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 學富百車

作者︰燻香如風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士族、寒門,皆有優勢,亦各有不足。

如何取長補短,揚長避短。趨利避害。考驗的便是為君之道。

如何選擇。古往今來,無非德與法。以德育人,以法為教。

唯才是舉,唯德是用。皆有弊端。德才兼備才是為臣之道。

本想寫信給恩師,叮嚀幾句。想想還是算了。我家陛下雖惜財如命,不善納諫。卻也不是怒而殺人的暴君。這便去信左豐,讓他替恩師從旁打點,防止如蔡邕故事。

話說,十月初蔡邕便已裝車啟程。為何至今未到?

這日。刺奸來報,西闕外有一隊車馬,正向樓桑而來。

必是蔡邕!

這還了得,劉備急忙沐浴更衣,令麾下文武,並學壇大儒趕往西闕迎接。

遙看如長龍般的車隊。劉備這便小聲問大儒劉寵︰「蔡公家資頗豐否?」

劉寵點頭笑道︰「古有‘惠施多方,其書五車。’今有蔡伯喈,藏書萬卷。家資豈不豐厚?」

難怪。

傳言蔡邕生平藏書多至萬余卷,晚年仍存四千卷。有文集二十卷。話說後世坊間傳聞,蔡琰便是因攜帶其父書車逃亡,以為巨富,才被匈奴騎兵盯上。掠去北疆。

劉寵笑道︰「之所以行程緩慢。乃是累日陰雨,伯喈心憂車上書卷浸水被毀。故而走走停停。今日方至。」

劉備欣然點頭︰「原來如此。」

待車隊抵達闕下,大儒紛紛出迎。劉備攜家臣部將,緊隨其後。

問過前車,皆說主人家在隊中。劉寵這便挨個詢問,便有一人從車頂躍下。抱拳道︰「諸公且稍後,容某前去通報。」

劉備見此人虎背狼腰,威武有雄氣。這便沖左右言道︰「必是豪杰。」

須臾,便有一人,麻服短發,走出車隊。

劉寵大喜︰「伯喈賢弟!」

蔡邕疾步迎上︰「祖榮兄長。」

兩人把臂言歡,劉備不敢上前。待蔡邕引夫人與劉寵相見。劉備這才發覺,蔡夫人懷中襁褓內還有個嬰兒。應該是蔡琰了。

又聊一會,劉寵這才醒悟,拉著蔡邕向劉備走來。

劉備與蔡邕目光一踫,這便長揖及地︰「劉備見過蔡公。」

蔡邕見劉備年雖幼,卻甚有風儀,舉止得體。這便恭敬回禮︰「罪人蔡邕,見過少君侯。」

「豈敢,豈敢。」劉備急忙去攙扶。

不等劉備伸手,劉寵已把蔡邕扶起︰「賢弟無需見外。少君侯乃是盧子干門下高徒,盡得子干真傳。與我等同道,乃是自家人。」

蔡邕微微一笑︰「禮不可廢。」

說完便直起身。環視邑中重樓高閣,人物風情,嘆道︰「皆說樓桑繁華鼎盛,北地無出其右。傳言果然非虛。」

劉寵笑答︰「此不過是些皮毛。待你住上數日,方知其中巧妙。」

蔡邕笑執一禮︰「那就攪擾了。」

劉寵這便執其手,與劉備等人同向邑中走去。蔡邕卻微微停頓,讓出一步。

正如蔡邕所說,禮不可廢。劉備乃是臨鄉之君,豈能喧賓奪主。邑中百姓只識少君侯和眾家臣,及三位大儒。對一頭短發的蔡邕知之甚少。便是有人講起,周圍人也只是點頭附和,並無其他。

倒是蔡邕一路走來,越發驚訝。驚訝于一花一草,亭台樓閣。驚訝于一舉一動,邑民衣著氣色。更驚訝于胡人自由穿行期間,竟與周遭同氣相求,全無不妥!

被眾人引入一處院落。猛抬頭,被一座圓形高樓,攔住視線。一條直通圓樓的林蔭大道兩旁,擠滿了芊芊學子。短暫的寂靜,忽听掌聲雷動。傳聞,此乃少君侯親創之鼓掌禮。雖與禮法不合,卻極具感染力。掌聲如鼓聲。戰鼓轟鳴,正當鼓舞。

「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說完,蔡邕肅容作揖。左右致意,沿林蔭道一路走入學壇。

三位大儒聞言大喜,齊向劉備看來。

此句出自《韓非子‧功名》。意思是說,君主的憂患在于無人響應。所謂孤掌難鳴。

結合此情此景。劉備頓時心中大定。看來,蔡伯喈一時半會不會走了。

直到進入學壇。林蔭路上掌聲,仍經久不息。

乘天梯,一層層看過學堂,又俯看樓心論壇。再听少君侯賜學田四千畝,共寒門學子耕以自養。這便沖劉備長揖一禮︰「‘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得少君侯如此,真乃我大漢之幸。」

劉備回禮︰「蔡公謬贊。備年少寡德。一路走來,‘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幸小有所成,亦不敢有絲毫怠慢。」

此話皆是肺腑之言。從家徒四壁,典當度日。到轄地百里,邑民十數萬,殊為不易。

听其言,觀其色。蔡邕見劉備虛懷若谷,越發欣慰。數月來淤積在胸腔內的憤懣憂思,竟有所緩解。令蔡邕始料未及。

接風洗塵。乃是常禮。

劉備本想在府中宴請。大儒劉寵卻說,不如去酒壚。

劉備這便命人去準備。

學壇只論師承淵源,不論爵位年齡。劉備乃是盧植門徒,恩師又師從太尉陳球、大儒馬融。蔡邕師從太傅胡廣。故而平輩論交。四位大儒居于主座。劉備執弟子禮。居下首。

劉備謹守本分,並未多言。諸如蔡邕此類大儒,皆是屢闢不就的主。便是郡中官吏,亦在恩師面前沒少吃閉門羹。若他想出仕,自會開口。若不開口,劉備自當絕口不提。

並非怕失顏面。而是大儒脾氣古怪。一言不合,振衣而走。正如五原太守王智,本是好意,卻惹來清流無數罵名。有時候,多做是錯,不如多听少做。

「少君侯?」劉備聞聲抬頭,見劉寵正笑吟吟的看著自己。

劉備直身作揖︰「劉公何事?」

劉寵笑道︰「老夫本欲與伯喈抵足而眠,促膝長談。奈何精舍卻盛不下萬卷藏書。不知,少君侯可有主意?」

見劉寵笑藏深意,劉備幡然醒悟。暗忖片刻,這便說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與其讓萬卷書束之高閣,暗室蒙塵。不若擺放堂中,令學子借閱研讀。」

「如此甚好。」蔡邕亦點頭。

劉備這便說道︰「學壇地基深厚,不妨再加建一層。用于盛放書卷,可叫,大藏書閣。」

「如此甚好!」劉寵眼中盡是笑意。

劉備又豈能不知。

把萬卷書放在學壇,等于奉出全部身家的蔡邕,還能哪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