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有人問。
薊王與二宮太皇,及舞陽君之事,為何只做「負俗之譏」。
所謂「負俗之譏」,乃指「因不諧于流俗而受譏議」。故又稱,「負俗之累」。
今漢袁康《越絕書‧越絕外傳記範伯》︰「有高世之材,必有負俗之累。」《漢書‧武帝紀》亦有︰「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
只因,薊王房中之私,不涉家國天下,無損國祚社稷。何況,增成公審,中丞賈詡,對薄公堂。背後主謀,乃暗掌蟾宮之黃門內宦。所求無非梁冀金山。
薊王身中奇毒,昏睡不醒。遂為黃門內宦所乘。是故,「不知者不罪」。
然,「明知故犯」,「罪加一等」。
是故,關東群臣皆以為。薊王宜審時度勢,當早做切割。《韓非子‧有度》︰「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遂有︰「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毋需動用私刑。只需將二宮太皇,繩之以法。薊王足可保全名譽。此,亦是法家之精要。
然須知。我大漢,獨尊儒術。
《論語‧為政》︰「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孔夫子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百姓只求免于罪罰,卻無廉恥之心(只要不違法就可以了);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百姓有知恥之心,且能自我檢點而歸于正道(心存道義)。
故于漢人而言,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方是治世之道。
《易‧系辭傳》︰「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正人曰義。」
《易‧系辭上》︰「成性存存,道義之門。」《史記‧太史公自序》︰「是故,《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義。」
一言蔽之,春秋決獄。
薊王縱無辜,然事已至此。二宮太皇並舞陽君,舍身為藥,存續性命。更有董太皇,因而受孕,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薊王豈能殺其母,而立其子。
即便,曹節坐實背後主謀。然早已撒手人寰。人死為大。縱夷三族之重罪,亦無可復加。于是,一眾幫凶從犯,涉事人等,皆罪加一等︰董太皇飲藥死;畢嵐、曹沖、宋奇等,下獄死;竇太皇、安貴妃、甯貴妃、宋貴妃等,貶為庶人,徙比景。「徒者奴也,蓋奴辱之。」
余下從眾,如亞馬遜御姬等,髡鉗城旦舂(五歲刑),完城旦舂(四歲刑),鬼薪、白粲(三歲刑),司寇作(二歲刑),罰作、復作(一歲刑),不一而足。
若以此論。薊王後宮去半。
然若,薊王自領首謀。從眾皆免罪。
如何自領首罪?
明知而故犯。
前日,竇太皇竊問︰事不可為,又當何為?
薊王答曰︰必全家門。
亦如薊王答王太後︰雖有天子詔書免罪,然負罪之心不減。薊王所行,便是素王所言,「有恥且格」。
西宮,皇英殿。
仰臥「美人榻」上,涂脂抹粉,伐毛洗髓。諸多女侍醫,熟門熟路,妥善打理。董太皇,猶未回魂。
薊宮五珍︰麻姑挲、上元朏蹂、盧琢、田聖丁香、華妁曲湯。非薊王不可盡知其妙也。
「妹可知,王上心思?」董太皇,榻上輕問。
寬衣解帶,玉體橫陳。饒是見慣不怪,諸王宮侍醫,亦不由明眸。本以為,董太皇四旬開外,人老珠黃,難入鴛鴦合歡。豈料,玉肌凝脂,柳腰花嬌;博碩肥腯,雍容豐姿。花開盛極,猶未顯衰。
「長姐,少安。」竇太皇言短,而意猶未盡。
相鄰竇太皇,年輕足有九歲。三十幾許,幽居十載,曇花一現。青澀未褪,初嘗滋味。桃李抽萌,含苞吐蕊。花期遲至,花枝堪折。
天家帝後,珠聯璧合。
河間奼女,名門嬌女。煥然一新,艷光四射。
宮妃侍寢,乃後宮頭等大事。名籍排序,皆出長孫王後。最遲三日,已告知各,殿館觀閣。三日之中,侍醫日夜診視,飲食起居,各有忌諱,以防染疾抱恙。侍寢當日,更需洗漱裝扮,內外一新。妥善打理,方可入合歡殿,侍寢夫君。
循《薊王起居注》。夜幸七妃,二女仙。然薊王不日將成,太上皇帝。故薊王親傳口諭,另幸太皇二人。
遍傳後宮,眾皆安心。
金華殿。
「如何?」見媵妃程環入殿,甯貴妃忙問。
「夫君傳命,太皇侍御。」程環言簡意賅。
其妹程璇,亦母憑子貴,貴為媵妃︰「貴妃無禍矣。」
謂,「眼見為實,耳听為虛」。甯貴妃這便定計︰「速去一觀。」
「喏。」程氏二妃,齊聲應諾。
經由西宮九重皇英殿,前往北宮七重合歡殿。經「四宮回廊」可至。毋需橫越,十字飛閣。後宮多女官,並無黃門。便有重臣奉命入宮,亦直入靈輝大殿。姻親覲見,亦多在南宮披香殿。即便王太後召入增成殿,亦有天梯往來。四宮九重回廊,皆為後宮專用。
是故,凡侍寢宮妃,無需裹被送入。宮人挑燈引路,身披素紗襌衣,輕移蓮步,自行前往即可。金玉首飾,一概摘去。不顯宮秩,皆為人婦,承歡夫君,足矣。
按部就班,侍寢有籍。平日並無人觀瞻。
然,今時不同往日。董姝、竇妙,一出殿。便覺眾目睽睽。
素紗薄透,縴毫畢露。襌衣緋紅,妖嬈更顯。
雖無人品頭論足,然即便是目光所至,董姝、竇妙,亦難以招架。
先是甯貴妃,還有安貴妃,更有宋貴妃。數日之前,董姝、竇妙,高高在上,不可冒犯。數日之後,乾坤陡轉。薊王榮登太上帝位。王太後尊太皇太後。董姝、竇妙,太皇大位已去。今歸何處,皆在夫君,一念之間。
比起董姝,上天無路,遁地無門。
竇妙,從容不迫,甘之如飴。
畢竟,再世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