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五年邁出一小步

第727章五年邁出一小步

……………………………………

大漢有了「漢警」部隊,百姓的生命財產也能更加有保障,要是再有個小叛小亂,小匪小寇,或是哪個土鱉再敢抗稅不交,據寨自守,相府也不用再麻煩軍府了,直接派出漢警就能把他們全收拾了。

所以說,漢警,能夠讓相府的腰桿硬氣不少,施政方面也能夠更加有力度。至于說城管大隊嘛,可以逐步向社會服務方面轉型,比如說消防救災、市政管理、巡邏聯防……

對于軍府來說,借著「漢警」部隊的成立,可以再精簡一部分B級軍團,之後他們便連守城的任務也可以一並轉交給漢警部隊,從而更加專心的訓練,拉近與A級軍團之間的差距。要知道,現在軍隊的訓練,可不止是讓兵士們拿著一桿大槍,每天練上千次刺殺,或是拿著一把軍刀,每天訓練幾百次砍殺……嗯……就算是一個普通兵士,手里有一顆掌心雷,總也得知道怎麼把這個玩意兒點著了往外扔吧?前提還是不能被它嚇著。

雖然B級軍團目前還無法做到純職業化,卻也可以酌情考慮減少一些屯田數量,多進行一些副食的種養。訓練之余種種菜、養養豬,在兄弟們能夠吃飽的前提條件之下,當然可以考慮吃好一點!

那麼兵團問題呢?

是不是也可以考慮逐步放寬一些征兵制度,少征一些兵員呢?

在這一點上,劉漢少十分堅決地否定了。

兵團征兵,可以不是為了打仗,但是必須要讓各地的人員流動起來。咱們大漢現在有這麼多歸附之民,如果不能夠堅持制度,讓他們完全遵守大漢的「游戲規則」,一旦大漢朝廷出現什麼問題,後果實在不敢想象。尤其是那些不僅學會了倍精話,還學會了制造破甲錐,使用霹靂彈的曾經的羌胡、匈奴、烏桓……若再發生內亂,舉刀相向,可能比「五胡亂華」還要慘烈,搞不好就把大漢給抹沒了。

再者,大漢如今新拓之地又這麼多,像是遼州的東北邊,東州那里,除了原本有幾個挹婁人之外也就沒什麼人了。咱們既然把它開拓出來,如果不遷人過去,佔住那片地方,能算咱們的麼?可是那地兒冷的,挹婁人撒泡尿都還趁著熱乎勁兒往臉上抹呢,但凡能活,誰願意去呀?所以咱們只能用兵團征兵的方式,往那邊抽調,去開墾,去充實,甚至是去受苦受累。

其實這種問題,在西南的大山里也差不多,那些沒走出過大山的人,可能覺得天下就這麼大,咱們想嘲笑他沒見識的時候,他卻突然說,那幾座大山都是他們家的。

怎麼辦?

咱們再一座山頭一座山頭的去打?

反反復復需要打多少回才算完事?

所以只能把各地各方的人都有序的抽調出來,再有序的抽調回去……好像活的挺折騰啊!

但是劉漢少說了,咱們可以用「四二二二」的方式,兩個羌胡、兩個匈奴、兩個烏桓,再加上四個內陸之人,去一個新地方,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里,結果會怎麼樣呢?

咱們很快就能得到十個大漢國人!

因為在陌生的環境里大家需要相互抱團,需要獲得認同感,而「袍澤兄弟」與「大漢國人」便是大家的共同點,讓四個內陸之人去「傳染」六個邊民山民,難道還不簡單?

而且吧,根據原有的人口基數來看,咱們甚至還能用「一個四,六個一」的方式,一個羌胡、匈奴、烏桓、東胡,還有山里的兄弟和大明珠島上的娃,再加四個內陸之人……

…………

這麼好的辦法,起先皇甫嵩、高節、韓遂、衛覬等人居然都不同意!

陛下,您想過沒有,要是咱從大明珠島上征一個兵,去涼州的玉門關站崗,他路上得走多久?要是咱們從遼州那邊再征一個兵,去福州的大海邊放哨,他路上又得走多久?要是真那樣的話,是不是咱大漢一年到頭,不分春夏秋冬,永遠都有人走在征兵的路上?

別說百姓答應不答應,我們听著都覺得……

「很沒人性,是吧?」

這種「批評」的話,也就是劉漢少自己說出來,好像喝涼白開似的,平平無奇。但是別人不敢亂說呀,就算咱們這位「皇帝哥」脾氣好,不隨便摘人腦袋、滅人滿門,玩什麼夷三族、誅九族,可是咱們也不能隨便罵著皇帝玩,對吧?

然後劉漢少就又說了︰「兄弟們,都吃過餃子吧?不單滋味鮮美,而且寓意美好。可是你們包過餃子嗎?哥會包、餃、子!」

這個包餃子啊,最重要的就是拌餡兒,不管是豬肉羊肉,肥的瘦的,都得摻在一起剁的碎碎的,然而加上各種各樣的調料,最好再來個雞蛋,擱在一塊兒使勁的攪,一直攪到餡料能夠黏在一起,緊緊的抱成團,這樣再拿去做餃子,不單好包,而且滋味也全都滲到了里邊。

不是哥心狠,非要把百姓家的娃征出來,送到邊地去受苦,可是咱們大漢必須要盡快學會抱團,否則將來一旦遇上強敵,誰都不知道咱們會散成什麼樣。並且,伴隨而來的,必然是咱們無法承受的痛苦。

有了這番推心置月復的「真情告白」,皇甫嵩等人也終于理解了劉漢少的良苦用心,從上到下,堅決地、嚴格地,執行起了最高統帥的命令。其實皇甫嵩等人最初也未必各個都是心疼百姓,有的只是覺得大漢現在逐步安定了,沒必要再「強征」那麼多兵員,不僅消耗國力,還容易引發動蕩。劉宏還活著的時候,張溫征調三千烏桓騎兵,前去涼州平亂,結果走半道上,不就是烏桓騎兵嫌離家太遠,給錢太少,又引發新的叛亂了麼?

現在劉漢少之所以「膽敢」大搞征兵,其實還是很有底氣的。

首先,漢正軍戰力強橫,武器裝備已經跨越了時代,真要是有什麼部落不開眼,抗拒朝廷制度,擱家里死活不肯出來,那也少不得要被摁在地上摩擦摩擦。

其次,如果沒有什麼大災大難,突發狀況,糧食只會越來越充足,就算是服役的道遠,頂多也就是在路上多吃幾天白飯,咱們養得起,就當是讓兄弟們做一次遠途的徒步旅行了唄。

其三,說是「徒步」,其實也用不著。別忘了,咱們大漢現在可是流行駱駝車,還有牛車、馬車、騾子車,甚至是腳踏車、三輪車!有啥使啥唄,只要能把人運到地方就行。再者說了,曹孟德帶著交際部修了這麼多年的路,雖然離「四通八達」還比較遠,但是路況總比從前好了許多,而且還會越來越好。兄弟們從老家的邊地、大山里走出來,一路上趕著馬車唱著歌,軍隊還管吃管喝,這樣的服役之路,豈不美哉?

其四,大漢現在不斷地在擴大,很多新拓之地,包括大江以南,地廣人稀的那些地方,都可以大量的設置兵團,不用擔心與原有百姓爭奪田地。等到兵團新開墾出的土地成熟了,成為適合居住之地。那個時候兵團服役也就差不多了,還可以根據情況轉型成農場,就地將兵團兵士安置下來,變成本地居民。

當然了,很多兵團,不管是開荒種地,還是砍樹種樹,干的都是比較辛苦的活兒,可能很多人也都不願意如此「被安置」。這個時候還可以以獎勵的方式,擇優錄取一些表現優秀的退伍的兵士,優先充實進警察隊伍,以及給予當地的一些官員、吏員的名額。

如此一來,原本的「邊僻之民、山里的娃」也就變成了能拿薪俸,領退休金的「朝廷的人」,也算是給了他們一個上升空間。

關鍵還有一點,漢正軍制度嚴格,能夠一碗水端平。

您說您在邊地、山里呆著,好歹有口飯吃就不願意挪窩了,那人家那些洛陽兵,冀州、豫州、陝州兵,又該咋辦呢?人家要是待呆家里,不比您吃得好、穿得好?大家要是都跟您這樣,誰來為國效力,保衛咱們大漢,保衛咱們的百姓親人?听說過橋梁建設廳孫廳長家的孫權麼?人家的本事沒你大麼?不是照樣得服役當兵麼?那是必須的,誰讓他行二呢?

除此之外,一定要加大宣傳力度,盡量讓百姓們都能夠理解、支持朝廷的制度,進而主動的,樂于奉行制度。

還有就是「細節」。

孔子曰的好,細節決定成敗!

以前征兵,要麼就是上邊下來一道冰冷的命令,要麼就是連抓帶搶,被征的兵還沒出門,家中親眷便已經撕心裂肺,痛不欲生。但是咱們不能這麼做,征兵之時,不單要戴大紅花,還要給家里發光榮軍屬的證書!要讓街坊四鄰,十里八村都知道,這家出了為國效力的忠義之士!

…………

漢元199年。

剛一開年劉漢少便火力全開,拉著新首相荀彧,推出一套一套的新政新制,當真令人目不暇給。從上邊把一件事敲定下來,到下邊貫徹執行,把這件事做完、做好,肯定不會一天兩天,何況是這麼多事情一起推出來?

所以劉漢少又說,咱們要制定一個「五年計劃」,五年之內,能把咱們制定的那些計劃都做好,就算是咱們完成了一個階段性的小目標。往後就這麼五年五年的制度計劃,這樣咱們大漢就能好比一個人,五年邁出一小步,腳踏實地、沉沉穩穩的往前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