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惡補

作者︰大國雄起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通過李忠信這段時間的一些惡補和學習,他對自動化的這個東西呢!也是多出來了很多的了解。

工業自動化這個學科呢!按照李忠信的分析,就是機器設備或生產過程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預的情況下,按預期的目標實現測量、操縱等信息處理和過程控制的統稱。

自動化技術就是探索和研究實現自動化過程的方法和技術。它是涉及機械、微電子、計算機等技術領域的一門綜合性技術。

同時自動化技術也促進了工業的進步,如今自動化技術已經被廣泛的應用于機械制造、電力、建築、交通運輸、信息技術等領域,成為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主要手段。

按照李忠信拿到的關于中國自動化發展的簡史資料顯示,中國這邊呢!在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期的這段時間里,因為有了市場競爭,資源利用,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產品質量,適應批量生產需要,中國開始了自動化發展之路。

在這個時間段當中,主要為單機自動化階段,各種單機自動化加工設備出現,並不斷擴大應用和向縱深方向發展。

按照書本以及李忠信讓人找來的資料當中的介紹,這個時候最為典型成果和產品基本上就要算是硬件數控系統的數控機床。

而這個時候中國最早的數控機床,則是1958年時候生產出來的第一台數控機床X53K1。

這台機床是由清華大學和北京第一機床廠聯合研制。它是北京第一機床廠與清華大學合作的結晶,在中國數控機床領域的空白紙頁上寫下了第一台。

當時,在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工業發達的國家試制成功數控機床。

試制這樣一台機床,美國用了4年時間,英國用了兩年半,日本正在大踏步前進。

當時數控這種尖端技術,基本上都掌握在那些個歐美國家手中,這樣的技術,基本上對中國是絕對封鎖的。

這台機床的數控系統,當時在中國是第一次研制,沒有可供參考的樣機和較完整的技術資料。

參加研制的全體工作人員,包括教授、工程技術人員、工人、學生等,平均年齡只有24歲,這群人當中,赫然就顯示有邀請李忠信到清華大學給學生們講公開課的教授。

他們只憑著一頁僅供參考的資料卡和一張示意圖,攻下一道又一道難關,用了9個月的時間終于研制成功數控系統,由它來控制機床的工作台和橫向滑鞍以及立銑頭進給運動,實現了三個坐標聯動。

這台數控機床的研制成功,為中國機械工業開始高度自動化奠定了基礎。

李忠信看到這個地方的資料以後,他頓時就感覺到有一種很坑的感覺,清華大學那邊的幾個教授,都是如此牛逼的人物,他那個時候居然在這些教授的面前侃侃而談,給他們講了一些關于自動化方面發展的事情,李忠信郁悶地想到,這絕對是關公面前耍大刀,他當時咋就沒有掂量一下自己有幾斤幾兩呢!

不理解不知道,越是知道,李忠信越是感覺到了一種壓力,他覺得,這次的公開課會很坑,至少會坑進去他很長一段的時間。

這個事情是李忠信答應下來的事情,他是必須要完成的,要不然的話,講究誠信為本就是一句空談,李忠信可不想把他建立起來的那種誠信丟掉。

李忠信把那種鬧心的想法丟掉以後,繼續研究發展的歷程,李忠信看到,等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和七十年代初期的那個時候,市場競爭加劇,要求產品更新快,產品質量高,並適應大中批量生產需要和減輕勞動強度。

在這個時間段呢!主要以自動生產線為標志,在單機自動化的基礎上,各種組合機床、組合生產線出現,同時軟件數控系統出現並用于機床,CAD、CAM等軟件開始用于實際工程的設計和制造中,此階段硬件加工設備適合于大中批量的生產和加工。典型成果和產品︰用于鑽、鏜、銑等加工的自動生產線。

到了七十年代的中期,市場環境的變化,使多品種、中小批量生產中普遍性問題愈發嚴重,要求自動化技術向其廣度和深度發展,使其各相關技術高度綜合,發揮整體最佳效能。

自70年代初期美國學者首次提出CIM概念至今,自動化領域已發生了巨大變化,CIM已逐步為人們所接受;CIM也是一種實現集成的相應技術,把分散獨立的單元自動化技術集成為一個優化的整體。

所謂哲理,就是企業應根據需求來分析並克服現存的「瓶頸」,從而實現不斷提高實力、競爭力的思想策略。

而作為實現集成的相應技術,一般數據獲取、分配、共享;網絡和通信;車間層設備控制器;計算機硬、軟件的規範、標準等。

同時,並行工程作為一種全新的工作模式自80年代末期開始應用和活躍于自動化技術領域,並將進一步促進單元自動化技術的集成。

從工業自動化儀表的發展趨勢看,智能化是其核心部分,所謂智能化表現在其具有多種新功能。

例如過去當流量儀表需要進行溫度,壓力的補償時需要分別測量流量,溫度和壓力的三台變送器,並且需要運算器來計算,而現在一台智能化的流量變送器就可以包攬這一任務。

又好比說,一台智能化執行器,由于具有多種的自診斷功能,使維修預報成為可能。

如當執行器調節閥的閥桿行程累計超過一定長度時,就會發出信號通知維修人員進行密封填料的更換;又當閥門的動作過于頻繁時也可通知工作人員進行干預,以免發生事故;當用于具有腐蝕性介質時,如超過一定流量及工作時間時,也能發出信號,以便及時更換,因為絕不會發生腐蝕的材質是沒有的。

在工業控制方面,過去控制的算法,只能由調節器或DCS來完成,如今一台智能化的變送器或者執行器,只要植入PID模塊,就可以與有關的現場儀表在一起,在現場實現自主調節;從而實現控制的徹底分散,從而減輕了DCS主機的負擔,使調節更加及時,並提高了整個系統的可靠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