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虎視天下

李三郎施展土遁,神不知鬼不覺的回到了王府。

竇喜兒和李為風見到他大喜,「王爺,您總算回來了!」

「呵呵,陳侍衛還沒出關?」

「沒有!您一會露個面,看那位崔郡守的老臉往哪里放!」

李三郎搖搖頭,「打臉一時爽,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這次是個機會,先說說家里的情況!」

竇喜兒知道他指的是什麼,「今年盈余接近去年的一倍,折合成銅錢是一百二十萬貫,除了留下十萬貫作為日常開支,其余全都通過驛路物流和安北城換成了糧食和軍械」。

說完,從某個暗室中,取來了一冊賬本。

李三郎簡單翻看了一下,又問了問龍組的情況。

「現在已發展成員六百人,按您的指示,除了一百人留在淄川,其作全部放在京畿、以前河南道各州縣!」

「恩,速速通知淄州的龍組成員,隨時準備動手!」

李為風不由遲疑道︰「現在動手,會不會太倉促了!」

「機會難得啊,以後再想找這樣的機會不容易!」

「可是…咱們手上並無兵馬啊!」

「誰說沒有,淄川不是有一千五嗎,淄州還有八千人,等拿下河南道,咱們就有了十萬人馬可用,虎視天下足夠了!」

主子決定的事,下邊只能提出建議和補充,就算是錯的,也必須要服從,所以,王府內立即實施一級戰備!

一切都顯得那麼倉促,圍府的官員也發現了王府內的異常,崔郡守和孔縣令商議之後,立即命令官兵進攻。

因為王府沒有動用陣法,憑借攻城的器械,一千五百官兵順利攻入了府內。

但是,數十名衣甲鮮明的青年,如一把利劍輕易破開了官兵的陣形。

崔郡守和孔縣令見勢不妙,急忙後撤,但是四名「飛人」從天而降,眨眼工夫把他們的護從砍刀,將二人生擒。

楊思勖大喝道︰「崔、孔二人攻擊王府,意圖造反,爾等速速放下武器,否則格殺勿論!」

兩人剛要反駁,被直接打暈過去,又有領軍戰將試圖救人,忽有弩箭從兩個方向同時射來,此人被射殺當場。

郡守被擒,統兵將領被殺,那些官兵有的選擇逃離,有的放下武器投降!

淄川百姓,大多數都是給王府打工,安民告示貼出去,縣城很快恢復了平靜。

楊思勖略作整頓,帶領幾百騎兵以最快的速度到達郡城,城內的龍組成員立即發動,斬殺頑抗者,然後收繳兵器,安撫城中軍民!

之後數日,王府以迅雷之勢拿下了整個淄州,這得益于數年的準備,不然只靠龍組那點人,實在難以統轄一州之地。

手下有了過萬的軍隊,不過並不能馬上使用,需要進行整編才行。

淄州一面整軍備戰,一面對外宣稱,崔玄暐(WEI)和孔掖謀反,臨淄王代管淄州。

此事一出,朝野震動,稍微有點腦子的都能猜到,恐怕是崔、孔二人得了武氏授意,要鏟除李三郎這個隱患,結果反被李三郎誅殺,並倒扣了一頂謀反的帽子!

武則天會如何做?

她馬上明發聖旨,招臨淄王進京詳述經過,暗地里卻命令河南道各地駐軍圍攻淄州,不給李三郎喘息之機,同時又令武承嗣為行軍總管,領兵十萬,準備以武力強行鎮壓。

進京陳情,無疑等于羊入虎口!

如果拒絕進京,不但之前的說辭讓人懷疑,單單違抗聖旨一條,就失之大義!

似乎是無解之局,但是很快淄州送來奏折,稱「河南道各州縣全部造反了」,為了確保淄州不失,請求半年後局勢穩定再進京。

奏折所言有理有據,河南道各地兵將的確在圍困淄州,那些心向李氏的朝臣不禁暗︰李三郎不愧為大才,這番隔空斗法竟然不落下風。

武承嗣的軍隊已經整裝待發,武則天也懶得再用政治手段,直接以平叛之名命令大軍殺奔淄州。

十萬軍隊,加上輜重,要渡過黃河,還要行軍千里,自然不是幾天工夫能做到的。

等大軍趕到淄州附近,遇到了大批潰兵,卻是圍攻淄州的各州縣軍隊被打敗了。

「這幫廢物,數萬大軍竟然打不了一個小小的淄州!」

「總管,這些潰兵如何處置?」他的副手張九節問道。

「看他們尚有戰力,編入預備隊,攻城時以他們優先!」

「屬下這就去收攏殘兵!」

……

讓武承嗣沒想到的是,就是這支「殘兵」要了他的命,深夜之時,營寨突然起火,由李為風等人裝扮的「殘兵」趁亂沖入中軍帳,他連淄川的城門朝哪都不知道,就投胎轉世去了。

與此同時,伏兵四起,十萬兵將,只有張九節帶著一萬多殘兵敗將逃到了汴州,大批的輜重都便宜了李三郎。

此一戰,天下震動,武則天大怒,武承嗣雖然不怎麼成器,卻也算武氏一族能拿出手的人物,沒想到死的這麼憋屈。

她正要再派兵征討,卻不想北邊的契丹部落造反了!

因為安北城的存在,北地已經承平二三十年,但是一座孤城威懾力著實有限,而最近幾年,北方連續旱災,許多地方顆粒無收,安北城也只能保證附近百姓不餓死,更遠的地方就鞭長莫及了。

若是武周能及時采取救災措施,那些契丹部落攝于前唐的強大,並不敢造反,但是營州等地的官府,視他們如草芥,在沒有活路了情況下,他們終于拿起了武器。

早已荒廢的軍備,已經成為擺設的府兵,在餓狼般的反軍面前不堪一擊,由營州到燕州,再到崇州,以星火燎原之勢,席卷了武周北部,直至威脅京畿之地。

在這種情況下,武則天哪還有心思理會遠在淄州的李三郎?派武三思,率領最強的軍隊前去平叛。

武三思其人,比武承嗣略有頭腦,但是卻不是領兵打仗的材料,損兵折將,也擋不住契丹人的攻勢。

國難思良將,可惜,諸如薛丁山、黑齒常之等名將,已經被害死,或冤死,能打仗的將領著實不多了。

武則天無奈,只好讓狄仁杰這個文官頂上,這位雖然不太懂軍略,卻知人善任,加之武周氣數未盡,終于靠著運氣,取得了一場決定性勝利,算是穩定了局面。

李三郎趁這段時間,將魯地經營成了暫時安身立命之地,厲兵秣馬,一旦時機成熟,就會對武周發動致命一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