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王立義法

作者︰燻香如風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薊王乃漢室宗親。于漢家天下言,乃是主。

故不在六雄之列。

「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注曰︰「不世者,言非代之所常有也。」言指,非一世所能有。是謂罕有,引申為非凡。

此語與稍後,「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異曲同工。庸主不能用良臣。「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于是《荀子‧王霸》:「故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三者,明主之所謹擇也,仁人之所務白也。」

《商君書‧修權》︰「凡人臣之事君也,多以主所好事君。君好法,則臣以法事君;君好言,則臣以言事君。君好法,則端直之士在前;君好言,則毀譽之臣在側」。便是許攸所言,「投君之所好,毋投君之所惡」。

如何規範?

是故,「國之所以治者三︰一日法,二日信,三日權」。

法,王法也。約法三章前,需先為人主。如何為王?義立而王。于是,『王法,立義也』。用後世話說。王法,必須懲惡揚善,維護公平正義。

足見,諸子百家,儒、法、道。義理皆是相通的。

董侯機敏。

與王太師,一問一答。看似童心未泯,卻令殿中百官,各有心得。

如二袁,不過六雄之一。薊王卻是雄主。劉景升,甚至不在六雄之列。如何與雄主並列?若一意孤行,必激薊王怒。若無薊王? 忠君之事。甄都頃刻間? 飛灰湮滅。何必二袁來攻。

[新 fo]百官心思各異,朝堂一時落針可聞。

便是曹太保? 亦不敢輕易觸薊王虎須。

董侯眼中? 一閃得色︰「荊州之事,當做何為?」

尚書令桓典? 持芴跽奏︰「回稟陛下。臣,竊以為? 先除淮南袁術? 可解荊州之危。」

桓典一語道破關鍵。袁術好比一顆獠牙,深嵌關東月復地。只需逐走袁術,江北防線,上下通連。足可防江東逆襲。更有甚者? 淮南乃合肥侯封國所在。若能被甄都所據? 可滅江東囂張氣焰。

「何人可除袁術?」董侯順勢發問。

「先前,衛將軍曾掘環渠,火攻壽春,逐合肥侯過江。」不其侯伏完,持芴跽奏︰「何不令衛將軍? 再除袁術,竭盡全功。」

衛將軍曹操? 兼領司隸校尉。亦是三獨坐之一。聞此言,曹孟德眼中? 戾芒一閃。

不等曹太保,朋黨反駁。董侯居高下問︰「衛將軍? 以為如何?」

「臣? 願往。」曹操不動聲色? 持芴而跽。必有人阻攔,何須自辯。

「曹太保,意下如何?」董侯又問。

果不其然。「老臣,竊以為。亂臣賊子,尚未誅盡。衛將軍需護甄都周全,不宜輕動。」曹嵩答曰。

「敢問太保,何來亂臣賊子。」不其侯伏完,持芴發問。伏完位居九卿,當可一問。

「小沛呂布,淮泗宗王。」曹嵩朗聲答曰。

「這……」百官失聲。不料曹嵩竟將淮泗宗王與呂布,相提並論。

話說,曹嵩洛陽丟官後,闢禍瑯琊。待曹操得勢,又舉家遷往甄都。若非偶遇薊王門下,必舉家被害,無可幸免。豈有今日上公之位。何人指使,曹嵩心中必有疑凶︰「袁術不過二郡之地,又孤懸江東之外。何恃而不恐也?」

便有御史中丞荀彧,聞風奏事︰「聞,袁術以傳國玉璽相質(押),與陳王寵暗結同盟。」

便有太尉趙謙,持芴跽奏︰「此乃風聞,不足為信。」

趙謙,字彥信,蜀郡成都人。太尉趙戒之孫,去年,以光祿勛為太尉。太尉馬日磾,遷官太常。

「‘枳句來巢;空穴來風’。」荀彧出口成章︰「不可不防。」

司空種拂,亦進言道︰「如御史中丞所言。傳國玉璽,茲事體大。洛陽二宮大火時所失。聞先為孫堅得于井中,後為袁紹竊據,獻寶于合肥侯座前。今江東亦不見璽。陳王寵素有大志。若得傳國玉璽,恐生異心。」

種拂,字穎伯,名臣種暠之子,洛陽人氏。去年,代朱為司空。朱遷司徒。大司農仍為張溫,廷尉亦是皇甫嵩。

曹嵩乃大宦官曹騰養子。「(曹)騰用事省闥三十余年,奉事四帝,未嘗有過。其所進達,皆海內名人,陳留虞放、邊韶、南陽延固、張溫、弘農張奐、潁川堂溪典等。」

正因「好進達賢能,終無所毀傷」。故曹騰所積政治遺產,方能為曹嵩、曹操父子所承。甄都上下,朋黨無數。甚至大司農張溫,亦與之相善。每每附議其言。

言及傳國玉璽,董侯亦知事大︰「若果在陳王處,何不索回。」

太尉趙謙答曰︰「正因無有定論,故難取之。」

董侯嘆道︰「陳王果有異心乎。」

曹太保遂言道︰「正因陳王,忠奸難辨。故不可不防。且逆賊呂布,副將張超,仍駐陳國大營。衛將軍若征袁術,甄都危矣。」

見百官頻頻點頭,曹嵩話鋒一轉︰「武威將軍公孫度,奮武將軍公孫瓚,號公孫二雄。二雄擇其一,可滅袁術孤軍。」

「太師以為如何?」董侯求問。朝議至此,逐漸明朗。欲除荊州之危,必先逐袁術。不然,唯放權劉表,加官以持重。然若加劉表為大將軍,恐激惱薊王。故此議作罷。

然關東形勢,撲朔迷離。呂布屯兵小沛,淮泗宗王,心思莫辨。衛將軍曹操,需拱衛甄都,不可擅動。論能征善戰,唯剩公孫二雄。卻不知王太師,意下如何。

「回稟陛下。奮武將軍公孫瓚,可攻淮南。」王太師果然大局為重。

「便依太師所言。」董侯暗松一口氣。

從始至終。執金吾王斌,皆不置一語。謂「好事多磨」。又說「宜緩不宜急」。劉表所求乃大。即便無上公之爭,亦非一日之功。待甄都朝堂,窮盡對策,仍不能逐袁術過江。必有人舊事重提,加官劉表以自重。那時,百官束手無策,唯有听之任之。事可成矣。

奮武將軍公孫瓚,臨危受命,厲兵秣馬。已備雪化路開,攻淮南,逐袁術。

春,正月,辛丑,赦天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