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勞動改造孔文舉

一秒記住!!!狂沙文學網手機用戶輸入︰

第354章勞動改造孔文舉

……………………………………

老楊、老王和老黃,三家如今可是分別掌握著先進的造紙、油墨、印刷技術,報刊業的興起使他們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各家的生意都好的不要不要的,但是,三個人對孔融也煩的不要不要的,頗有點恩將仇報的意思。

實際上,不僅僅是這三位現在討厭孔融,就是很多之前支持孔融的勛貴豪門,名望賢達,也開始逐漸疏遠孔融了。

為毛?

因為他們付出的代價太大!

試問,大漢國人多要面子啊?

以前大家只知道陛下喜歡扒拉他們的錢袋子,現在才知道孔文舉喜歡扒拉大家的面皮子。可是那幫辦報刊的連陛下和首相家的事都敢扒拉出來,旁人又得有多少被扒拉進去的?

花點錢的事咱不怕,反正大家有的是錢,可是扒拉面子不行啊,面子比錢金貴,讓別人隨便扒拉,不是等于打臉麼?

再可是,現在不能因言獲罪了,就算想找那幫辦報刊的出口鳥氣,恐怕到頭來自己還得惹一麻煩,因此獲罪。大家追根問源,刨根問底,想來想去都覺得這事兒全賴始作俑者孔文舉。

一秒記住https://m

于是,有人開始上書彈劾孔融,還有人就根據小報提供的「線索」,指證孔融。

比如孔融的《父母無恩論》。

「父之于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發耳。子之于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

大意就是說「啪啪一時爽,養娃累半生」,大瓦罐里放個小瓦罐,拿出來之後,倆瓦罐之間還有啥恩啊?

其言盡顯青年文人的狂悖姿態。

只不過孔文舉一定不知道後世有很多與毓婷這樣的東西,也沒見人類滅絕。小瓦罐放在那里永遠不可能變成大瓦罐,但是小娃生下來,是要慢慢養大的。還小瓦罐,大瓦罐,你以為是俄羅斯娃麼?

再比如孔融的《哭墳不悴論》。

話說孔融任北海相之時,看見一個在墳邊哭泣,悼念自己亡父之人。孔融覺得人家哭的不夠真誠,臉上一點憔悴之色也沒有,然後就下令把人家給殺了。

這事先不論草菅人命之罪,單說前後兩種論調,就已經自己打了自己的臉,知道不?如果父母無恩,兒子又怎麼哭的真誠?如果兒子哭的真誠,豈不是正好說明父母有恩?

…………

諸如此類的黑歷史、黑材料,一摞一摞的,要是真按照這些人的上書來看,孔融就是被五馬分尸都算輕的。倒是總想攮死這個孔二愣子的劉漢少,現在反而成了他最大的保護神,不僅僅是楊修總在自己邊為孔融求說好話,還有很多別的原因。

首先,自己一直強調不因言獲罪,雖然這個孔二愣子說話不中听,也不能因此就宰了他吧?那不是等于讓哥也自己打自己的臉麼?

其次,這個孔二愣子雖然廢材,但是招來的人還是有很多真正的干才。不說別的,跟著他來的王脩以及鄭玄門下的崔琰、國淵,現在都是自己的主簿。真要是把孔融宰了,不知道得有多少人會對哥表示很失望。

重要的,最最重要的是,說孔融草菅人命,可他是漢朝人,他們漢朝人原本就不拿人命當回事。

但是哥不是!

哥是來自有她的時代,殺只雞都需要她鼓勵半天,獎勵一大堆。如果哥也不拿人命當回事,那不是帝王之姿,而是自我退化。果真如此,往後還有什麼資格偷偷的想她?根本就不配!

好不容易勸服自己,回過頭來,劉漢少卻又覺得心里不得勁兒。

麻蛋兒!

憑啥讓這個孔二愣子裹亂惹麻煩,卻讓哥來收拾殘局?他還在一邊兒出風頭,賺名望,好像沒事人似的。

不是你娃閑的蛋疼,可以高談闊論,而是哥在負重前行,為你賠錢買單!哥又不是你爸爸,憑什麼呀?

哥可以不宰你,但是你覺得哥要是把你閹了,讓你去修史,咋樣?反正修史的最高境界和修練葵花寶典是一樣一樣的。

算了,哥賠那麼多錢,也不稀得要你那點東西。

然後,冥思苦想之下,劉漢少終于又放了個大招,第三次擼了孔融,把教授擼成了助教……這個可憐的娃,上書一回,被擼一回,上書三回,被擼三回,也不知道能不能長點記。

如此還不算完,劉漢少又在農學院的試驗田旁邊,給孔融劃了兩畝地。你娃不是說種地不用人教麼?哥就讓你親自來種這兩畝地,也不多要,回頭每畝上繳二石糧食就行,要是完不成任務,便是欺君之罪,到時候哥就給你發配到邊塞去!

不用擔心孔融敢偷耍滑,找人代勞,農學院那幫人天天都守著他呢!

…………

劉漢少對孔融下達了新詔令,美其名曰︰勞動改造!

但是此詔並未得到朝堂上卿們的一致贊成,因為總有人覺得陛下心太軟,像孔文舉這麼根攪屎棍,還留著他干嗎?然而在三學院以及民間卻得到了一致好評,大家都覺得,就是得讓這幫成天耍嘴皮子的多干干活,受受累,才能真正的體會民間疾苦。

沸沸揚揚的「學院互懟事件」漸漸落下帷幕,《大漢月刊》旗下又創辦了一份《京城早報》,半旬一期,一月六期。于此同時還出現了很多別的報刊,有的半月一期,有的旬一發,最可喜的應該算是三學院聯合主辦的《新科學月刊》以及河東郡的《河東早報》與長安城的《西京早報》,說明報刊業正在走出洛陽,走向各界。

除了劉漢少賠的錢多點之外,這一回最倒霉的應該算楊修楊行走了,這個可憐的娃終于被他老爹趕出了首相府小別野。或許僅僅是老楊實在太害怕,不知道下回小楊的老婆們還會偷點自己的什麼東西,然後又被別人給捅出去……要是害的別人擔上「泄露大漢機密罪」也很不好嘛!

哪曾想,此舉反而令楊修如願以償,整天在自己府上呼朋喚友,宴飲耍鬧。

為此,老楊還專門找過劉漢少,希望他能幫著自己教育教育小楊,踹他一頓。但是劉漢少覺得,人家小楊是在自己家里玩耍,甭管吃草還是吃,躺著喝還是坐著喝,那都是人家自己的事,咱就算當皇帝也不能管的太寬,對吧?

…………

隨著陳宮走馬上任,漢正軍第三軍也正式接管了兗州防務,並且按照軍部令擴編十六、十七兩個師。鮑信前往幽州之時,特意留下了自己的弟弟鮑韜,以及于、呂虔兩員大將,協助陳宮接手兗州。當然了,這只是鮑信與陳宮交接之時,如此所說的場面話而已,實則是鮑信也知道京師三府改制,軍政兩分,自己根本不可能再掌管軍隊,留下兄弟鮑韜這一支,往後好在軍中發展。

徐榮在豫州之時,早已听聞于、呂虔之才,所以直接提請于為十七師師長,而呂虔則任旅長,另由原警衛旅長樂進擔任十六師師長。自然,徐榮也不會辜負鮑信臨走時的一番好意,將其弟鮑韜任命為第三軍的副督教長,不過,首先得先回北邙軍校學習學習。

大軍勢強,陳宮、徐榮又有詔令、軍令在手,更何況陳宮、程昱、衛茲、樂進等人原本就是兗州人,所以接管兗州之事還是比較順利的,即便是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在任多年,此時也不得不交出手中兵馬,接受改制、改編。

然而這其間還是出了一點小問題,濟郡乘氏與山陽郡巨野之間,有一地方豪族,李氏。昔年黃巾為禍,李氏兄弟便率族人據寨自守,對抗黃巾。後來黃巾被撲滅,李氏愈發壯大,除了李氏族人之外,還有不少的私兵部曲,跨州連郡,自成一股勢力。

因為乘氏、巨野到處都是李氏族人,所以李氏非但不會為禍地方,還會保護鄉里,處處周濟,在當地的名聲也不是一般的好。

在此之前,即便是濟太守吳資與山陽太守袁遺也要客客氣氣,相讓三分,遇事多有請托,卻無法插手乘氏、巨野以內。

現在陳宮和徐榮都來了,總不能還留著它在兗州中間,像個國中之國一般的存在吧?

但是,打……怎麼打?

難道把這些地方姓李的都殺光?

別說巨野還背靠著一個巨野澤,真要打的話,人家帶著部曲往里邊一鑽,費時費力。就算是真的把人家打敗,漢正軍乃至朝廷的名聲也要在當地毀完了。

可要是不打,就得好好商量商量這事怎麼解決,是吧?

其實李氏也不敢抗拒「朝廷天軍」,就算要往乘氏、巨野里邊派縣長啥的,李氏也絲毫不敢反對,還願意多處配合,唯獨讓李氏現任族長李乾猶豫不決的就是接受改編之事。

這麼多年了,人家習慣了自己種,自己吃,自己保護自己。現在漢正軍來了,要把人家的私人部曲拆散打亂,挑挑揀揀的改編到各個部隊里去。

說句不中听的話,那些不姓李的,改編改編也就算了,可這其中還有很多李氏宗族子弟,要是被塞到別的部隊,真打起仗來,人家的娃可能死哪兒都不知道。

再者,人家也不敢百分百相信漢正軍,真打起仗來,他們能保護好我們嗎?萬一還像從前的那些人,甭管官軍還是賊兵,相互之間殺來殺去,除了會禍害百姓,要錢要糧之外,沒一點好處。

這其實已經不是一個豪族勢力的問題了,歸根結底,這些年百姓吃夠了苦,傷透了心,對朝廷已經不敢抱有啥期望了。

支持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伙伴!找不到書請留言!

章節錯誤,點此報送(免注冊),

報送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