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永樂五年落幕

作者︰何時秋風悲畫扇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黃昏和徐輝祖並騎而行。

徐輝祖擔心的道︰「我覺得咱們不該來這一趟的,打草驚蛇了,如果我預料沒錯,馬哈丹會在榆木川留下一千人左右等待你的消息,其余兵力,會撤往玉林和榆林那邊,應該會放棄從獨石關、居庸關這兩個關城南下,而選擇西邊的定邊關。」

現在的問題是定邊關的兵馬已經調到草原上去包圍馬哈丹的三萬大軍了。

定邊關基本上是空城。

黃昏愣住,「當真?」

果然。

老子的這點想法在兵道大家眼里,就是小孩過家家,還是想當然了,理想很美好,現實卻很骨感,給自己上了一課。

急聲道︰「那我們應該怎麼辦?」

徐輝祖沉吟半晌,「不能等七天了,也不能等包圍圈徹底成形,必須現在就開始主動出擊,否則讓馬哈丹的人跑了,就要大海撈針,所以開平的兵力繼續不動,大寧、全寧和應昌的兵力迅速西進,繞過開平,然後去榆林、雲州、玉林、歸化城一代,爭取還是能形成包圍圈,同時讓李遠分兵回定邊關,一定要把關城守住,不能讓戰火燒到關內。」

黃昏不假思索,「好,立即著人去傳軍令。」

算了。

自己還是當個調戲良家婦女的紈褲大官人算了,打仗這些事情交給徐輝祖這樣的專業人士去辦理,想到這索性解下朱棣的天子劍,遞給大舅哥,「從今夜起,你全權接手。」

徐輝祖笑道︰「你終于看明白了。」

說實在的,如果不是因為黃昏是妹夫,又因為他是陛下派過來的欽差,徐輝祖幾乎要破開大罵黃昏的種種謀劃——簡直狗屎一堆。

想必李遠也有這個想法。

之所以沒說破,是因為黃昏之前確實做成了很多事,徐輝祖和李遠抱有希望,覺得黃昏有他倆沒想到的後手而已。

但是今夜去見了馬哈丹,徐輝祖算是明白了,妹夫這人在官場仕途上或者經商都還行,又或者是在大局落子上不錯,就是大的軍事觀點,也很到位。

唯獨落實下來的行兵布陣,真是一堆狗屎。

黃昏尷尬的笑道︰「我本來還是有點希望的,畢竟有那麼一個沙場夢,希望能像南宋的辛棄疾一樣,醉里挑燈看劍,又或者是率兵踏破賀蘭山缺,沒想到還是高看自己了。」

徐輝祖接過天子劍,自信睥睨,「為時不晚!」

現在我掌兵權,看我如何運籌帷幄,不說將馬哈丹那三萬人全部留在榆木川,至少也要救回寶慶公主的同時,讓數千韃靼騎卒永遠留在榆木川。

到了這個時候,馬哈丹想走?

來不及了!

徐輝祖勒停戰馬,回首看著黑夜中的五百鐵騎,鏘的一聲拔出太子劍,「著我軍令,立即分別派遣五十騎,去往大寧、全寧、開平傳遞軍令,著令開平守兵原地不動,大寧和全寧的兵力全力行軍,直接西進,繞開開平後,一路向西,若遇敵軍,撕咬住即可,不可死戰。」

立即有人離開隊伍東去。

黃昏不解的道︰「李遠那邊,不去通知?」

徐輝祖哈哈一笑,「不需要通知,李遠若是連這點戰機都看不出來,那他就是個吃干飯的庸才,何德何能為安平侯!」

黃昏又很尷尬的模了模鼻子。

得了。

老子再也不問了,問一次扎一次心,就自己這軍事水平,大概和土木堡之變中的太監王振一樣,掌控過多的兵權,只會影響大局。

尷尬的問道︰「大舅哥,我呢,我現在干嘛?」

徐輝祖呵呵一樂,「你回獨石關。」

黃昏︰「啊?」

這就沒我的事了,搞得我好沒面子,不行,老子不能就這麼灰溜溜的回去,好歹得跟在大舅子身邊學習一下如何行兵布陣。

于是道︰「現在回去也沒事,反正獨石關不會有戰事了,這樣,我跟著你一起去沙場廝殺一番,不用擔心,不是有李瀲灩那一百多人保護我麼。」

徐輝祖哭笑不得,「沙場之上刀劍無眼,真殺紅眼了,誰還有空保護你,都是殺敵保命,顧不上其他人的,你還是回獨石關等我的好消息罷。」

黃昏無奈,只得和徐輝祖分道揚鑣。

……

……

永樂五年,黃昏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不是和太子劃清界限,也不是時代銀行和時代商行的種種手筆,而是在榆木川上移交兵權給徐輝祖。

黃昏一度以為,憑靠自己超越大明數百年的眼光和見識,以及對歷史上諸多著名戰役的了解,就算沒看過什麼兵書,要在冷兵器時代的大明王朝永樂時期,當一個「韓信、李靖」還是不難,但永樂五年榆木川的那一場戰事讓黃昏明白了︰他在做夢!

冷兵器時代的戰事,遠比他想的更復雜。

所以黃昏很快改變想法。

自己要想在軍事上留名千古,大概只有打造出神機營後,采用美國某位將軍的戰略︰超額彈藥的火力覆蓋。

不過這個計劃還得等好幾年。

于是黃昏在永樂五年的年末,想得最多的便是如何繼續發展火器,如何盡快的讓大明數十萬雄師全部配備上火器。

黃昏回到獨石關後,傳遞邊關各城,已將兵權移交給徐輝祖,而順天那邊的朱棣在接到黃昏的飛鴿傳書後,反應過來,知道高估了黃昏的軍事能力,于是很快聖旨傳遞邊關,任命徐輝祖為總兵官,執天子劍可先斬後奏。

永樂五年,榆木川的戰事從入秋打到入冬。

直到下雪。

原本韃靼只有三萬騎軍,不過留在後面準備攻城南下的步軍在知悉馬哈丹的騎軍陷入包圍圈後,很快主動出擊來接應。

一場局部戰事打成了戰役。

居庸關、獨石關、宣府、大同的兵力,全部調到了關外,配合榆林、玉林、歸化、雲州、大寧、全寧、開平、應昌等地的衛所兵力,全速在榆木川一帶形成一個巨大的包圍圈。

而在圈內,則是徐輝祖率領一萬精銳鐵騎,不斷的撕咬在馬哈丹三萬鐵騎的後面,也不正面決戰,采取的敵進我退,就是不斷的消耗馬哈丹。

很快,韃靼三萬鐵騎受限于後勤,想要突圍回草原深處。

然而這時候合圍圈子已經縮小。

在確定馬哈丹已經無法擺月兌撕咬,而己方合圍兵力中的騎軍匯攏過來後,徐輝祖做了一個大膽的舉動︰率領騎軍發動全面攻勢。

雙方死傷甚巨。

其中馬哈丹戰死,徐輝祖胸口中了一箭,潰敗的韃靼騎軍由萬夫長巴根的率領,原本是要就地斬殺那個被俘虜的郡主,不過關鍵時刻,重傷的徐輝祖率眾追殺。

巴根無奈,只能倉促下令,放棄所有輜重,所有人輕裝上陣,選擇最後一次突圍,采用聲東擊西的策略,最終在步卒的接應下,以留下大批兒郎尸首的代價逃回草原深處。

遺失戰馬無數。

當然,逃命要緊,韃靼士卒也來不及處決那個很好看的小郡主。

這一次戰事,韃靼三萬騎軍,最終回到草原深處的,只有一萬三千多人,遺失戰馬三萬多匹,而原本打算入秋前配合騎軍攻關城的四萬多步卒,為了接應騎軍,也為了牽制大明的合圍兵力,發動了數次戰事,欲要為騎軍打開一條生命通道,因此損傷了七八千人。

然而都沒得逞。

大明邊軍知道一旦被韃靼騎軍打開了口子,那三萬騎軍一旦跑了出去,誰也追不上,這個責任李遠背不起,所以死戰。

于是……

韃靼大敗!

大明這邊其實也不好受。

哪怕是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可韃靼大軍的戰力著實可怕,徐輝祖率領的騎軍,折損了八千多騎,榆林、玉林、歸化、雲州以及定邊關的兵力為了保持合圍的態勢,需要月復背受敵,傷亡近萬人。

戰爭就是這樣。

在沒有絕對的戰略優勢和絕對的火力優勢下,始終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其實大明邊關的高層將領都知道,這一次之所以是慘勝,是因為那個不懂軍事卻非要摻和進來的安北將軍黃昏。

是他貽誤戰機。

甚至還大放厥詞,要全殲敵方三萬騎軍?

打臉了吧?

就算是徐輝祖,也不敢如此絕對。

徐輝祖全權接手之時,馬哈丹已經率領騎軍在西撤了,導致細線那邊的合圍時間上有點倉促,又導致東線大寧、全寧的兵力合圍耗費了更多時間。

如果一開始就由徐輝祖來指揮,兵力在最佳時機形成合圍,三萬韃靼騎軍不說全軍覆沒,至少兩萬人得永遠的留在榆木川。

所以永樂五年年末的朝堂,注定會因為此事而起波瀾。

責肯定是要問的。

就看黃昏如何應付了。

不過總體來說,大明朝野一片欣欣向榮,誰都沒料到,從朱棣登基後,兩次和韃靼接觸性的戰事,竟然都是大明取得了絕對的戰果。

不墜太祖之威名。

踏平草原,可望之期!

大明一片歡欣鼓舞,但是在草原深處的韃靼那邊,北元太師痛失愛子,暴跳如雷,和他一手扶持起來的可汗鬼力赤爆發了不可緩和的矛盾。

這一年的冬天,草原深處,提前走入了小冰河時期。

永樂五年,走向落幕。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