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風雨虎牢關(一)

虎牢關,地處滎陽汜水鎮,又名汜水關,乃雒陽東邊門戶的重要關隘,因西周時周穆王曾在此柙虎而得名。

虎牢關南連嵩岳,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唯有西南一深壑幽谷可通雒陽,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春秋時期鄭國兵敗燕師,楚漢爭霸高祖相爭霸王,初唐時節李世民大破竇建德,甚至南宋建國岳飛揮師竹蘆渡盡皆于此,實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北宋著名的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在《虎牢關》一詩中曾寫道︰天險限西東,難知造化功。路邀三晉會,勢壓兩河雄。余雪沾枯草,驚 卷斷蓬。徒觀爭戰處,今古索然空。

十一月初,虎牢關還沒有余雪,只有百十里外酸棗草原上殺氣騰騰的數十萬大軍。

正是應詔興師而來的十八鎮諸侯︰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

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

第三鎮,豫州刺史孔。

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

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

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

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

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

第九鎮,濟北相鮑信。

第十鎮,廣陵太守張超。

第十一鎮,潁川太守李。

第十二鎮,北平太守公孫瓚。

第十三鎮,上黨太守張楊。

第十四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第十五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第十六鎮,清河相王黎。

第十七鎮,並州刺史丁原。

第十八鎮,陳留郡曹操。

合計十八鎮諸侯,三十萬兵馬,號稱五十萬。

原上原下鐵甲金戈旌旗獵獵,關內關外戰馬長嘶刀劍灼灼,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殺氣。

一只蒼鷹雄踞虛空鷹視狼顧,在虎牢關上方盤旋片刻,雙翅一展正欲飛向遠方,忽然一支利箭帶著森森寒意破空飛來穿月復而過,蒼鷹唳嘯一聲,帶著飛灑的鮮血一頭栽在關下。

……

關下百十里外便是酸棗縣,酸棗縣地處中原,乃冀州、兗州、司州三州交匯之地。歷史上古博浪沙張良刺秦,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均在酸棗附近。

三月的酸棗綠蔭蔥蔥,野花朵朵,三五條溪流如蜿蜒玉帶穿原而過,鳥鳴嚶嚶,溪水潺潺。沿著溪流兩側,坐落著數千座白色的帳篷連綿數十里,遠遠望去,仿佛一只只碩大的蘑菇鐫刻在綠色的地毯上。

帳篷背靠小丘繞水而建,星羅棋布,錯落有致。在數千座帳篷中央,有一小小的高地,一座碩大的帳篷搭在上方,俯瞰草原,百十士兵手執金戈肅立四周,壁壘森嚴。

帳中一片肅穆,中間十數張案桌後端坐著十數人,或錦袍深淄高冠博帶,或赤衣銀甲玉帶黑氅,氣度威嚴神情嚴肅。正是此次討董同盟十八路軍主帥。

曹操看著四方眾人,起身稽了一禮,高舉桌上的酒樽說道︰「操如今忝為布衣,因不忿董賊逆天行事篡國弒君,穢亂宮禁廣置黨羽,奉天子密詔起兵平叛,誠感諸君不辭辛勞共擔大義。操無以為報,謹以此酒恭祝諸君一展雄風,早日平定董賊而安天下!」

「孟德言重了!董

卓國賊也,人人得而誅之,本來我等分內之事何須如此?更何況,于丁某而言國事家事俱為一體,丁某日前在雒陽的仇尚未報也!」

「夫憂國忘家,捐軀濟難,忠臣之志也,孟德何須多言?」

「臨患不忘國,忠也;圖國忘死,貞也。先帝二子,少帝已為董賊所弒,陛下又遭董賊劫持,權柄盡歸賊子,我等既蒙先帝隆恩身居高位,豈能坐視不管?」

一時間,並州刺史丁原、濟北相鮑信、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等紛紛起身,憤怒之色溢于言表,帳中好似菜坊酒肆一般熱鬧。

其中忠貞之士良多,譬如李、臧洪、孔、丁原等人,而沽名釣譽野心之徒同樣也不少,比如袁術袁紹兩兄弟,一個割據淮南,僭號天子;一個佔據幽冀,一度成為天下最大的霸主。

王黎冷眼旁觀一陣,起身應了一句,便坐在案桌後,靜靜的看著公孫瓚身後的三人,仿佛滿帳郡守刺史皆不如那三人好看。

那三人一人面如冠玉雙手過肩,一人面若重棗鳳眼蠶眉,一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正是當初陽翟有過一面之緣的劉關張。

忽然,「 !」的一聲,清脆之音盈耳,帳中一片肅靜。

王黎掉轉頭去,只見河內太守王匡將手中的酒樽重重的摔在地上,大馬金刀的站在堂下喝道︰「西涼大馬,橫行天下。在座諸位皆是征戰殺伐之士,自當知道十八鎮諸侯三十萬士兵,齊聚一堂卻令出多門,安能如臂使指?

我等既然奉大義興兵,必然同榮辱共進退。本郡建議暫立一盟主,命令皆出盟主,約束眾軍然後進兵。否則散沙一團,如何取勝?」

這倒是一個知兵之人,可惜在歷史上卻並無多少建樹。

王黎點了點頭,曹操已越眾而出,走到堂中向眾人行了一禮,喝道︰「說得好!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將之裔,亦曾執掌中軍及司隸校尉,知將知兵,操願薦本初為盟主!」

丁原走到堂中,朝曹操拱了拱手說道︰「有一人,出生太原名門帝王之裔,始祖乃周靈王太子晉,可謂名望也。平潁川定巨鹿,身經十數戰而無一敗績,可謂知兵也。除奸宦救少帝,數次往返清河雒陽而不辭辛勞,可謂忠君也!

丁某願薦清河王德玉為盟主!」

丁原說的帝王之裔指的是太原王氏,王氏始祖乃周靈王太子姬晉,晉生宗敬。適逢天下大亂,周室衰微,宗敬避亂太原,時人皆呼之王家。宗敬遂指王為姓,太原王氏由是延伸。

不過王黎卻並不願接受丁原的好意,十八鎮諸侯盟主說起來好听,其實上就是一個燙手山藥,能不沾最好不沾。

諸侯之間相互猜忌,勾心斗角,作為盟主不但要負責諸侯之間的協調、調度、統籌,還要負責大軍的行軍、糧草甚至戰略戰術,人乏心累還難以落下一個好字。

而且王黎並非愛慕虛名之輩,袁紹坐作聲價愛士養名卻天下皆知,斷人錢財如殺人父母,斷袁紹的名聲恐怕也如殺其父母吧?清河目前正處于穩固發展之中,又何必為了一區區虛名與之交惡?

更何況,此時二伯王允尚在雒陽城中,槍打出頭鳥,董卓一旦知曉王黎成為聯軍盟主,盛怒之下恐怕二伯就得當場成為董卓刀下之鬼,如果沒有記錯,歷史中的太傅袁隗就是因此而被董卓所殺的吧。

王黎暗自苦笑一聲朗聲而起,走到堂下朝丁原拱了拱手,又朝著眾人抱了抱拳說道︰「多謝丁公厚

愛!非黎不願為國謀事,實是黎一介武夫才具不足,沖鋒陷陣沙場廝殺或可,但排兵布陣運籌帷幄卻差本初甚遠,名望更是難望其項背。

本初謀除閹豎素來有功于國,黎也願薦本初為聯軍盟主!」

王黎這一說,直接掐滅了他人的念頭,無論是陶謙、孔、還是公孫瓚、鮑信,有幾個人的聲名如袁紹般望譽海內?曹操、王黎兩人也算是這年月中難得的英杰了,二人俱願舉薦袁紹,他人還能說些什麼?

眾人紛紛站起來抱拳喝道︰「孟德與德玉二位所言不差,本初名望海內,眼界高人一籌,盟主之位非本初不可!」

袁紹連呼不敢,卻又怎麼敵得過眾人的熱情,三五次退卻後終于志得意滿的坐上了三十萬聯盟大軍的主帥。

袁術看著那臉都快笑成一朵花的袁紹及一旁談笑風生的諸侯,眼底一道陰霾一閃而過。

哼!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當年師兄是何等的驚才絕艷,又是何等的頂天立地,尚且折戟沉沙埋骨荒野。一個庶子也想當幾十萬大軍的盟主,也想金戈鐵馬劍指天下?可笑之至!

……

翌日,在袁紹和曹操的操持下,將士及工匠很快就搭建起了三層的高台,四周遍插各色的旌旗,狻猊旗飛熊旗迎風招展,朱雀旗玄武旗旗卷旗舒。

金戈曜日,旌旗蔽天。

三十萬大軍齊聚高台之下,一個個神采奕奕精神煥發,手中的兵戈恍若數十萬支直至蒼穹的巨峰,崢嶸險峻,直插雲霄。

百十牧守及將校群中,一人越眾而出,緩緩登上高台。

那人名喚臧洪,乃廣陵郡功曹,身長七尺有余,體格雄壯,方面大耳,其父正是熹平六年與田晏、夏育三路伐鮮卑的匈奴中郎將臧,為人疏闊大氣,施政有方,義氣無雙,深得張超和袁紹等人喜愛。

臧洪登上高台,朝台下四方諸侯將校及士兵拱了拱手,燃起三支手臂粗的香燭,高舉手中匍匐跪下,如是三拜方起身來,厲聲喝道︰「今廣陵臧洪深蒙諸公厚愛,願代諸公敬四方鬼神、皇天後土,登台起誓。

誓曰︰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至臣節,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聲音悲切雄壯,抑揚頓挫如歌如泣,宛若一曲荊軻刺秦的悲歌縈繞眾人耳中,易水河畔的場景重新映入眾人眼簾。

小舟橫靠江畔,臧洪仿佛身化荊軻依水而立,任江水嗚咽,任江風飄搖,一襲白衣隨風起舞,懷中匕首在手銀光閃閃,身軀穩如泰山岳峙淵。

誓畢,臧洪拔刀在手指一拉,一條紅色的小蛇從手指飛出,轉瞬融于碗里的清水之中,碗中微波蕩漾,殷如殘陽。

手中大碗高高舉過頭頂再如是三拜,然後一飲而盡,血珠沿著嘴角滴下,一道雄渾悲壯的聲音飄蕩在草原之上。

「覆國之仇不共戴天,我等今日以生命起誓︰余生之年誓殺董賊,若有不從天打五雷轟!」

「余生之年誓殺董賊,若有不從天打五雷轟!」

「余生之年誓殺董賊,若有不從天打五雷轟!」

三十萬士兵金戈高舉,齊聲嘶吼,聲音在草原上空匯成一團直入雲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