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4 逸樂私議

作者︰燻香如風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唐七不舉,薊王不孕,宋奇不欲。

董侯天子,種出何人。

越發,撲朔迷離。耐人尋味。

薊國北港。

掖庭令畢嵐,鉤盾令宋典,自函園陽港,乘公船抵達。

十里函園,守陵編戶並客庸游商,計百萬之眾。與薊國往來頻繁。內河船多風小,不能滿帆疾行。朝發夕至,力有未逮。然三日之內,足可抵達。亦薊王金烏船宮為例。凡薊國機關輪船,皆為水上館舍。衣食住行,坐臥起居,皆便利。

沿途無需停靠,兩地直達。

先前往來,多是商客兩用。後四式白波,助商客分行。除洛陽外。通邑大都皆與薊都臨鄉,有客船定期往來。

見臨鄉京華,不下洛陽。畢、宋二人,一時萬千感慨。

「堤上何人?」畢嵐忽覺眼熟。

宋典定楮俯瞰,不禁月兌口而出︰「趙常侍。」

「正是。」畢嵐幡然醒悟。來迎之人,竟是先帝阿母,中常侍趙忠。回憶宮中諸事,尤其先帝崩後,前後三帝,黃門屢遭屠戮。中常侍,死于非命,凋亡殆盡。不料時過境遷,竟在薊國相見。

「見過趙常侍。」三人相見,畢、宋先禮。

「二位常侍,無恙乎?」趙忠亦目露坦誠。

南橘北枳。宦官似亦如此。

車駕繞行北郭,入門下署鸞棲館。

後院重樓高閣,迭石錯落;曲徑通幽,精舍環抱。見二人,一路挑簾窺探。

趙忠笑問︰「比平樂館如何?」

「遠甚平樂。」宋典答曰。

「鸞棲館,乃王上為百官所建。」趙忠如數家珍︰「正如平樂。」

「薊國三食君俸,我等亦知也。」宋典慨嘆。

車駕止步。精舍名曰︰逸樂。俗稱,逸樂舍。

「處逸樂而欲不放,居貧苦而志不倦」。便是名之真意也。

時謂「置酒高會」,又謂「高朋滿座」。先堆土成丘,再立舍其上。廣置花木,曲水環流。階梯順下,山門泊車。匠心獨運,精益求精。一座精舍,便是一處山水美景。

窺一斑而知全豹。薊王苦心孤詣,非為養尊處優。乃為高薪養廉,居高養志也。

琉璃畫壁,移門輕啟。

但見二人,背手而立。

聞聲回身,正是甘泉衛尉何苗、永樂太僕封。

碩果僅存十常侍,舍中相聚。知趙忠、封設宴相迎,乃出王太後之命。畢、宋二人,感激不盡。何苗自身逢大難,性情大變。言行舉止,越發陰柔嫵媚。舉手投足,與內官頗多相合。

五人落座,推杯換盞,把酒言歡。畢、宋二人,累日心憂,一掃而空。

席間必言,先帝神應。

宋典無辜牽連,且又旁觀者清。必有此問︰「董侯,真乃太皇所生?」

事已至此,隱瞞無用。且舍中內外,又無外人。永樂太僕封,這便實言相告︰「然也。」

「種出何人?」宋典追問。

「未可知也。」永樂太僕封答曰︰「時皆以為,乃永巷良工唐七。後聞其人天宦。」

宋典驚問︰「莫非,太皇亦知唐七。」

「然也。」封言道︰「太皇醉臥受辱,不知其人。」

彼時,十常侍各為其主,各懷鬼胎。今日,齊聚一堂,畢嵐這便道破︰「唐七為我所擒。」

「竟有此事。」封亦驚。

畢嵐苦笑言道︰「永樂署災,先帝命我修繕。趁太皇醉臥,大長秋命我暗送太倉,為人折桂。」

此言一出,即驚四座。

封急忙追問︰「何人辱之?」

畢嵐模稜兩可︰「或是,扶風宋元異。」

趙忠深看畢嵐︰「先帝宋皇後之兄,濦強侯宋奇。」

「嘶——」封日夜守護永樂宮,寸步不離。唯恐丑事外泄,隱秘窺破。故對洛陽諸事,知之甚少。便是張讓、趙忠,亦多有風聞。舍中五人,唯封,後知後覺。

趙忠追問︰「何言兩可?」

畢嵐便將其中隱情,娓娓道來︰「時宋元異,托名侯殷,往來太倉。然從未與,貴人合歡……」

「既如此,何以舍梁冀金山,卻不與太皇,一夕之歡。」趙忠不解發問。

「此中有詐。」封畢竟親眼所見︰「太皇醒時,精泄不止,因而有孕。豈無行歡?」

那日畢嵐心懷嫉恨。故意未命心月復,為董太皇善後。刻意為之,欲陷董太皇于羞憤。故董太皇當晚,是否與人合歡,彼時畢嵐並不知曉。

今日方知,確有其實。換言之。畢嵐暗送董太皇上蟾宮,當夜必有人,與之合歡。

「如此說來,必是宋奇無疑。」趙忠若有所思。

「宋元異,何以至此?」何苗不解。俗語謂,「冤有頭,債有主」。宋元異,舉家伏誅,乃因中常侍王甫,與太中大夫程阿,共構言宋皇後,挾左道祝詛。累及宋皇後被廢,下暴室,以憂死。乃至延禍家門。王甫後被程璜女婿,司隸校尉陽球收捕,磔尸于城門。宋元異,何污董太皇?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