怯,好大喜功,不善治軍。」

「這是這半年前,我讓人往雍州賈詡先生那里問來的分析計策。他還給我分析過袁紹,張楊,全都一語中的。」

楊阜感嘆道「賈詡不愧是我西北雍涼最具智慧的人,佩服佩服啊。」

童遠心道「賈詡先生雖然沒在袁紹那里做過事,無法像荀彧那樣,對其手下謀士、將領全都分析出來,但要是比分析人心,可能賈詡更勝一籌啊。」

徐晃也暗暗記下這次楊阜的「驅使敵人」與童遠、賈詡的「心理分析」,日後他也將在治軍和謀略中有所運用。

袁譚大軍沿著清漳水進了太行山。

後世的漳河,此時被稱作漳水,它主要由清漳水和濁漳水在涉侯國以南的山區匯合而成,然後流過繁華的鄴城。

戰國時期的魏國西門豹,就在鄴城發民鑿十二渠,治理水患,灌溉農田,將產量提高數倍。被稱作引漳十二渠或西門渠。

袁譚大軍向東進山後,離開入山的河水,沿大路往南行進。突然發現新西涼軍已經跟在後面,甚至附近群山峻嶺之中也有對方斥候的身影。

原來,黑山軍闖蕩太行群山多年,此處原有于氐根、青牛角、左髭丈八等部盤踞。

之前袁紹擊敗于毒,殺朝廷冀州牧壺壽後,執行沮授戰略,向北掃蕩,將大大小小黑山軍各部全部消滅。

但失地農民終究殺不完,袁紹也沒有力量日復一日在山中尋覓殺戮,所以仍有一些黑山各部殘兵,聚山寨、造塢壁盤踞于此。

其中,有一黑山軍年輕渠帥名號疙瘩,又聚集三四千部眾,在涉侯國以北區域發展。

這一次,他積極響應童遠、張燕,專門襲擾進山的袁紹軍。

袁譚大軍行進到一個山中盆地安營扎寨。這個小盆地位于群山之中,面積足以容納大軍短暫休息,東西南北都有道路。

向東的山路,可以再次回到清漳水旁,只要沿河一直向東南方向前進,全程估計九十里山路,就可以到達張郃所在的涉侯國。

而繼續走向南的大路八十里,可以到達上黨郡潞縣的刈陵鄉。此地具稱是古黎國的所在地,周邊道路通暢,東西再走四十里,涉侯國與上黨郡的潞縣。

袁譚本來自進入太行山後,就已經派遣斥候走第一條路,趕赴涉侯國通知張郃引兵前來接應。

可是,他等來的是張既率領新西涼軍步步跟隨,以及山中小路被黑山軍封鎖的可怕情況。

袁譚熟悉平原,他統帥的奪取青州的戰役用兵迅猛,但那是在平原地形,面對三流的田楷,以及出了名不善軍事的孔融。

這一次,四周高聳的大山,與新西涼軍跟隨又不交手的奸詐,讓他手足無措。

袁譚心中發慌,這巍巍群山在初冬顯得分外寒冷陡峭,他光是呆在山中就感到恐懼,不知從哪里又會冒出敵兵。

他召集眾文武議事,希望他們能有辦法。

一直負責中軍的蔣義渠說道「大公子,現在形勢雖然不妙,但我軍兵馬完整,糧食也足夠三十天食用。我們只需做好後衛,正常行軍即可。」

袁譚還是慌張,疑問道「正常行軍?這四周的山里都是黑山軍,不知他們會從哪里冒出來?我們被敵人前後夾擊了怎麼辦啊?」

文丑說道「少主,我看張既的追兵人數雖然不少,但並非我軍對手。不如全力攻擊其部,把他們打殘,再回身驅趕黑山軍,就可以了。」

袁譚一心想趕緊撤退,不想冒險作戰,于是對文丑的意見先不置可否。

郭圖眼楮轉了一圈,把眾人的心思猜了七七八八。

他又以穩重的口吻說道「少主,敵軍來者不善,我們肯定不能在背後有張既大軍的情況下,同時向東打黑山軍。現在最好立刻走大路南下,到達古黎國,聯絡各方。」

袁譚一听到走大路,就像溺水的人抓住救命稻草。愈發佩服郭圖見多識廣,覺得他的辦法總能平衡各種情況,于是決定采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