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八 文選棄守七星關 三桂遇伏烏撒府

在關嶺盟誓後,定國並沒有趁著清軍兵力分散之際及時發動反攻,戰機稍縱即逝。而清軍由于有孫可望提供的情報,對于明軍每個關隘的兵力多寡,以及哪些將領容易招降,哪些將領可能死戰到底,都已經了如指掌。

九月,信郡王多尼統率的八旗軍由湖南進入貴州,與各路清軍在平越州東南的楊老堡會師。

十月初五日,多尼于楊老堡召集各路清軍主將前來共商進兵之策,洛托、洪承疇由貴陽,吳三桂由遵義,卓布泰由都勻皆前來參會。

經過短暫的商議,多尼旋即做出決定,兵分三路,大舉進攻黔西、雲南。除洛托和洪承疇率部分兵馬留守貴陽,安撫新定地方,料理糧餉之外,多尼率中路軍走安順、安莊衛、關嶺、普安一路入滇;吳三桂率北路軍從畢節、七星關入滇;卓布泰統率本部兵馬及線國安、張國柱部為南路,會合固山額真濟席哈部一道由都勻向西,取道安龍、黃草壩入滇,三路大軍期于十二月中旬之前會師滇都城下。

十一月,多尼率軍進抵貴陽,在貴陽休整數日後,隨即繼續向黔西進軍,吳三桂、卓布泰亦于當月中旬各率五萬大軍向明軍發起了全面進攻。

隨著三路清軍齊頭並進,一時羽檄紛傳,各處軍情急報如雪片般飛至永歷帝御案之前。永歷帝惶恐不安,當即以前江西總兵鄧凱為隨扈總兵,統率禁軍守衛大明門。數日後,永歷帝心里仍覺得不踏實,又遣太監李崇貴將鄧凱召入宮中,賜銀百兩、銀鼎杯一套,對其好言勉勵道︰「爾忠義老成,可即隨扈東宮。」

鄧凱不禁感激涕零,連連叩首,聲稱皇恩浩蕩,自當誓死扈衛永歷帝周全。

由于明軍一直處于消極防御的態勢,各路守軍彼此孤立,難以聲援,隨著清軍大舉進犯,戰事開始漸漸向著不利于明軍的方向發展。

先是中路清軍在多尼的指揮下,分兵于水西擊敗土司羅大順部,並率主力大軍猛攻安莊,明軍主將劉鎮國陣亡。旋即,多尼又親率大軍馬不停蹄地奔襲雞公背。

防御雞公背的馮雙禮、祁三升兩支明軍,盡管佔據有利地形,但卻因為糧食運輸艱難,無法及時得到糧草供應,食不果月復,難以為繼。在清軍的猛烈攻勢下,祁三升部率先不支,被迫突圍下山,往畢節方向轉移,後在響水河被清軍擊敗,不得不退往七星關投奔白文選。而馮雙禮部則在松嶺衛遭遇慘敗,北走建昌。

回頭再說鞏昌王白文選率孤軍深入至遵義附近的生界,猝聞吳三桂統率本藩四旗兵及援剿左路鎮總兵沈應時、右路鎮總兵馬寧等從遵義出兵,急忙由生界退回七星關,在此據險與清軍對峙。

七星關乃是貴州進入雲南的重要隘口,地勢極其險峻,兩側懸崖壁立,水勢洶涌,山上樹木參天,其間有一線天相連,形如橋梁,被稱為「天生橋」。

吳三桂率軍抵達關口,見此處地形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時間也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只得下令全軍暫且安營扎寨。然而一連數日,任憑清軍在關下如何叫陣,白文選都只是高掛免戰牌,堅守不出。此時已是隆冬時節,若是久攻不下,一旦遇上大雪封山,糧草不繼,也就只能選擇退兵了。

就在吳三桂坐困七星關下一籌莫展之際,跟隨吳三桂軍中的孫可望心月復提醒了一句︰「大帥,義王殿下經營雲貴多年,對雲貴地形了如指掌,不妨看看義王殿下繪制的與圖,或許能夠有所幫助!」

一語點醒夢中人,吳三桂連忙讓幕僚取來那幅孫可望親手繪制的雲貴山川地形與圖,在帥案上緩緩展開。這一看不打緊,果不其然,孫可望早就將七星關一帶的地形一五一十地全都畫在了與圖之上,就連通往關後的羊腸小道都標記得清清楚楚。

吳三桂大喜,立刻命人花重金從附近苗寨中找來一名當地人做向導,找到了與圖上標注的那條荒廢多年的隱蔽小道。

十二月初二日,吳三桂親率三千精兵夜宿于水西苗寨中,不言所向,至次日清晨,忽由小道急抄烏撒軍民府,繞道天生橋,一舉控扼住通往七星關的大路。

與此同時,達克薩哈、張勇二將亦奉多尼之命,一路尾隨追擊從雞公背突圍而出的明軍祁三升部來到了七星關下,而科爾昆、馬兒賽部清軍也從羅平進抵至七星關。

白文選發現自己月復背受敵,知道再堅守下去也是徒勞,當即下令放棄七星關,從可渡橋撤離。守衛可渡橋的淮國公馬寶見勢不妙,待白文選全軍退過橋後,便立即下令焚橋,旋即與白文選合兵一處,退往烏撒軍民府。

隨著雞公背和七星關相繼失守的消息傳來,定國大為震驚,急忙點齊一萬精銳前往馳援,同時傳令白文選于烏撒城外尋找有利地形,伺機伏擊清軍。

數日後,定國率援軍抵達烏撒軍民府,立刻召集各營諸將前來商議御敵之策。

在會上,白文選率先向定國稟報道︰「晉王,如今吳三桂繞過天生橋,七星關已失,其大軍通過七星關後,必將經此直取雲南。如今清軍兵鋒正盛,末將懇請元帥即刻收縮防線,聚攏各處兵馬,退往雲南,再拒敵于國門之外。」

定國毫不猶豫地搖頭拒絕道︰「自古雲貴一體,若是輕易放棄貴州,雲南又豈能獨存?況且即便吳三桂通過七星關,也必定會等待其他兩路清軍突破我軍防線以後,方才會繼續向雲南進攻。」

白文選不解地問道︰「元帥,這是為何?若是末將用兵,正可以趁我軍主力尚在其他方向與清軍糾纏之際,長驅直入,一舉拿下滇都。」

定國淡然言道︰「吳三桂素知兵略,當年在保寧能夠于絕境之中處變不驚,最終反敗為勝,擊退蜀王,也算是當世名將。依本帥看來,吳三桂斷然不會立刻南下,其一,我軍雖敗,但卻並沒有多少損失,兵馬尚且完整,其若是在另兩路清軍並未取得突破的情況下貿然進兵,必成孤軍,屆時我軍一旦斷其歸路,其必敗無疑。其二,清軍統帥信郡王多尼,乃是是和碩豫親王多鐸之子,今年方才二十三歲,正是血氣方剛之時,吳三桂身為降將,怎敢搶他的頭功?」

听完定國的解釋,白文選不禁連連點頭稱是道︰「晉王深謀遠慮,末將佩服。」

定國于是繼續說道︰「吳三桂雖說此時不敢貿然進攻雲南,但對烏撒卻是志在必得,我軍必須先在此擊退吳三桂,然後再回軍抵御其他兩路清軍!」

話說到此,定國抬頭掃視一眼帳中諸將,見諸將皆肅立于帳前,于是厲聲下令道︰「白文選,命你率一萬將士,大張旗鼓往雲南方向撤退,讓吳三桂誤以為我軍主力已退。待離開烏撒五十里後,立即調頭繞道趕往七星關小道險要處設伏,只待清軍敗退之時,盡量殺傷敵軍。」

白文選抱拳虎吼一聲道︰「末將遵令!」

「靳統武,命你率一萬將士留守城中,清軍抵達後,你便立刻棄城南走,務必使吳三桂以為我軍怯戰而逃。清軍一旦追上,必須且戰且退,將敵引向鐵龍山!」

靳統武上前一步,接過了令牌︰「末將領命。」

「祁三升、竇名望!命你二人各自率軍一萬,埋伏于鐵龍山東西兩側山谷之中,只待三聲號炮聲響起,同時殺出,沖擊清軍左右兩翼!」

二人應聲出列,接下了軍令。

定國又繼續下令道︰「其余將士隨本帥在鐵龍山谷口設伏,備齊弓箭火器,只待清軍遇伏後,攔截潰軍!諸位務必通告全體將士,不得生煙造飯,不得四處走動,不得高聲喧嘩,如有被清軍察覺者,立斬不赦!」

諸將領命,各自回營備戰去了。次日天還沒亮,白文選便率領一萬人馬,借著夜色的掩護,多舉火把,大張旗鼓地向南撤去。

事先潛入城內的清軍哨探發現明軍撤退,急忙匆匆趕往報告吳三桂。吳三桂先前屢屢擊敗明軍,本就心生驕狂,又听說定國正在全力阻擊其他兩路清軍,無暇他顧,心中不由更加輕視這些明軍。因此在听聞白文選棄城逃跑的消息後,吳三桂心中竟沒有一絲懷疑,他料想此刻城中就只剩下少數明軍斷後,當即點齊一萬精騎,出七星關,氣勢洶洶地向著烏撒軍民府殺奔而來。

且說靳統武奉命留守烏撒,在看到清軍逼近城池後,只是象征性地放了幾炮,便迅速撤出城去。

清軍兵不血刃佔據烏撒,吳三桂旋即下令全軍就地休整,不得追擊。諸將立功心切,見吳三桂止步不前,忍不住紛紛請戰道︰「大帥,如今明軍已是不堪一擊,理應速速追擊,莫要錯失殲敵良機!」

在諸將的勸說下,吳三桂念及自漢中出兵以來,從四川一路打到烏撒,始終沒有遇到明軍有力的抵抗,心中不免有些托大,于是改變了主意,只留下少數兵馬留守城中,自率主力繼續追擊,並下令追到雲貴邊境即止,任何人不得輕易進入雲南境內。

且說吳三桂率部尾隨追擊,接連遭遇了好幾股斷後的明軍,不料這些明軍盡是一觸即潰。吳三桂連戰連勝一時有些得意忘形,在抵達鐵龍山谷口時,仍下令繼續追擊,畢竟類似的山谷在貴州地區實在太多,卻從未遇到明軍有過什麼像樣的伏擊。

進入谷口沒多遠,就是一片窪地,加之道路兩側全是一人多高的雜草,清軍行走異常艱難。

定國在谷頂居高臨下看得真切,當即一聲令下,三聲號炮驟然響起,一時山谷兩側伏兵四起,箭矢如雨,銃炮齊鳴,清軍猝不及防,頃刻人仰馬翻。

吳三桂大駭,急令全軍後撤突圍,然而由于山谷窪地到處泥濘不堪,又有雜草擋路,清軍在明軍伏兵的圍攻下登時進退失據,死傷累累。吳三桂在數百王府扈衛的拼死保護下方才突出重圍。

就在這時,白文選也率軍從七星關小道包抄而來,吳三桂見前有堵截,後有追兵,驚恐之下不敢戀戰,急忙棄了烏撒,向著七星關方向倉惶奔逃。白文選率部沿途一路尾隨追殺,直至距離七星關不到二十里處方才下令鳴金收兵。

經此一役,明軍殲滅吳三桂部清軍三千余人,俘虜五千余人,繳獲軍馬、兵械更是不計其數。吳三桂元氣大傷,只得在七星關據守,不敢再出關半步。

就在取得烏撒大捷後不久,南路告急的軍報亦接踵而至。定國聞訊,顧不上慶祝勝利,立刻收攏兵馬,移師馳援黃草壩。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