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朝廷聲望

作者︰月神的兔子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三天之後,耶律敖盧斡和洞仙文安抵達燕州,面見了大宋年輕的太尉許貫忠,敲定了宋遼之間新的盟約。

宋遼從此以來州(榆關外,今秦皇島東)、北安州(今承德)、奉聖州、豐州、雲內州的外圍為界,互為同盟兄弟,抵抗共同的敵人金人。

宋國派遣十萬神武軍入榆關,主動攻打金國;遼國不干涉宋國重修長城和關卡。

燕雲十六州的百姓自主選擇回歸遼國或者就在大宋,兩國均不得阻礙干涉。

遼國承認西夏的全部領土歸宋國所有,允許宋國在上京道(蒙古大草原)招募精銳騎兵抵抗金國,但不得有害于遼國。

金佛就放在中京,歸遼國所有;宋遼各自準備各自的糧草輜重以攻打金國,因戰爭獲得的戰利品和土地亦歸各自所有,但金國佔領的遼國土地人仍歸遼國所有。

為體現兩國的真誠,遼國派皇長子德王耶律敖魯斡出使大宋東京,宋國派康王趙構出使大遼中京。

五日後,大宋十萬神武軍抵達榆關,大宋海軍天威軍和青龍軍同時抵達遼東,榆關外的金人害怕被宋軍內外夾擊,緊急撤走;隨後神武軍北上,與遼國大軍回合內外夾擊圍困遼國中京的金兵,金人和耶律余退走,中京之圍暫時解除。

神武軍隨後立刻返回榆關駐守,遼軍則乘機北上圍困上京,上京內的故遼人偷偷開了城門,上京遂被遼國收服,天祚帝派耶律淳為上京留守。

金國畏懼遼宋兩國兵威,暫時撤兵退走,遼國終于得到喘息之機,耶律延禧也終于能夠在遼國貴族面前昂首挺胸,為自己臨危不懼、壯士斷腕而自傲。

但每個人都知道,金兵絕不會善罷甘休,早晚要卷土重來。

……

「官府欺負人了!我的家產啊!幾輩子的積累啊!還有沒有天理了……」

蜀中,超級富商江家宅子里傳出呼天搶地的聲音,緊接著劉光世帶著四千人馬押送著江家的男女老少兩千多口人從大宅院里走了出來,幾個女人一邊哭一邊罵,一邊被禁軍的軍士們鞭打著,很多人都不敢再發聲。

錢財重要,命更重要,關鍵是那鞭子打在身上生疼,讓人從骨子里生出恐懼。

再往後,就是一箱箱的金銀珠寶、古董字畫、糧食、衣被等物被大車拉走,從大門外隱約可見大宅院里仍舊堆積如山。

白虎軍大將劉光世、六扇門總捕史進、國士鄧元覺、皇家商號副總管兼商部侍郎蔣敬、益州七司的屬官等十幾號人從里面走了出了。

面對遠遠圍觀的上萬號百姓,蔣敬取出一份狀子,站在高處開始宣讀,劉光世、史進等人都自覺在兩邊維持秩序,人群迅速禁起聲來。

「各位鄉親,大家關心的事都在這份狀子上,請安靜听我宣讀。」

「經查實,益州江家,數代人一直以經商為務,積累家產無數;然自大宋建國至今,江家為巧取豪奪,賄賂地方官府逼死人命至少三百三十起,強買強**人家破人亡至少兩百一十起……江家賣米,一斗只有半斗,且方圓五條街其他米商不得開門營業;江家賣酒,一升只給半升;江家賣布,一匹少了三成……其官商勾結無惡不作,今已盡數查實,多有人證物證。」

「現據朝廷律法宣判︰江家四千七百一十八口人,拆為二十隊,分別遷移至關西、隴西、嶺南、南中等地,永不得回蜀;江家家財、商鋪、宅院合計約八千余萬貫,全部沖抵益州賦稅,益州可免稅賦三年零八個月;江家米糧合計四十萬石,全部用于賑濟益州良民;江家田畝合計近八萬傾,盡數收歸朝廷,租給無地百姓,不得買賣,且免租五年,五年後按一成半總租繼續租種……」

蔣敬一邊讀,一邊注意到了面前的數萬百姓欣喜若狂的表情。

「我的天哪!這……這是真的?江家的家產這算是都分給咱們百姓了?」

有人用近似哭喊的聲音發問,隨後蔣敬大聲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上萬百姓幾乎人人都開始哭喊起來,整個益州三年多不用交稅,還有糧食可發,有史以來哪個朝代發生過這樣的好事?

更何況,這還是只查抄了江家一家帶來的福音,若是把益州那些巨商全部查一遍,那豈不是益州近百年都不用再交稅?

至于說是不是所有富商都有問題,那根本就不用想,但凡江家這種在當地跺跺腳整片大地都要顫三顫的大家族,絕對沒一個干淨的!

至于說抄家流放的刑罰是不是太重了,他們會關心這個問題嗎?

不會!公平永遠都是相對的,只不過以前向富貴人家傾斜,現在反過來了而已。

百姓們幾乎全都跪在了地上,向著蔣敬等人跪拜。

「朝廷聖明!」

「誰敢再說朝廷不仁、再說朝廷與民爭利,我們萬萬不會再信!」

「是啊!咱們應該拼命協助大人們辦事,誰敢惹事鬧事,咱們先第一個不答應!」

「沒錯!」

……

蔣敬等人見此情景, 相視一眼會心而笑。

尤其是劉光世,他有才能,只是當初犯了錯,處在了現在這不上不下的位置;如今正是他表現的機會,他必須要牢牢抓住,以期能再次進入官家的視線內。

當然,也有很多人見狀臉色發白、偷偷逃離現場的,他們必須要及早應對,拼死也要逃過這一劫。

類似的情景不僅發生在益州,整個大宋天下的各個角落都在上演。

大量的財富被收歸朝廷,再分散各處用于基礎建設和國防,朝廷的聲望在民間也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

東京。

除了李綱、聞煥章、耿南仲等寥寥幾人,像趙鼎、張孝純、胡舜陟、陳公輔、唐恪、李光、呂頤浩、吳敏、徐處仁、劉韐這些大臣全都一邊倒的反對趙桓的此項命令,雖然他們不得不執行。

「如此竭澤而漁,日後還有誰願意努力生產?只怕天下人都要比著貧窮、等著吃大戶了!大宋也要越來越窮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