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9節 進藏難!

「千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少將軍楊璟新念叨著這句話,不由地臉上微現苦澀。

他率領一萬山地步兵從海撥幾百米的四川樂山老家出發,過雅安,二十天走了一千五百華里,準備進到海拔3600米的西藏昌都。

關鍵這1500里可不是平原上的1500里,而是穿過整個氣勢磅礡的橫斷山脈,渡過洶涌金沙江、瀾滄江和無數冰河的1500里。

中間翻過40多座海拔超過三千米的山口,其中海拔超過4800米的山口有12座!

海拔4800米是啥概念?

在某個時空里的1800年拿破侖進攻意大利,翻過阿爾卑斯山的聖伯納隘口,海拔就是4800米。

拿破侖只翻了一座這樣的山,就從此被載入歐洲軍事史,被吹了幾百年,大畫家畫了好幾張油畫記錄這個事。

而這樣的山,楊璟新和他的軍人們在20天里翻了12座!

在西進的路途上,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便是一座座摩天接雲、高不可攀的大山。

說起來真是不堪回首

首先要翻越二郎山,這是進藏路上第一座高山,之前過的也是山,但與二郎山真是沒法比。

在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橫斷山系之間,有一條狹長的過渡帶,即盆地邊緣邛崍山脈的中山丘陵,再往西行,就是有著「青藏高原第一道屏障」之稱的二郎山。在這東西距離不到100公里的範圍內,海拔從近500米陡升到5000余米,構成了我國地理格局中第二台階向第三台階的過渡帶,也成為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天然的地理、人文分界線。

一山還有一山高,過了二郎山,就是折多山,折多山為大雪山一脈,最高峰海拔4900米,埡口海拔4298米,與康定縣城的海拔落差達1800米,它是川藏線上第二個需要翻越的高山埡口。

百里之內荒無人煙,山上空氣更加稀薄,盡管內地艷陽高照,此地卻冰凍三尺,寒風凜冽,雪峰林立!

不光有景觀上的沖擊,強烈的高原反應也在這時突然襲來——呼吸急促、心跳過速、嘴臉干裂、臉腫、流鼻血、頭暈等癥狀如鬼魅附體,讓人猝不及防。

部隊做了大量的準備,配有「紅景天」藥劑,大家嚼服。

紅景天對于緩解高原反應有一定的療效,用起來還是可以的!

就算不可以,心理安慰也成。

同時,部隊還準備了大批從朝鮮進口的人參,切片後分發官兵,所有的人都有!

真是不惜血本,一些官兵拿到分發到手的一包包的人參切片,在那個年代,藥材匱乏,人參是非常昂貴的,有吊命藥之稱,如果閻王要誰三更亡,吃下朝鮮人參,可以活到五更天才上西天。

有的老軍官非常感慨,比如楊展這個軍頭。

他掂著一包上等人參,里面還有珍貴的鹿茸,這是發給高級軍官的補給品!

他嘮嘮叨叨告訴兒子楊璟新道︰「以前別看你勞資是個軍官,實際上在文官那里被視為奴僕,動輒呼來喝去,被叫去站班,一個四品知府就敢喝斥三品參將下跪!伙食都是發臭發霉的陳糧,別說有人參發,有菜頭給你吃都不錯了,兄弟們受了傷,近著縣城的去找個郎中來看,軍官還有人照顧,小兵就是在那里等死!」

不止是人參,還有冬蟲夏草和辣子!

冬蟲夏草的功效已經被中醫發掘,在進入西藏一帶之前,大明的官府已經有意識地大批量地買入冬蟲夏草,然後制成藥劑,分發官兵。

效果多少先不說,至少士氣很受鼓勵。

至于活血的辣子也有不少,大家帶有辣椒粉,吃飯的時候就灑一些灑下去,行血發熱,有利于對抗寒冷。

除了藥材,吃的更重要,軍部要求保證進藏部隊有得吃,這是頭等大事。

別看「有得吃」,要知道這可是西藏的天路!

主食準備的是米、面、壓縮餅干、炒面,副食則是菜干和干肉條。

在高原地區水很低度就開了,開著的水你可以把手放進去不用被燙著。

此時明軍有了件大殺器,高壓鍋!

作為穿越小強,如果不把一些簡單易行的東西給弄出來,那就是白穿了。

使用純銅制鍋,東南亞出產橡膠,做成密封膠條,然後鍋蓋處加減壓筏,並不是件難事,關鍵是有了橡膠密封條。

因此在高原處,明軍一樣有了可口的米飯,在雪線上行軍,熱呼呼的米飯能夠極大的鼓勵士氣。

米飯不常吃,主要喂給病號吃,因為燃料攜帶不易,都是牲畜托著煤炭包運輸。

進藏路途中,明軍少有的不做「蝗蟲」,就是說不把沿途的動植物一掃而空,今上給出的要求是不動地方分毫,結果明軍做到了。

不打動物和飛鳥,不捕魚,是照顧藏民的宗教信仰。

西藏路上的自然環境險峻,很可能你砍掉一片樹林當柴火,這里的自然環境就被破壞掉了,幾百年都不能恢復,藏民會罵的。

與攻打外國不同,今上給予了藏民是大明子民的待遇,自己人不打自己人,自己人不殺自己人,不能先發制人,搶先動手殺人,要象諸葛亮一般收蠻人之心,結果明軍也做到了。

進軍西藏絕非小事,這是今上制訂的大戰略的一部分,而他重點在于軍隊的傷亡率,他說要讓軍人們笑嘻嘻地進入拉薩,而不能讓軍人們垂頭喪氣地行軍。

所以,為了保證軍人們的健康,朝廷花了大價錢,朝廷做到了。

有了充分的準備,但在翻山的時候依舊遇到很大的困難,原來覺得二郎山高,和折多山一比就不行了,折多山海拔4300多米,比二郎山高了1000多米。山上空氣稀薄,寸草不生。大家背著幾十斤的負重,頭疼、胸悶、喘不過氣來,呼吸明顯困難……哪怕你吃什麼人參鹿茸下去,頂多好受一點,但依舊困難。

楊璟新的部隊還是山地步兵!

都是本地川人,行慣山路,可是在高原上也比平原兵好一點而已。

爬山絕對是個費力的事兒,折多山很奇怪,幾座山峰排在一起,好不容易翻過一座,海拔低了點,正要喘口氣,沒想到前面又一個大雪峰。每天都是不斷地爬,有的地方直線距離只有五六里路,卻要從頭天走到第二天。先是下山,然後上山,一天過四季。

在最低海拔兩三千米的地方,氣候還比較熱,好像春末夏初的樣子,爬到半山腰氣候變成了深秋天氣。最後就是高山缺氧、滴水成冰。

大家都很清楚,呆在冷熱交鋒的氣候環境里最易得病,哪怕是身材結實的山地步兵,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戰斗減員!

不僅人頂不住,就連一向吃苦耐勞的滇馬和黔驢都受不了,死在雪路上的馬驢不是少數。

好在有一萬頭犛牛及時趕到,當起了運輸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