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牛刀割雞

作者︰燻香如風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又重感冒,渾身刺痛——

「父王言,當組聯軍,隨夫君征討不臣。」美人又答。自嫁入薊國,新婚之夜與夫君坦誠相見。個中滋味,當真痛並樂極。如今早已情根深種,斷難舍離。

有漢一朝。家事即國事。

薊王向來,公私分明,愛恨拎清。然對家事,亦盡心盡力。君不見,專設門下署並少府,處理王家事宜。

「哦?」劉備欣然笑道︰「兵卒幾何。」

「五萬飛軍。」當真下了血本。十夷王雖是西南夷中大部,然麾下大小種落混雜,各說各話,難以協同。一個不如意,便拔寨而走,入伙別部。此亦是部落聯盟的最大弊端︰聚散無常,及其松散。

若論出身,十夷王女,皆有淵源。

「五萬飛軍,足可蕩平林邑。」劉備欣然一笑︰「諸王,何所求?」

「父王言,願入海市,販運山中珍物。」

「可也。」劉備欣然應允︰「然,凡入海市者,需先入海市籍。一旦入籍,便是薊人。受《薊法》所轄。凡有不法,嚴懲不貸。不知諸王,以為然否。」

「海市乃出薊國,理應如此。」話說能入籍薊國,西南百夷,自當求之不得。

「如此,先入薊商會。待平定林邑,再造大船,揚帆出海。」劉備言道。

「謝夫君。」鴛鴦十美,大喜下拜。

家和萬事興。何必多言。

送走鴛鴦美人,劉備忽又想起一人︰「安素船行何處?」

「已入漳水。今夜當入國境。翌日泊于南港。」

「此次二宮太皇同行,斷不可怠慢。」劉備言道︰「當以國禮迎接。」

「二位國相已備妥當。夫君當可安心。」士貴人答曰。

「如此,甚好。」劉備又道︰「聞董太皇病倒榻上,情況如何。」

「侍醫言,乃積郁成疾,苦無良策。」所謂「解鈴還須系鈴人,心病還須心藥醫」。華室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除去二宮太皇並一眾逐鬼童子,時至今日,外人尚不得而知。逐鬼童子,被董太皇豢養于偏殿。除去食母進出,便是永樂太僕封,亦需禁足。

故,童子中誰是誰來,封亦分辨不清。

然劉備卻是為數不多,知曉內情之人。這便嘆道︰「本以為遺詔、遺子,皆已入手。廢長立幼,正當其實。豈料貴子為何後所奪。大事難成,董太皇一病不起。」

「夫君所言極是。此行,或生變故。」士貴人言下之意,董太皇恐難轉圜。

「若令太皇崩于國,我等罪莫大焉。」劉備目光深邃︰「傳命太醫令,當悉心診治,確保萬無一失。」

「喏。」士貴人亦知事大。誠如先前所言。二宮太皇,如今位高權輕。宛如兩尊琉璃大佛。「此物易碎,輕拿輕放,萬勿倒置」。一個不留神,支離破碎。薊王坐實大不敬之罪。

先前已與母親言明,宜入西宮增城殿,與太妃為伴。

宮中太醫左令華妁,得華大夫真傳。醫術不再其父之下。當可保太皇安危。

萬事俱備。只待明日,南港恭迎聖駕。

洛陽西郭,壽丘里,車騎將軍府前里道。

長史許攸,主簿陳琳,登門求見。不料卻吃了記閉門羹。

「將軍何故如此?」許攸長揖相問。

府中主事,面露慚色︰「回長史。將軍自出詔獄,便閉門思過,不見客。」

「我等豈又是客?」許攸再拜。

「這……」其中隱秘,主事又豈能知︰「不瞞長史,便是卑下,亦不得入內。往來通稟,皆由侍妾傳語。既然將軍不見,二位莫再為難卑下。不送。」

「這……」許攸、陳琳四目相對。唯有留下投帖,登車自去。

待少府車駕出里道。陳琳低聲問道︰「事到如今,該當如何。」

「我料,何車騎乃奉命避嫌。閉門思過,乃其一。不與董卓等西州武夫相爭,乃其二。」

「太後當真不爭?」陳琳不信。

「若不力爭,太後焉有今日之位。」許攸搖頭一笑︰「西園萬余精銳,若只為自保,豈非牛刀割雞。」

「太後意欲何為?」陳琳遂問。

「尚不得而知也。」許攸答曰︰「唯重入車騎府,方可窺知關竅之所在。」

「閉門不納,如之奈何。」陳琳略顯喪氣︰「不若棄官北上,去投薊王。」

「不可。」許攸厲聲呵斥。稍又略加平復︰「無功不受祿。江山社稷,尚不知鹿死誰手,你我豈能半途而廢。」

自知一時失語。陳琳急忙賠罪︰「子遠勿怪,個中厲害,豈能不知。不過一時失語,萬勿當真。」

許攸面色和緩︰「詩雲︰‘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

「末路之難」,本意最後十里,最為艱難。然話出許攸之口,卻讓陳琳別有意味。

隔窗一掃兩側街巷。陳琳不禁暗嘆,究竟是誰人之末路。又是誰人之窮途。

只需不是我等讀書人便好。

許攸、陳琳走後不久。

便有細作,入西園通稟詳情。

自華雲號歸來,趙忠志得意滿,一掃先前膽戰心驚。掌西宮大權,為太後之心月復。

熙熙攘攘,利來利往;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天下唯利是圖者,又豈是何後一人。畢竟人死不能復生。再者說來。大將軍何進,乃死于董驃騎並孫破虜之手。與趙忠何干。

念及此處。何後一通百通,渙然冰釋。

待趙忠入宮通稟,何後自簾後言道︰「許攸之智,或不下賈詡。只可惜不能為我所用。先前連坐入獄,竟假黨人之手活命。首鼠兩端,待價而沽。此風不可長。」

「許攸此人,恃才而傲,恃寵而驕。若不經敲打,恐難大用。」

「若能收歸己用,何愁大事不定。」何後恨聲道。

趙忠心領神會︰「陛下為西州莽夫所脅,引山東群臣不滿。尤其黨人,多行非議。累日來,劾奏董卓尸位素餐,添居高位者,比比皆是。陛下雖悉數駁回,然心中必有觸動。」

「如何能除盡廷中草莽,回歸正朔。」無外人在場,何後終是道破心意。

趙忠齜牙一笑︰「非足智多謀如許攸,不可為太後分憂也。」

「好一個足智多謀許子遠。」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