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初次遠行

作者︰燻香如風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為何下個月中才辦的壽宴,要提前一個多月就送來請簡。

因為,母親的娘家在東郡。

沒錯,就是祖父劉雄做官的東郡。劉備也才知道,是祖父為範縣令時,和縣中同僚定下了這門姻親。

母親姓範,名貞。乃範縣大族,範氏之女。

春秋時,範氏始祖士會(範武子),食采于範。士會子孫「以邑為氏」而姓範。如今已傳二十余世。

族中名流有商聖範蠡,楚霸王的‘亞父’範增等。

此時範氏,族中第一名士,名叫︰範滂。字孟博,少厲清節舉孝廉,至署汝南功曹,升冀州清沼使,遷光祿勛辦主事,為東漢名卿,名列‘八顧’。

與‘三君’、‘八俊’、‘八及’、‘八廚’並列,是被世人敬仰的清流人物。

此時,範氏早已開枝散葉,遍及宇內。比如名列‘八顧’的範滂,便原籍汝南。

留在故地範縣的範氏一族,反倒沒什麼名氣。當然,在鄉里還是一等一的大族。

難怪。

想來,祖父在範縣任縣令時,有範氏一族在祖父手下為吏。如此一來,這樁門當戶對的婚姻,便水到渠成了。父親舉孝廉,若不死,為官是早晚的事。

而父親早逝,範氏便要讓母親改嫁,也就理所應當了。

只是,為何是涿縣張屠?

想必,範氏一族也考慮到母親不忍離劉備遠去。即便改嫁他人,也能時常照應劉備。

涿縣距範縣,千余里。

不乘馬車,根本無從前往。牛車實在是太慢。

好在,官道上五里一郵,「十里一亭,三十里一置(驛站),終無盜賊寇警」。又說,「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郵置于要害之路。馳命走驛,不絕于時月;商胡販客,日款于塞下。」

官道上人來人往,商隊絡繹不絕。從涿縣到範縣雖有千余里,卻十分安全。當然,這也是亂世未至前,最後的升平時光。

千里之遙,非一日能達。途中歇息落腳,有兩種選擇,一個是官府建的‘亭舍’或‘傳舍’,另一種就是私建的‘逆旅’,‘客舍’等。私人旅舍當然是為了賺錢,也有不要錢的‘義舍’。

漢末張魯曾「作義舍,如今之亭傳。又置義米肉,縣于義舍,行路者量月復取足;若過多,鬼道輒病之」。義舍、義米肉,免費供應行人,是與其宗教活動有關。私人旅舍供普通行人休息住宿,有時也接待官吏。‘商胡販客,日款于塞下’說明,亭舍的確對普通商旅開放。

從安全上來說,還是官家的傳舍更好。

想要在官家傳舍,入住歇息,投宿時須出示相關‘路證’。經勘驗後方得入住。漢代公務人員的通行路證,常見的有︰符、傳、致、過所等,而以傳的使用較為廣泛。‘傳’是通行信物,也是入住傳舍的證明。

這些路上所需,家中都有。

包括‘傳’。

所謂的‘傳’,就是一塊蓋著祖父私章和縣令公章的木牘。上有漆字︰「範縣令雄,病而致仕;乞骸鄉里,敕令通行」。範縣的縣令劉雄,因病退休,回家養老,令沿路郵傳,放他通行。

有此傳,這一路都會通行無助。

此去路遠,定要護衛。劉備便找來三叔同行。無它,樓桑村只有三叔家有馬。慢慢悠悠的牛車就算了。平日去趟縣城還好,千里之遙,指望牛車,實在是太辛苦。

「八月暑退,命幼童入小學。擘絲治絮,制新浣故,及韋履賤好豫(預)買,以備冬寒。刈萑葦芻茭,涼燥可上弩。繕治檠鋤,正縛鎧弦,遂以習射弛竹木弓弧。」

馬駒斷乳,一般在六月齡。

白犧剛足三月。為了趕外公的壽宴,只得忍痛斷掉。

漢律︰三人以上,無故群飲酒,罰金四兩。

雖律法如此,正如官郵亦寄私件,其實已沒多少人墨守成規,循章辦事。漢初百廢待興,為了殺奢靡之風,多行此令。如今物豐民阜,家家皆有酒具,這些老的律條,已不合時宜。

出門前,劉備將改畫好的木板,拿到老工匠身前。

老工匠頓時張大嘴巴︰「少東家,要建塢堡呼?」

「自然是塢堡。」劉備笑出滿嘴白牙。

「如此,需廣費錢財。」老工匠略作思量︰「或百萬錢!」

一百個馬蹄金餅。若到馬市置換,一金可換一萬五千錢。只需六十有余。

「可也。」劉備笑著點頭︰「先把材料列出,這便托人購買。我若不在,有事且與家姐商量。」

「諾。」老工匠抱拳離開。

將家中諸事皆托付給公孫氏,又讓族親多加照應。劉備這便套上馬車,與眾人辭行。

「小弟且安去。」公孫氏平靜的送行。

「三弟,白犧有我,且放心。」二兄劉武拍著健壯的胸脯,笑著說道。

「三兄,家中斗雞交與我便是。」四弟劉修仰頭笑道。

「三弟,若有事,為兄必書信告知。」大兄劉文揖手道。

「此去路遠,千萬小心。」老族長又叮囑劉備三叔。

「好。」劉備依依告別,駕車離去。

這個時代,能有個同仇敵愾的家族,真的很好。

一車雙馬。

黃驃在左,青駹居右。

皆良駒,劉備雖是第一次駕車,卻也無妨。

只需輕縱韁繩,良馬自行。很快便有默契。

「左行。」母親忍不住提醒。

「知道。」中間馳道,乃皇帝專用。皇帝以下皆無權行走。只能走兩旁的官道。

「阿母,且把麻繩系上。」劉備沖四個麻布條制成的安全繩,努了努嘴。

「好。」母親這便系在腰間。

「駕!」劉備猛然抖韁,雙馬飛奔,疾馳而去!

母親這才明白,為何要腰間系繩了。

前行的三叔見馬車追來,這便哈哈一笑,揚鞭提速。

以此車速,日行百里,綽綽有余。

日暮時分,入住東林驛。

驗過路證,三叔又奉上足資,驛史命人送來傳食。

傳舍對公差行旅提供的飲食稱‘傳食’。傳食亦包括‘傳馬食’。所謂人馬皆食。

《傳食律》︰「丞相、御史及諸二千石官使人,若遣吏、新為官及屬、尉、佐以上徵若遷徙者,及軍吏、縣道有尤急言變事者」,上述官吏因公出使、巡視四方、職位調動以及上言告變者(預示災異,報告災情的人),‘皆得為傳食’。官員赴任、歸休、致仕等,亦在其列。傳食供應是按等級的,不同的級別享有不同的食物供應,隨從亦供應傳食。

《傳食律》又說︰「食從者,二千石毋(不)過十人,千石到六百石毋過五人,五百石以下到二百石毋過二人,二百石以下一人」。卿、五大夫、大夫的隨從之傳食,比照上述標準。「為傳過員,及私使人而敢為食傳者,皆坐食臧為盜。」傳食有一定的限額,且私人不得享用傳食。

規定乃人定。劉備一行,借著祖父留下的傳證,打了個擦邊球,也被算在其中。

奉上足資,也是通例。

須知,傳舍本是官營。舍中官吏,也領俸祿。往來皆有賬目,並無多余私錢。若暗中公為私用,所獲錢銀便是自己的。

听三叔如此一說,劉備便明白了。

一句話,這是個禮樂行將崩壞的年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