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 鐵壁關初戰告捷 木邦城緬軍盡歿

為了能夠盡快迎永歷帝回國,白文選親自動身前往孟艮,與定國密議武力救駕之事。

剛一見到定國,白文選便迫不及待地抱拳請命道︰「天子受奸臣慫恿,奔入緬甸,如今國家群龍無首,人心惶惶,此時吾等應當迅速出兵入緬,救天子于水火,挽社稷于危亡!末將不才,願率本部人馬直搗阿瓦,救出聖駕!」

定國听罷不禁點頭贊許道︰「鞏昌王真乃國之棟梁也!然而吳三桂正厲兵秣馬,虎視眈眈,我軍仍當以防御清軍為主,能派之兵極其有限,本帥擔心敵眾我寡,難以破敵,反倒連累聖駕,不知鞏昌王有何良策?」

白文選慨然言道︰「如今天子蒙塵,我軍出兵,乃是救駕勤王,名正言順,將士自當以一當百,所向披靡!緬國雖向我朝稱臣,然畢竟是化外之地,不識兵陣之法,兵力再多,也不過烏合之眾罷了,何足懼哉?末將昔日便曾以區區一百精騎大破數萬緬軍,戰無不勝,故我軍此戰必能勢如破竹,再獲全勝!」

定國听後大為振奮,當即命令白文選道︰「既是如此,你且從軍中挑選一萬精兵入緬,強行接回皇上,若遇阻攔者,格殺勿論!」

白文選見定國答應,自是欣喜若狂,忙不迭地繼續說道︰「此番我軍可走木邦入緬,然後機行事!為確保萬無一失,末將早已讓人從當地找來幾個熟識漢語的翻譯作為向導,必有所用。」

定國于是起身走到白文選身旁,抬手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耐心地叮囑道︰「如此甚好,就依將軍所言,且命你為征緬將軍,李嗣興為副將,率精兵一萬,克日入緬勤王!本帥料定緬王聞我軍至,必屯重兵于關隘,據險死守。我軍可佯敗示弱于敵,然後以伏兵擊之,必可大獲全勝!只待一舉擊潰緬軍主力,就可以長驅直入,兵臨阿瓦城下了。」

白文選答應一聲,旋即轉身離帳,馬不停蹄地趕回駐地,整頓兵馬去了。

兩日後,白文選點齊兵馬,整裝待發。定國親自前來送行,對著白文選千叮萬囑道︰「鞏昌王,此行務必救出聖駕,但切記盡量減少殺戮,以免刺激緬人,做出不利于皇上之事!另外還須速戰速決,以免吳三桂趁機引兵來攻,使我軍陷入月復背受敵,兩線作戰的困境!」

當夜,明軍便在白文選的率領下直抵鐵壁關外,白文選趁著夜色勘察了一番地勢後,遂令嗣興率三千人馬在距離關口五里處安營下寨,然後自領兵七千去往十里之外的曩本河設伏,並派人于上游截住水流。

待至天明,嗣興率部來到關下叫陣,讓向導代為傳話,要求緬王立刻將永歷帝放歸回國,否則大軍便要一舉踏平緬甸。

駐守關內的土官思線見城下明軍不過數千人,根本就沒把他們放在眼里,當即親率五萬緬軍出城迎戰。嗣興見緬軍出城,急忙撥轉馬頭,帶兵向後退卻。思線見明軍一觸即潰,不禁大喜過望,認為明軍失去國內根據,已是散兵游勇,根本不堪一擊,因此親率大軍在後緊追不舍。緬軍一路追出五六里,直入明軍大營,卻見營帳內空無一人,思線認定明軍已經膽怯退兵,于是下令繼續追擊。

且說嗣興率部一路退至曩本河邊,見緬軍尾隨而至,嗣興立刻下令全軍調過頭來,背水布陣,擺出一副決一死戰的架勢。然而雙方才剛一交手,明軍便再度潰散,紛紛趟水渡河逃竄。思線立功心切,又見河水才剛剛沒過膝蓋,當即命令全軍追過河去,徹底殲滅這股不知天高地厚的明朝潰軍。

此時,明軍已全部渡過曩本河,嗣興駐馬回頭見緬軍也已渡過了大半人馬,連忙命人鳴銃示警。上游攔截河水的明軍听見銃聲響起,立刻扒開土包放水,頃刻間洪水滔天,洶涌而下,那些尚在河床之上行走的緬軍士卒瞬間被大水沖走,淹死者不計其數。

嗣興見大功告成,遂命眾將士迅速回身向緬軍發起反攻,白文選也率軍從側翼殺出,將緬軍攔腰截斷。在明軍的前後夾擊下,緬軍亂作一團,自相踐踏,掉入河水者不計其數。不到半個時辰功夫,戰場上的喊殺聲就漸漸平息下來,過河的三萬緬軍幾乎全軍覆沒,只剩下殘存的七八千人,見退路被截,無路可退,只能選擇投降,就連緬軍主將思線也成了明軍的俘虜。

對岸尚未過河的緬軍看得是目瞪口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只區區數千明軍竟然如此厲害,震驚之余,自是不敢再戰,爭先恐後地蜂擁逃回了鐵壁關。

明軍乘勝追擊,再次進兵至關下挑戰,緬軍驚魂未定,高掛免戰牌,死守不出。白文選對此早有預料,知道關內緬軍已是群龍無首,遂下令以炮火猛轟鐵壁關。果不其然,在震耳欲聾的炮聲中,關內緬軍皆膽戰心驚,紛紛棄關潰走。白文選于是破關而入,繼續向緬甸境內進發,沿途緬軍無不望風而逃。

鐵壁關失守的消息很快傳至阿瓦,緬王莽達喇大驚失色,連忙命王弟莽白率十萬大軍前往阻擋明軍。

莽白奉命出征,率援軍抵達木邦,與前線敗退的緬軍會合。這些聚攏而來的敗兵早已是草木皆兵,心驚膽裂,不敢再與明軍交鋒。而緬軍統帥莽白卻是心高氣傲,他根本不相信自己十萬大軍打不過區區一萬疲憊之師,當即斬殺了兩名畏敵怯戰的將領。其余諸將見此情形,不敢再有逃跑的念想,只得強打起精神,戰戰兢兢地登城防守。

莽白見明軍遠道而來,立足未穩,打算于當夜率兵偷襲明軍大營。他雖沒讀過兵書,但卻看過《三國》,于是東施效顰,將襲營的一萬緬軍分為兩路,五千為前部,另五千在後,以為接應。

回頭再說白文選,他在攻破鐵壁關後就將思線全家老幼盡數關押在營中以為人質,然後命思線夾雜于亂軍之中,潛入木邦城中打探消息,如若不然,全族皆死。

思線哪里敢說一個不字,自是連聲應允。當日傍晚,思線悄悄縋城而出,向白文選稟報了緬軍的動態。

為避免打草驚蛇,白文選命思線趕緊回城,然後喊來嗣興,對其吩咐道︰「你且帶兩千兵馬,埋伏于城門兩里處,是為一伏,緬軍出城時不必理睬,本王將會在大營外圍設下二伏,你待听到二伏炮聲響起,緬軍奔逃回城之際,再行出擊,不得有誤!」

當夜子時,緬軍在莽白的帶領下不打火把,悄悄向著明軍大營模來,只待緬軍殺入空無一人的大營,白文選方才一聲令下,頓時火光四起,箭如雨下,緬軍亂作一團,爭相奔走逃命。這時在後接應的緬軍方才剛剛出城,听見前方殺聲震天,以為莽白已經攻入明軍大營,趕忙加緊行軍,沒想到卻與匆匆退卻的緬軍前部撞了個滿懷。

在這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里,兩股緬軍在慌亂之中皆以為對面的是明軍,竟互相廝殺起來,直到白文選率軍尾隨殺至,在火光的映襯下,雙方這才發現大水沖了龍王廟,自家人不識自家人。然而已是為時過晚,嗣興也在此時揮軍殺出,將兩股緬軍團團圍在當中。緬軍久疏戰陣,哪里是這些久經沙場的明軍對手,最後僅剩數百人,拼死護著莽白突出重圍,徑直逃回阿瓦去了。

隨著莽白敗逃回城,添油加醋地說起明軍的厲害,莽達喇更加驚惶不已,哭喪著臉對左右大臣說道︰「這明軍莫非是天兵天將不成?從鐵壁關到木邦,我十幾萬大軍居然擋不住區區一萬疲弊之師?這天朝果然非我等外藩可以窺測!事到如今,這仗還怎麼打?」

舉朝大臣皆面面相覷,朝堂之上更是鴉雀無聲,過了許久方才有人怯生生地提議道︰「不如還是把永歷皇帝還給他們,讓明軍趕緊撤軍吧。」

一石激起千層浪,眾臣也跟著紛紛附和表示贊同。然而莽達喇卻擔心萬一失去永歷帝這個擋箭牌,明軍非但不退兵,還要佔領緬甸全境當作抵抗清軍的根據地,自是不敢輕易把永歷帝交出。

就在緬甸君臣爭論不休的時候,白文選的兵鋒已經直抵阿瓦城下,並派使者送去書信,表示要借道迎回永歷帝。

然而等了數日,緬方卻是久久不予回應。白文選大怒,旋即下令是全軍強攻,眼看城池搖搖欲墜,莽達喇慌了神,連忙命漢人通事前往流亡朝廷駐地,請黔國公沐天波過江議事。

很快,沐天波就從阿瓦城內回來,向永歷君臣詳細稟報了會談的內容。許多人听後紛紛請求永歷帝趁此機會渡江北上,徹底擺月兌緬人的軟禁,與白文選部會合。

其中,已經跛了一條腿的隨扈總兵鄧凱和雲南道御史任國璽更是主動請纓,願意前往明軍大營聯絡白文選。

馬吉翔在一旁冷冷地瞥了眼鄧凱的傷腿,擔心他們若是到了白文選軍中,必定向其揭露自己的斑斑劣跡,于是不但千方百計地進行阻撓,更是暗中搬弄是非,對永歷帝言道︰「此二人在此沒有家室,去則不還矣!」

永歷帝本就沒有主見,無奈之下,只得選擇妥協,頒下諭旨,命白文選盡快帶兵撤離緬甸。

白文選看到永歷帝的詔書,不禁忿忿不已地哀嘆道︰「皇上如此懦弱,讓臣等如何復國?如今我大軍屯于城下,緬人對天子豈敢有所怠慢,然一旦我軍撤離,緬人又將如何對待天子?莫非天欲亡大明乎?」

嗣興卻是不以為然道︰「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軍已下緬北,殲滅緬軍主力數以萬計,正是直搗黃龍之時,焉能輕易退兵?若無功而返,我等該如何向父帥交代?如何向天下臣民交代?依我之間,不必理會皇上的詔書,只管攻城就是,緬王已是窮途末路,我軍很快就能攻下阿瓦,救出皇上!」

白文選深以為然,他心里清楚永歷帝此刻就在緬甸,只不過是受到緬人的要挾罷了,遂對使者言道︰「前者威寧伯來緬,詔雲天子已乘船入閩,若前詔為真,則今詔為贗!若今詔為真,天子航閩之事,又從何而來?君非臣何以威眾,臣非君何以使人?本王斷然不信緬人之言也!你且回去告訴緬王,若速速不交還天子,阿瓦城破之日,雞犬不留!」

待使者回城,白文選立刻命嗣興率軍向阿瓦城發起了全線進攻,眼看城池將破,緬王莽達喇為了贏得喘息之機,于是假意向白文選作出「三日後出新城讓王」的承諾,並要求明軍退兵十里,以示誠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