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這是人干的事情?

作者︰榮譽與忠誠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為人父母這種職業?

老實說,呂武也是第一次啊!

無論是在什麼時代,關于下一代都是重中之重。

一旦下一代教育失敗,家庭肯定是要完蛋的。

在這麼一個年代,普通家庭基本不用擔心教育問題。

沒有學校。

沒有藏書。

長輩文盲。

談什麼教育?

一些貴族家庭可能會有一本或幾本書。

這些書絕對是傳家寶級別的寶物!

屬于人可以死,家族能被攻破,書卻一定不能丟的那種。

但凡家族還有血脈,必須是當代人學了下代人學,生生不息地傳承下去。

只要還有知識,遲早有那麼一天家族還會重生,甚至成為國家命運的掌控者之一。

呂武現在為什麼會听到某個「司馬」就想弄死?

他本身跟「司馬」這個姓氏沒仇。

只因為這個「司馬」搞老烏龜那一套,建立王朝也就罷了,玩得華族差點在北方被滅絕。

五胡亂華了解一下?

諸夏那麼長的歷史,每個王朝多少有點貢獻(不算割據勢力),獨獨這個「司馬王朝」完全就是一個禍害。

而司馬一家經歷非常長久的沉沉浮浮,好幾次在滅絕的邊緣瘋狂試探,偏偏跌倒之後沒幾代人又能再次站起來。

為什麼?

就是因為他們的家族傳承(知識)得到了延續啊!

所以,也就呂武不知道司馬懿在春秋的祖先是誰,要不玩人道毀滅絕對會很有成就感,比名下多了幾塊封地,都會感到更加心情暢快。

呂武不知道的是,哪怕他讀過司馬懿的記載,有史的也就追溯到司馬懿的十五代祖司馬凱。

而這個司馬凱是戰國時期墨家學派的人之一。

呂武想提刀,需要活至少兩百年。

在春雨停了之後。

國君跟隨中軍出征了。

中軍和上軍將出征秦國,打一場「攻之戰」。

沒有多久,新軍也出征衛國,要打的是「懲之戰」。

呂武是下軍將,再一次成為留守,將擔負起晉國的各項事宜。

包括盯緊沒有出征的貴族,敦促各地的農耕諸事,甚至連道路都要監督各家族保持暢通。

這里面關于「道路」的這一件事情最為繁瑣。

現在講究誰的地盤誰做主。

要將路修得很好很完善是一回事,不樂意修,乃至于是故意破壞,都是他們自己的事情。

輪到「司徒」能去管一管的前提是,出征部隊的補給線要經過哪一家。

為什麼「突然」又能管了?

只因為牽扯到了軍事相關。

同時,司徒本身的職責就包括了調動勞役這一項。

如果出征部隊在歸師的半途又參與戰爭,司徒就又有事干了。

需要做的事情是打開國庫,調集勞役運輸輜重給予出征的部隊。

司寇要是沒有出征,他就要跟司徒搭架子。

司徒負責向各家征調勞役。

司寇保證道路沿途的治安相關。

目前兼任司寇這個職位的是韓厥。

而韓厥已經出征了。

中軍、上軍和新軍剛出征,不存在什麼「逾期」這個說法。

呂武需要干的事情是盯緊沒有出征的貴族,以及敦促各地農耕諸事。

他只感概現在的官僚體系過于簡單,沒幾個直系屬官,一切都需要委派家臣去做。

其實,正是因為這樣,才導致「家臣」體系的盛行。

很多有才能的人,他們肯定要擦亮眼楮,能不能投靠一名有實權的大人物,又會不會得到賞識和任用,成了關鍵的重中之重。

對于早期就投靠呂武的那些家臣來說,他們是非常幸運的。

等呂武發達了再來投靠的人?

他們的能才除非高到可以驚艷呂武,不然奮斗個幾十年都不一定能得到重用了。

所以說,有時候一雙好用的眼楮和敢于下注的勇氣,遠比擁有一身本事,更加的重要。

畢竟,哪怕是沒有多大的本事,僅是因為站隊給躺贏而富貴好幾代的人,真的太經常看到了。

相反一些真正有本事的人卻是缺少一些運氣,付出幾十上百倍的努力,蹉跎了一聲都未必能施展所學。

不用到處跑的呂武就坐鎮在「新田」這個國都。

他最近在干的事情是著書。

「人之初,性本善……」

筆停了下來。

下一句是什麼來著?

「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又停筆了。

那位孟子還沒有出生吶。

連孟母都沒有。

呂武想了想進行擱置,拿來新的竹簡。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感謝周興嗣這位南朝的偉大學者!

同時感謝那些寫歷史文的網絡作者!

事實上,呂武上一輩子沒來得及有孩子,不管是《三字經》還是《千字文》都是從一些網絡看到的。

只是,再一次停筆了。

呂武沒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哪怕是曾經死記硬背,時間一長就給忘了。

「男兒行,當暴戾;事與仁,兩不立;男兒當殺人,殺人不留情;千秋不朽業,盡在殺人中;昔有豪男兒,義氣重然諾。睚眥即殺人,身比鴻毛輕。又有雄與霸,殺人亂如麻,馳騁走天下……」

咦!?

好像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

呂武倒是將《男兒行》用唱歌的方式全記得。

就是,自家那個兒子已經動不動就喊打喊殺。

再教這個,不合適 !

算球!

還是繼續回憶《千字文》的後續內容吧?

這一回憶?

呂武直接陷入原地發愣的狀態。

主要原因是他發現自己真不是干教育家的料。

他如果教,好像只能教一教為人處世?

比較關鍵的是,他的思想觀和價值觀並不符合當代。

明明知道怎麼做會取得難以想象的利益。

每一次都要考慮做了將造成什麼樣的後續影響。

知道進行分析會死多少腦細胞,進行忍耐是有多麼痛苦的事情嗎?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別問為什麼會《孫子兵法》又給記住。

那是一段會讓呂武哭笑不得的故事。

他知道內容,卻不一定懂得去運用。

說白了就是,學了不等于會用。

考慮到當前時代不玩「兵者,軌道也」的那一套,他也一直沒有默寫出來。

現在不是閑著嗎?

很難得才有這樣的時光。

呂武決定記得什麼都給寫一寫,不能用就珍藏起來。

因此,什麼兵法,什麼詩詞,甚至是一些想法,反正就是寫。

對了。

現在教育,一般是拿《詩》在教。

而這個《詩》其實就是《詩經》。

有些人單純就是看和讀。

有的人則是從中去看故事和背景,思索出屬于自己的觀念。

當然,《詩》在目前家族實力不差,基本能或多或少得到一些。

因為流傳甚廣的關系,沒人將《詩》刻意珍藏,也成了啟蒙的教學用品。

呂武所知道的是,歷史悠久的家族一般會有屬于本家族的「筆記」。

也就是祖先有什麼感想,諸以文字記錄。

現在沒誰能想到這些「筆記」會成為一種學術,再創建出學派,成為其中的「核心思想」。

簡單的說,「百家」其實就是春秋各家族某些人物的「日記」之類,好幾代人進行完善,逐漸成為一個體系,再發展成為學派。

呂武並不知道那些。

他有寫日記的習慣,只是沒有堅持每天都寫而已。

寫日記一般是記錄當天發生了什麼,又有什麼想法和感概。

懂得分類和歸納的人來操作,一本或幾本著作不就誕生了嘛。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于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呂武寫完,扭了扭有些酸的手腕,拿起來檢查了一遍。

他除非是寫公文,要不都是使用簡體字。

這就不用有多余的擔心。

現在流行的是「大篆」這種文字。

因此哪怕是呂武寫的一些竹簡弄丟或被竊取,壓根就不用擔心泄密什麼玩意。

他的打算是將簡體文字給弄成「家學」。

也就是除了本家族的嫡系男丁之外,外人看不懂。

允許的話,只交給繼承人會是最好的選擇。

只是這樣搞的教育成本會非常大。

不過,相對比起到的作用,成本什麼的根本不必在乎。

呂武最喜歡干的就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的這種事情。

能記得的著作都寫一些?

也可以自己搞創作嘛!

以後要是流傳開,又或是被挖墳,絕對能夠驚呆一大群人。

哪怕是沒有寫全。

曉得什麼叫殘篇嗎?

考慮到交通不便利的關系,這里發生的事情百八十里外就是另一個「世界」的事情。

有相當大的概率會發生「撞車」事件。

要是等呂武的骨頭能當敲鼓棒的某天,有人發表了什麼,卻被人「認出」已經被呂武所發表過,一個文賊就出現了。

然而,這個「文賊」絕對會一臉懵逼。

「我到底在干什麼啊?」呂武想道。

他給了自己答案︰「能佔盡先機最好。哪天陰氏混不下去了,有我寫的這些玩意,一家就能佔了‘百家’的一半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