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文與武

作者︰妖精吃俺一棒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萬歲之聲,山呼海嘯不斷。

雨棚中,一眾老頭腦瓜嗡嗡的,著實是被當下這一幕嚇到了。

魯家家主顫聲道,「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燕王寥寥數語,極盡撥弄人心之能……」

震澤樓里的縉紳地主們同樣有些頭昏腦脹,心中隱隱還有些恐懼。

「他…他到底要干什麼?」

「原來,祭祀天地只不過是個幌子,其實圖謀的卻是萬眾歸心,燕王真是好心機。」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也不過如此爾。」

「本以為,這場祭祀只是一出雜劇,還等著看他如何收場,卻沒想到,他虛晃一槍……」

「居然要供奉祭祀一幫子武夫赤佬和販夫走卒!?他這是要翻天啊!?」

「以文制武乃是祖宗家法,燕王卻如此拔高武人名節,他這是真的瘋了!」

「呃……燕王口中可沒有區分文武啊。」

「呵呵,我看啊,這位殿下可是走得有些遠了,萬歲?他可還沒坐上那個位子呢!」

「他這是自己挖坑自己跳,且看他能得意多久,即便官家容他,朝中諸公還能容他?」

大宋雖然重視商業,說到底也還是個農耕文明,所以在王朝中處于主導地位的依然地主階層,樓中這些人便是這個階層的縮影。

在不影響利益的情況下,他們並不在乎誰會成為皇帝,管你是趙四還是趙六。

只是趙孟啟似乎對他們並不友好,而且以往的言行也顯露出好武之心,今日更是給予了武人十分崇高的榮譽,這就讓他們很是不安了。

大宋的重文輕武政策,在後世為許多人詬病,不齒于宋人的柔懦,稱宋為「慫」,為「送」。

但凡事皆有因,仔細看看宋代之前是什麼世道,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會重文輕武了。

自古以來,新朝皆以前朝為殷鑒,故而始皇戒于春秋戰國之亂世,施集權,行郡縣,而漢高祖懲秦孤立之敗,又分封子弟為諸侯。

宋以前是什麼?

唐朝,武功赫赫,疆域寬廣,威加四海,萬邦來朝,听起來就很提氣,很痛快。

可正是由于缺乏對武人的制約,因此立國才一百三十年後,便開始藩鎮割據,天下陷入戰亂,動蕩不安長達兩百年。

安史之亂,吐蕃之亂,涇原兵變,黃巢之亂,五代十國,軍閥混戰。

隨便翻翻這段時間的史書,盡是聳人听聞的人間慘劇。

正常規則全都破碎,只為力者尊,兵強馬壯者可為天子,皇帝換得比走馬燈還快。

武夫當國,文人儒士淪為婢妾奴僕,風骨盡失,命如草芥,朝不保夕。

普通百姓更是不幸,欲做太平犬而不得,只能成為兩腳羊,充作軍糧軍餉。

而武人也終日刀頭舌忝血,其中大多數也未必是有野心,只是你不殺人,人便殺你,許多事其實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經歷過這種空前混亂,日月無光的黑暗時代,好不容易才走出來,那重文輕武就成了整個社會各階層的集體願望。

當時的趙大,也是兵變上位,看過那麼多國破家亡的同行前輩們,心里面怎麼可能不害怕。

要說,他的杯酒釋兵權並沒有錯,不管對趙氏皇族還是天下百姓,這都是個正確的選擇。

從趙大的所作所為來看,他的意思絕對不是要用文人壓過武人,削減尚武精神,他是認為武人只能管兵,絕不能干政,想要建立一個文武各施其職的平衡政府。

後世的絕大多數強國,其實都是按照這一思想來處理文武關系的。

趙大只是不讓武將染指中央權力,他本身就

是武將出身,怎麼會不懂武力的重要性呢,因此他對于守邊大將依舊給與足夠的權力和信任,保證了軍隊的戰斗力。

只可惜,趙大暴斃,接任的趙二是個文人,也沒趙大看得遠,又經過高梁河一敗,暴露了他軍事才能上的不足,武功不足以壓制那些宿將,皇位有些坐不住了。

于是,趙二從此大肆提高文人待遇,幫助他來壓制武人,極力打消整個國家的尚武精神,雖然是帶來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和平發展,文化經濟騰飛,但同時也為北宋後來外戰弱勢埋下了禍根,空有無比強大的軍事儲備,卻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經過靖康之恥後,大宋的統治階級都被打醒了,意識到了重文輕武的弊端,不得不暫時放松對武將的束縛,提高武將的地位,授予他們較大的權力。

南渡初期,武將可以出任宣撫使,安撫使,成為封疆大吏,統管軍政,緊急時還有便宜行事之權,可先斬後奏。

武將權勢膨脹,大大增強了宋軍的戰斗力,在與金國的戰爭中多次取得大勝。

但是有些武將自持軍事實力,漸漸跋扈起來,輕視朝廷,像劉光世、張俊等屢有抗旨不尊之事,而岳飛又和趙九妹政見相左,引發猜忌,還有苗劉兵變這類事情,從而激化了武將與文臣、與皇權間的矛盾。

這一來,被武將支配的恐懼感,再次擊碎了統治階層脆弱的心靈,趙九妹開始重建禁軍,收束兵權,加強了對軍隊統帥的防範,也不單止武將,還包括進士出身的統兵文臣。

實際上,大宋的重文輕武,主要是為了壓抑武將,防止武將飛揚跋扈,但不是輕視武備和軍隊,每年的財政收入有七八成都砸在了軍隊里。

只是將乃軍之魂,被過度壓制和防範的武將,就不再有主觀能動性和進取心,抱著混日子的心態,這軍隊戰斗力自然就無了。

趙孟啟正是明白這個問題,所以才想著組建新軍,探索一條既能合理約束軍將又不影響戰斗力的路子。

這很難,不過他多了近千年的見識,參考後世那麼多成功和失敗的實例,總會找到可行的辦法,而給予軍人以崇高榮譽,正是其手段之一。

只是其他大多數人並不理解,防備武將做大這一觀念,已經深入到了他們骨子里了,因此他們對于動搖這一準則的燕王肯定是喜歡不起來的。

此時,站在高台上的趙孟啟,仿佛在接受數萬人的膜拜,不禁有些醺醺然,或許,這就是權力的美妙滋味。

還好他沒有沉湎太久,冰冷的雨水將他澆醒過來,等到呼聲略小,便伸出手,示意所有人安靜下來。

「三才者,天地人,今日之祭,以人為先,天地亦不可忘。」

「事出倉促,禮器香火未備,三牲供果不齊,然誠敬之心不可不表,來人,將祭品奉上!」

許多人還以為燕王今天這祭祀只是掛羊頭賣狗肉,沒想到他居然又繞了回來,還要祭祀天地,越發不明白他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藥。

更多人卻好奇,燕王要用什麼樣的祭品來做代替,要知道,正常的祭祀大典中,祭品是十分豐富講究的。

隨即,人們便看到軍士抬著三個布袋慢慢往祭壇上走。

布袋在動,里面應該裝的是活物,更是讓人猜測不斷。

直到軍士登上頂部,將袋中之物倒出,人們才驚覺,居然是人!

「不是吧?以人為祭,有傷天和啊!」

「咦,其中有個還穿著官服……」

「那左邊的,好像…好像是之前掛在城樓的叛軍首領。」

漸漸的,人們已經知道這三個人是誰了,劉家三父子,劉正意,劉修仁,劉修禮。

趙孟啟指著三人道,「劉

氏一家,罪孽深重,罄竹難書,其之大罪如下。」

「交通州縣,橫行鄉里,巧取豪奪,欺負愚弱,恃其高貲,擇利兼並,……間有陳詞,官吏附勢,不能推割,至有田產已盡而稅籍猶在,監錮拘囚,至于賣妻蠰子、死徙而後已……采用凌奪、霸佔、強買、計取等手段兼並公私田地共計十余萬畝,使良民無地可耕,並肆意圍田,淤堵太湖水道……利用權勢,將賦役偷減逃隱,或移之于小民下戶,或牽連邑里,歲使代輸。蓄養水寇,打家劫舍,毀堤淹田,……走私犯禁,通敵叛國,犯上作亂……」cao

劉家為惡這麼多年,在場自然少不了受害者。

這一樁樁一件件罪行,听得百姓咬牙切齒,恨不能食其肉寢其皮。

而震澤樓中的闊佬們听得也是心驚膽戰,因為他們這些人多少也做過其中的事,很自然地認為燕王是要殺猴儆雞了。

足足花了半刻鐘,趙孟啟才把劉家的罪行念完。

「此等罪人,天怒人怨也!特在此將其正法,獻祭于上蒼!」

隨即,刀斧手麻利將劉家三父子頭顱剁下,擺于祭壇邊上。

雖然都知道劉家父子罪有應得,但劉修仁一個文臣知府,劉修禮也是一州統制司統制,已經算是朝廷高級官員了,在沒有詔命的情況下,燕王說殺就殺了,還當成牲畜來貢祭天地,這對許多人內心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對于吳江的這幫縉紳來說,劉家昔日瘋狂擴張,多少也是損害到了他們的利益,但作為同一階層,天然會有一種兔死狐悲之感。

「不殺士大夫之規矩,真的不復存在了?」

「他還倚重武夫,難道又要回到那禮樂崩壞,率獸食人的亂世之時了麼?」

「燕王……實在太過暴虐,有宋近三百年,從未見過如此暴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