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計程馬車

作者︰燻香如風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需知,以上說的乃是牛車。

馬車價更高。

馬拉貨車,並不常見。常見馬車,多是載人。

馬車多為豪門貴族所有。一般編戶齊民甚至都無法乘坐,何談雇佣。劉備之所以打起出租馬車的主意,乃因學壇內的四位鴻儒,芊芊學子,皆常要出行。三五成群,相互為伴,出樓桑,入涿縣縣城。或尋師訪友,或休學歸家。牛車實在太慢。

劉備已是亭侯,可建造自己的出行車隊。

拿出三五輛安車,賃給士子們使用,亦無不可。當然,劉備最大的動因,是不想恩師穿木屐往返二十里,去看望族親好友。

可是,這馬車又該如何計算里程,又該如何計價呢?

說與蘇伯听。

蘇伯笑道︰我有一圖,可解少東家心憂。

待蘇伯取來珍惜圖卷,將發黃的娟卷徐徐展開。劉備不禁一愣︰這是何物?

蘇伯笑答︰此乃‘記里鼓車’。

記里鼓車是用于計算道路里程的車。由‘記道車’改進而來。記道車的記載,最早見于《西京雜記》︰「漢朝輿駕祠甘泉汾陽,記道車,駕四,中道。」可見早在西漢時期,已有了可計算道路里程的馬車。後因加了‘行一里路,打一下鼓’的裝置,故名‘記里鼓車’。

據說,記里鼓車乃是張衡發明。

听聞此名,劉備如雷貫耳。

果然是他啊!

依圖所繪,記里鼓車分上下兩層,上層設一鐘,下層設一鼓。記里鼓車上有小木人,頭戴峨冠,身穿錦袍高坐車上。車走十里,木人擊鼓一次。當擊鼓十次,就擊鐘一次。外形為獨轅雙輪。車箱內設‘差動齒輪組’。齒輪始終與車輪同轉,其最末一只齒輪軸在車行一里時,正好回轉一周,車子上層木人受凸輪牽動,由繩索牽動右臂擊鼓一次,以示里程。

敲鐘擊鼓,都是形式。關鍵是上面的差動齒輪組。

和指南車並排而行的記里鼓車,同為天子出行時的儀仗車。旁人不可擅用。

然而只需稍加改造,改頭換面後,便可成為計程馬車!

擊鼓敲鐘的木人,被舍掉。改成了一卷皮尺。車行一里,皮尺便會向外徐徐吐出一截。上面準確排列著馬車行進的里程數。

馬車行進了多少里程,便可對照皮尺吐出的數字,準確度量!

劉備大喜。

何等之神器,竟出現在如此年代!

出租馬車,無需另設院落。交由置長崔鈞。將置樓左側大屋,全部征用,改造成︰‘僦(ji )車館’。

僦車館,便是賃車館。

漢代第一家計程馬車館,在樓桑村新鮮出爐。車輿(車廂)也是特制。能排坐四人。加上車夫,共計五人。

價格分兩種。

單人計價︰一里一錢。

包車計價︰一里五錢。

因何包車價貴,乃因包車更加便利。若要清淨獨行,自然包車最好。

僦車館一開,舉邑轟動。尤其是學壇眾多學子。不少寒門庶子,家中養不起馬,亦無車。往來頗為不便。如今有了計價馬車,自當喜從天降。

得知這些僦車,乃少君侯出行車隊所用乘車時,眾人尤為感激。亦多敬佩。

須知,少君侯可不少那些許的僦費。

劉備遠未成年。便讓將人在門前豎了兩塊上馬石。

上馬石起于秦,興于漢。相傳王莽個子矮小,不易上馬下馬,豎立上馬石,乃成風尚。宋朝的《營造法式‧石作制度‧馬台》記載︰「造馬台之制︰高二尺二寸,長三尺八寸,廣二尺二寸。其面方,外余一尺六寸,下面作兩踏。身內或通素,或迭澀造;隨宜雕鐫華文。」由此可知,各地眾多的馬台地名,都應與上馬石有關聯。

後世上馬石多為漢白玉或大青石質地。一石分兩級踏步,第一級高約一尺三寸,第二級高約二尺一寸,寬一尺八寸,長三尺左右。上馬石側面呈直角,長約四尺半,寬約二尺,高近二尺。底為須彌座,邊框飾祥雲紋飾;一級踏台長方形,樸素無華,長約二尺半;二級踏台比一級高約一尺,平面二尺正方,周邊雕塑出繁縟精美的紋飾的錦緞和金錢,寓意‘錦繡前程’、‘福在馬前(錢)’或‘馬上前(錢)程’。諸如此類。

之所以是兩塊上馬石,而不是一塊上馬石,一塊下馬石。蓋因‘下馬’寓意不好。于是棄用。

劉備設此石,本是為自己上下馬方便。

不料樓桑邑民紛紛效仿,遂成風尚。除了上馬石,門口左右還設有拴馬樁。亦稱拴馬石。同樣,邑民紛紛效仿。此石甚高。劉備心憂賊人借此石,翻牆而入。這便悉數撤去。改為沿牆邊,橫置一根石梁。石梁上間隔著雕有麒麟瑞獸。將韁繩拴于獸頸,自當牢固。

如此甚好。

邑民亦紛紛效仿。

邑中馬匹、車輛漸多。湯池、酒壚、客舍……後院雖都能停車。奈何車輛眾多,無法停靠。以至淤塞街道。還是因樓桑地小而樓高。市長耿雍和置長崔鈞紛紛來找。

劉備想了想,這便笑道︰何不建泊樓?

兩人忙問︰何為泊樓?

劉備便將後世的垂直停車場,娓娓道來。

兩人听完,這便茅塞頓開。既能建樓住人,為何不可建樓停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