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燕王的獠牙

作者︰妖精吃俺一棒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宋時的年味,濃得化不開。

從市井小民到達官貴人,都全身心的投入到喜慶狂歡之中。

官人士庶走親訪友、皆相交賀,小民男女也都穿著鮮亮地新衣,往來拜年,家家歡宴,笑語喧嘩。

臨安府開放關撲三日,各個坊巷中,到處都擺著博戲攤子,以吃食、手工藝品、各色貨物等為彩頭,吸引著人們聚過去搏一搏運氣。

在繁華街市上,更是搭建出漂亮地彩棚,鋪陳著冠梳、珠翠、頭面、衣著、花朵、領抹、靴鞋、玩好之類,還設置舞場歌館,表演百姓喜聞樂見的節目。

大娘子小娘子們,無論貧富,紛紛接踵而至,掏出繡袋中地私房錢,選好心儀地物品,試上幾手運氣,有些娘子豪賭起來,甚至比男子還肆意。

博戲方法大多也很簡單,其中最流行地一種就是擲銅錢,將幾枚銅錢往瓦罐內或地下扔擲,根據錢面的正反來判定輸贏,贏者可折錢或免費取走所撲物品,有些賠率高達三十倍。

道觀寺廟中擠滿了祈願燒香的信眾,皇家園林也向民眾開放,游人如織,徹夜不息。

街道中,還有一隊又一隊的流動歌舞表演,靚麗的小娘子們,或乘肩,或坐車,吹吹打打載歌載舞。

青樓酒肆里,坐滿了客人,一邊飲酒一邊觀賞歌舞,興致來了,吟詩作詞也是少不了的。

從初一元旦起,這熱鬧繁盛的場景,一天勝過一天,直到十五元夕燈會,達到最頂峰。

雖然朝廷只放五天假,可即便上班了,官員們也大多無心公事,等過完元宵後才正式進入辦公狀態。

到了二十一日常朝,朝廷宣布了一大堆政令,首先就是人事調整。

其中比較引人關注的幾項分別是,楊棟以集英殿修撰兼中書舍人兼侍講,出任兩廣轉運使兼知欽州。

馮夢得起直龍圖閣,出任廣東經略安撫使兼知廣州。

牟子才進寶章閣待制,提舉廣西常平司兼知雷瓊兩州。

原廣東安撫使馬天驥遷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兼侍讀,兼國子祭酒。

趙與新職,提舉浙西常平司兼知臨安府。

國史院編修官、實院檢討官陳大方,新除權吏部侍郎兼權中書舍人,兼侍講,仍兼原職。

看這家伙這麼長的官名,就知道他是這次人事調整的最大贏家。

調整範圍很廣,涉及人員也比較多,但燕王一系的「大將」紛紛外任,卻引發了大臣們的諸多猜測。

難道燕王要失勢了?

這個念頭剛升起,又听到朝廷宣布新成立兩個臨時衙署,統計司和廉政司。

江萬里遷資政殿學士,任御史中丞,兼判統計司。

統計司目前主要負責經界清丈事宜,之前參與經界的六百余太學生因功賜同進士出身,補為從九品的迪功郎,入統計司為執事官。

剛一宣布,就引起軒然大波。

宋代功名分為三等,一等稱進士及第,二等稱進士出身,三等賜同進士出身,每三年一次的科舉,也不過取個三四百人,這一下就賜出六百多,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不過朝廷給出的理由很充分,平江嘉興兩府經過經界後,每年可增加百萬石以上稅糧,六百多名迪功郎的俸祿每年總共也不過十來萬貫,還是很劃得來的,況且統計司以後繼續經界後,朝廷稅賦還將有長足增長。

而且,太學本就是朝廷培養官員的最高學府,定時考核後,最優秀的學生會賜予功名,釋褐授官,不過數量有限制而已。

這一次六百多人,超出了正常時數十倍,但宰執和官家都做出了決定,中低層官員就算有意見也沒用。

只是從這一舉動來看,朝廷將來肯定是要將經界實行到底了,對不同地方來說,也就是個早晚問題。

因此許多官員心中煩躁不止,一個個轉動著心思琢磨開來。

另外,洪天錫升任侍御史,勾管廉政司。

這兩司都統屬于御史台,而御史台本就有監察吏治的權力,這廉政司不過就是更加專業化,有權清查任何部門的賬冊,專門處理官員經濟方面的問題。

表面上看來,這是由于慈幼局和居養院貪腐窩案引起的反思,朝廷才出此對策加強吏治。

但仔細往深處一想,實際掌握著這項權力的,多半是隱身幕後的燕王,這又讓許多人不寒而栗,憂心忡忡。

有些人心頭已經忍不住冒出了辭官的念頭。

最後還有一道詔命,新宗學改名為皇家軍校,原本的武學並入皇家軍校,由新封東海侯丘岳出任大祭酒。

這個時候很多人已經無心關注這事的內在意義了。

朝會結束後,臨安城的空氣都仿佛變得凝重了許多。

過了兩日,江萬里帶著統計司人員前往安吉州和常州,計劃用一年時間完成兩地的經界。

而廉政司除了掛出一塊牌子外,倒是沒有更多的動靜。

到了二十五日,許多官員正常在衙署中辦公,然後宮中禁衛帶著詔令突然降臨,也沒多做解釋就把官員帶走。

本就提心吊膽好幾天的官員,立刻就被嚇壞了,甚至有人直接暈倒過去。

緩了一會,才有人意識到,這些官員可能和廉政司沒關系,應該是被選為省試考官,被送去貢院了。

朝廷為了防止科舉出現舞弊,事先是不會公開考官人選的,到了時間就直接把人帶走,還不許考官與別人交流,看著確實有點像犯了事被押走一樣。

想明白後,官員們才發現原來是自己嚇自己……

禮部省試正式開始後,轉移了官員們的注意力,隨後發覺廉政司依然沒什麼動作,這才慢慢放下心來。

鎖院後,考官們用四五天出好考題,到了二月初一,舉人入場,正式開始引試。

初一初二初三,考試詩賦人,初五、六、七考試經義人,後面還有鎖廳試考有官職人員,宗子試考宗室子弟,整個引試要花十幾天時間。

閱卷還得再花個十幾天時間,到了二月底才放榜。

這次省試錄取人數特別多,居然有六百余人。

讓趙孟啟欣慰的是,魯尚明五名吳江士子全部榜上有名。

按宋代的傳統,過了省試的這六百余人其實已經是功名在手了,接下來的殿試基本不再黜落考生,只是排定名次。

又等了差不多一個月後,四月初三,殿試開場。

這天卯時之前,舉人們就要趕到和寧門前等候。

等門開,按順序執號入內,由禁衛收起號牌,並做檢查。

這個檢查,主要是防止有人攜帶武器入內,作弊什麼的,倒是不存在,已經臨門一腳了,沒必要冒險。

他們在相關人員引領下,來到崇政殿外…不對,今天掛的是集英殿的牌子。

待百官朝參完畢,舉人們才入內參拜趙官家,隨後按著自己的號次找位置坐下。

每個位置的案上都貼有一張三尺長的白紙,寫好了某人某籍貫等信息,不可以坐錯和交換移動等。

六百來人,把不大的集英殿坐得滿滿當當,御座上的趙官家俯視下來,不禁有了自己治下人才鼎盛的錯覺……

辰時初,也就是七點鐘的樣子,董槐將擬好的試題呈交趙官家御覽,趙官家選定後,交給中官向考生宣布。

考生要

把試題抄錄在草紙上,然後裝在黃紗袋子中,掛在脖子下,還得小心翼翼不能污損,不然就是不恭,交卷時候是不收的,也就是等于沒考,被黜落了也怨不得別人。

發完試題,趙官家可不會一直在這看著考生發呆,隨後便擺駕回內宮。

考生們多是沒吃早飯,此時不免饑腸轆轆,因此趙官家會給他們賜食,每人一個「太學饅頭」,一盞羊肉泡飯。

吃完謝恩就開始考試了,這時候到處都是考官中官,董槐和程元鳳等宰執也要不斷巡視,帶給考生們的壓力還是很大的,心理素質不強的,難免發揮失常。

殿試時間只有一天,到了申時,也就是五點的時候,趙官家再次降臨集英殿,開始收卷。

如果有人沒寫完,也會賜下蠟燭,適當延長時間,只是大概率會降低名次。

交完卷的考生,自行出宮,不用等人齊,也沒有人押行,只是每出一門都要登記姓名。

收起來的考卷要由專人重新謄錄,還要經過初考、覆考、編排、詳定等程序,閱卷排名花了十天時間。

詳定官是陳大方、林存、饒虎臣,編排官是高衡孫、皮龍榮,他們帶著卷子和排好的名單,呈交趙官家御覽。

趙官家翻看著試卷,感覺洋洋灑灑寫了一萬多字的第七卷很對自己胃口,打算將其改為榜首,便問了問群臣的意見。

覆考官王應麟當即奏道,「是卷古誼若龜鏡,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士賀。」

趙官家立刻下了決定,點此卷為狀元,拆開糊封一看,乃是廬陵文天祥。

看了這個名字,趙官家更是高興不已,「此乃天之祥,宋之瑞!好兆頭啊!」

群臣紛紛湊趣恭賀。

最後這一科總共錄取了六百零五人,比原本歷史多出了四人。

謝枋得,陸秀夫毫不意外的名列榜上,而文天祥的弟弟文璧改變了落榜的命運,不用等下一科再考了。

這些人中,三代以內無官身的平民出身就有四百二十人,而官宦子弟有一半都是低階官吏家庭,由此看出,宋代的科舉還是很公正的。

放榜唱名之後,照例是盛大的慶祝活動,狀元白馬游街,接受萬千臨安百姓的歡呼,然後就是瓊林宴等等。

等風光完了,就是等候選官了,這時候又是幾家歡喜幾家愁,除了一甲二甲的幾十人外,其他人往往都要經過漫長的等待,而且未必能選上。

沒辦法,誰讓錄取的進士太多了呢。

不過這一科有了變化,沒過多久,就有兩百多名新科進士收到了官職,御史台廉政司實習執事官。

並且公文上告知他們,就職前需前往皇家軍校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崗前培訓。

消息一出,原本已經平靜下來的官員們心頭炸開了花,似乎看到燕王正在露出獠牙。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