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改變士族

作者︰雪豹導彈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離開了軍事實操這邊,又有木匠、工礦、醫術等實踐教學的課程。

這些教學都是邊教邊產。

木匠多是屯田軍成員,沒有太多傳統保守的師徒制封閉圈子。所以手藝雖然不上專業工匠,但是已經有分工合作。

工礦方面則恰到好處的吸收師徒制的優點,進行一對二傳幫帶,但是教學也結合理論和實踐,打破個人局限。

醫術上最有活力了。

教學包括草藥、制藥、防疫、治病、獸醫、植物防病等多項。實踐也全部可以操作,並直接采藥、治病和衛生整治。

醫術課程也是整個教習學堂中,最受屯民歡迎的,且具備一定創收能力的科目。

調研教習學堂,又去基礎學堂。

基礎學堂的主要定位是培養屯民的子女學習識字算數,並接受基本教育。另外,也有對屯民掃盲的作用。

童遠巡視一圈,看到年齡不一的學員們在學堂學習這些知識。

其中孩童那邊,臉上歡笑居多,有時還頑皮私下玩樂,也對學習這些字或者故事耐心不足。

成人則認真許多,每教一個字,就自發地練習書寫。但是他們臉上多是嚴肅認真,有的大冷天還搞出一頭汗來。

旁邊還有一間屋舍十分安靜,在朗朗讀書聲中顯得有些特殊。

眾人走到窗前,見到前排坐著十歲左右少年,然後更多的是不滿二十歲的,然後也有不少成人。

等了一會才听到里面教員說話。

「今春粟一石一百二十斤,益六十三斤,是為多少?」

眾學員回道:「一石一百八十三斤。」

「今有一十五戶,各有上述春粟,是多少斤啊?」

「   」眾學員立刻在地上的沙土上開始運算。

「算好了舉手莫出聲,我過去去看。」

童遠臉上留下一絲冷汗,小聲問劉邵道:「他們這已經是學過許多內容了吧?」

劉邵回道:「這是算數大班,在學《算數書》和《九章算術》。」

這時,有幾個人舉手。教員一一走過去,告知是否正確。

隔了一會,又有一批算出。但是剩下的一小半,一直在沙土上不停運算,卻還沒有出結果。

「就到這里!正確答案是二十六石一百單五斤。」

童遠知道這個時候一石是240漢斤,幸好自己底子還在。

只听那教員說道:「這次運算要靈活運用乘和除,乘是《算數書》和《九章算術》的第一課,除是平日分配物資很可能使用的運算。」

「剛才很多人算的慢,是因為只會十以內的乘,或者忘記了怎麼除。現在我請最快得出正確答案的學員,給大家展示一下。」

學堂上很快熱鬧起來,除了這次計算,眾人又練習了多次乘除。

看完這一次,童遠倍感欣慰。

其實現在童遠統治區無論政治、軍事、民生,存在許多不穩定因素,這是過渡期不可避免的,各種因素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

軍屯就像自給自足生產士兵的加工廠;民屯又像組織起來分工合作總是各行各業的生產者;小農就像任人宰割的綿羊;地主豪強的農莊則是自家私人王國;士族就是地主中壟斷著知識和話語權的一小部分。

童遠與衛覬談話的核心就是以減稅、免稅換取世族豪強控制下的權利,以屯田吏員替換世族豪強掌控的地方官員,消除郡縣以下的私人各家統治,使童遠統治區政令一體。

這種替換,主要官員要從其他地方調入,基層吏員、中層吏員從當地產生;縣級一、二把手過幾年調換,當然不是對調,這種做法只能減慢新的世族豪強取代舊的世族豪強。

但新的士族豪強崛起是必然的,小農經濟不可能永恆不變,這是不可抗拒的發展規律。

如何主動利用這種客觀,改變士族掌控國家命運,讓士族無法壟斷知識、話語和官場,就是童遠、衛覬、張既這些主要領導人的重要課題。

衛覬已經領會了童遠的談話精神,也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衛覬也是士族出身,但他從青年起就開始關注國家大事,研究過秦朝的崛起和漢朝的興盛與衰敗,初步認識到士族主導下國家必然衰退。

這些年來,童遠的政治體系離不開衛覬和張既,方針、政策的制定、建立、落實。

落實多靠張既,而對付頑固士族則多數出于衛覬的手筆。尤其對傳統士族這個毒瘤,他比別人看得更透徹。因為他就是世族,也可以說他是士族的叛逆者,還是非常穩健能干的叛逆者。

河東是衛覬的起點,也是他命運的轉折地,他對河東有著特殊的感情。童遠把這項措施叫變相奪權,他就是變相奪權的排頭兵,那變相奪權就從河東開始。

童遠當時打敗白波軍,其他幾個平窮的縣實行了屯田,安邑、臨汾、解縣地處平原,河流縱橫、渠網遍布,三縣百分之七十都是水田,可謂魚米之鄉。土地在個人手里,沒有無主的土地屯田。

奇怪的是這三個縣平原的水田都歸地主、豪強等所有,居住在平原的農戶都是佃戶,其實這些土地最早都是他們的土地。

由于個體力量沒有能力開挖灌渠,產下的糧食不足水田地一半,如果把土地賣給附近有渠的富戶,再把地租回來種,向對方交三成糧食,就允許他們從渠里引水、排水。

這些人一下子從小農變成了佃戶,但心甘情願,多收獲兩成糧食,用賣地地的錢在丘陵地帶能買二到三倍的旱地,租出去收得糧食比原來賣出去的地收的還多。

為什麼這些地主、豪強不直接讓他們用水,不買地也能收同樣的三成糧食?這就與世代觀念有關,有了土地後代不愁,幾代後男丁翻幾倍,那時每家就沒多少地了。

況且這些大戶不缺錢,童遠知道後世晉南富甲天下,晉商商號遍布華夏。外貿最北到莫斯科,最西到西亞。

但是,主要是根據交通信息等不對稱,進行囤積物資和賺取差價,並沒有向手工業發展。

這白白浪費了並州得天獨厚的手工業、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優勢!

如果引導、支持他們提前經商再轉向手工業,嘗到甜頭後他們就對土地、從政減少了興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