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五章掩耳盜鈴的寧夏公平王(二更)

第三四五章掩耳盜鈴的寧夏公平王

傅宗龍在全旭手中沒少吃苦頭。

然而,人性就是如此奇怪。

堅貞不屈的傅宗龍向全旭低頭了,也妥協了。

全旭發現這個人還算有點本事,就放在身邊充當參謀,參謀不帶長,放屁都不響,他在全旭身邊,只是一個參謀。

當然,紙上談兵的參謀。

在傅宗龍自從平定貴州的亂賊以後,共十四年當中總是一會兒得到起用,用不久就又免除了官職。這說明一個問題,他即使在華陽社內部,也是得不到重用的人。

反正,多養著一個人,給他上校級別的俸祿,每個月二十四兩銀子,或者銀錢減半,另外一半發放糧食,或者其他生活物資。

比如︰肉、酒、糖、等一些非生活必要物資,全旭也不差錢。

遼南確實是一塊寶地,土地肥沃,礦產資源豐富,然而在明末,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嚴寒的天氣,以全旭的能力,他還真無法克服。

全旭非常清楚,他從遵化出發的時候,當時已經是農歷的三月,冰雪已經開始融化,然而,遼南卻依舊是冰雪覆蓋,直到農歷三月下旬,積雪依舊沒有完全融化。

如果遇到罕見反常的季節,農歷八月份就開始下雪,可以供農作物生長的時間不到五個月。

全旭不敢把將近二十萬人的口糧,寄托在老天爺身上,一旦天氣反常,就算不會顆粒無收,也會收成大減。

干旱雖然可怕,可問題是,有噴灌,有水井,多少可以減少干旱方面損失,可是對于異常的寒冷,全旭可沒有辦法,他總不比安裝一台人造太陽。

當然,也可以建造蔬菜大棚,不過,問題是這樣的成本太高,現階段,全旭不準備過分投入。

遼南可以發展,但是,卻不能吸納足夠的多的人口。

在全旭的計劃中,遼南人口與東江鎮人員,絕對不能超過二百萬人,以二百萬人作為一個紅線。

可是二百萬人,也就是整個大明總人口的七八十分之一。

在開發遼南的同時,全旭也需要未雨綢繆。

大名府是一個好地方,可是未來將面臨農民軍的反復沖擊,所以,大名府也有缺點,吸納人口有限。

全旭原先準備全面撤出全家莊鎮,現在思來想去,決定全家莊鎮只撤出造船和軍器工坊,當然,軍器工坊只是包括火箭、火藥、火銃、火炮部分,像刀、槍、鎧甲則繼續存在。

全家莊鎮是全旭的基本盤,也是他明面上的大本營,也要承受著華陽社的全方位打擊。

不過,由于全家堡的存在,外來勢力要想攻克,其實並不容易。

那麼必要的布局,就必須提前開始。

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全旭已經非常清楚,有些事情,他不需要改變,比如說,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農民軍,會把士紳、地主隊級一掃而光,這些事情,全旭最樂意見到,所以,他不準備干涉,甚至可以推波助瀾。

事實上,在傅宗龍投降全旭,擔任參謀之後,就提出了三套備選方案,寧夏、關中、和巴蜀。

當然,現在無論巴蜀,還關中,目前的條件都不成熟。

除非全旭現在就扯旗造反,全旭才不願意給皇太極做嫁衣,如果他現在造反,只怕皇太極做夢都會笑醒。

不過,寧夏卻可以佔據了。

寧夏,原本有「塞上江南」的美譽,盛產優質稻米和小麥,物產豐饒,作為寧夏首府的銀川自然是富甲一方。但是自明朝中後期開始,寧夏連遭兵災,經濟一落千丈,銀川也以驚人的速度衰退了下去。

此時的寧夏,特別是銀川平原一帶,已經變得荒無人煙,昔日的銀川城,也成剩下了斷壁殘垣,遍地瓦礫。

在朝廷控制力極為虛弱的地方,全旭則可以佔下來,作為一個秘密基地。

全家莊鎮全氏家丁兵訓練基地中,原全家軍第六步兵團(二百人)、擴編為步兵第三十六團,第七步兵團擴編為步兵第三十七團,以第三十六團和第三十七團,為骨干,成立全家軍第六獨立旅。以羅世明擔任第六獨立旅旅長。

全家軍訓練基地取消,原全家軍步兵第八團(二百人)擴編為第三十八團,原全家莊鎮城管大隊,擴編為步兵第三十九團,成立第七步兵旅,以馬大力擔任第七旅旅長。原城管大隊大隊長徐彪,調任第六旅,擔任騎兵第七團團長。

第六步兵旅以一千五百余名步騎,一路自大名府沿著太行山道,前往寧夏,同時,原本借道蒙古,繞道遵化的陳應、崔成友等人也接到命令轉向,前往銀川城。

崔成友如今成為了玄鷹衛實力最強的一個舵主,雖然沒有給他提高級別,但是,他麾下的成員,被全旭戲稱猴版六處。

崔成友對陳應這個胖子非常感激,當初在黃立極倒台的時候,如果不是陳應見多識廣,趁機搭上全旭的線,誰能想到短短不到三年的時間內,全旭從一個庶民,成為如今的遼東總兵、修武伯。

「陳爺,咱們現在為什麼要去銀川?」

「這個問題,某家也不知道!」

有些人的懶是天生的,比如說陳應,他就是能坐著,絕對不站著,能躺著,絕對不坐著。現如今,他就躺在一張運輸著草料的馬車上。

蓬松的草料可以稀釋一動顛簸的動能,陳應顯得非常舒適。

「全爺的命令,你不用考慮為什麼,執行就行了!」

陳應眯起眼楮,望著崔成友︰「老崔,這件事,你可干得不夠地道!」

「怎麼不地道?」

崔成友突然想到陳應的意思,他的臉色大變︰「陳爺,俺可沒敢多手,多一文錢都沒敢拿!所有的繳獲,全部入賬,請陳爺查看……」

「誰要查你的破帳!」

陳應沒好氣的道︰「範家大院可不止有金銀財寶,你也沒想著把人也弄走?」

「人?」

崔成友嘆了口氣︰「範家是有不少人才,特別是那些老帳房,但是,他們……恐怕是喂不熟的白眼狼!」

陳應抓起一把草,朝著崔成友身上扔過去︰「我說的是女人!」

崔成友恍然大悟︰「我明白了,下次一定留意!」

「幸虧你沒動手,要不然,你現在就是一具尸體!」

……

就在陳應、崔成友以及羅世明朝著銀川進發的時候,同時,也有一波蒙古人自青海出發,前往銀川。

為首的人是一名二十八九歲的年輕人,不過看著他的樣子,說是四十,也沒有人懷疑,長得確實是著急了一些。

此人正是林丹汗的兒子額哲。

林丹汗是蒙古最後一個大汗,當然,他只是名義上的蒙古各部共主,察哈爾部的主人,立志要統一蒙古各部,重現成吉思汗時代的輝煌。然而,林丹汗卻很倒霉,早早就遇上了滿清崛起,不可避免地與建奴爆發了戰爭,然後一次次被打得大敗而逃。

他跟崇禎一樣,完全就是皇太極的沙包,心情好的時候捶兩拳,心情不好的時候踹兩腳。在後金勢大的時候他采取了聯明抗金的策略,不失為明智,然而在一次次慘敗之後竟異想天開的縱兵洗劫大明九邊地區,試圖從明朝這邊得到一點補償,這種舉動只能用「弱智」來形容,非但沒能拯救他的部族,相反還把自己變成了後金與明朝共同的靶子。

別看明軍遇上後金,戰績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可是打蒙古,反而像大人揍小孩,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

隨著三年前,林丹汗在左翼四部叛逃,投降皇太極,他再也無法在河套地區立足,只要向青海遠遁。不過,他在青海的日子並不好過,那里比河套更窮,而且頑固不識抬舉的人太多。

就在他每況愈下的時候,玄鷹衛給他送去了一封信,大明修武伯,連敗後金瓖紅旗、瓖藍旗、瓖白旗、瓖黃旗的大明遼東總兵全旭,邀請他前往銀川議事。

林丹汗自然不敢去,可是他現在別無選擇,不敢不正視全旭的提議,為此,他以他的兒子額哲為使,親率八百余名騎兵前往銀川,他自己則帶著部落的一萬五千余名控弦之士,尾隨額哲,以防不測。

誰要說蒙古人笨,全旭會跟他們急。

崇禎三年九月初八,額哲這一路過來也是吃了不少苦頭,大草原永遠是充滿敵意的,親附後金的蒙古部族要拿他的腦袋去向後金邀功,中立的部族看中了他們的人丁和牲畜,瞅準機會就撲上來咬他們一口,在穿越河西走廊的過程中,他折損了不少人,等他跌跌撞撞的來到銀川時,已經熬得不成人樣了。

原本已經廢棄的銀川城,此時已經大變了模樣,原本破破爛爛的城池,已經被修繕一新,城門樓上掛著一面大旗。

上面繡著兩個碩大的字——公平!

隨著全旭派出人在這里立足,只要銀川穩定下來,朝廷肯定會過來摘桃子,于是全旭為了掩人耳目,讓羅世明自號公平王,其麾下就是公平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