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初至金陵

作者︰青璃居士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臨行之前,李源特意取出了前番賞賜的二百兩白銀,剛剛裝入一個古樸的盒子里,尋思了片刻後卻又取出。

轉道去了大街上,找到一家仍在開門營生的店鋪,購買了一些精致的瓷器字畫,吩咐掌櫃的仔細打包得嚴嚴實實,並分成兩份。

其中一份交給了劉江生和羅二虎,讓他們帶著禮物和兩人的軍牌去找邊鎬辭行,自己拎上另一份兒便直奔陳覺住所而去

傍晚,返京車駕起行。

出了潭州府,一路向東而去,便進了南唐境內了。而只需過了江州,便可走上寬敞的官道了。

唐烈祖李開國之後,便行與民休息的政策,自江州、池州到金陵,作為主要的一道漕運線路,長江水路自不用多言,陸上的官道也修葺得可容四馬並行,極為順暢。

這半個月來跟著宮里紅人劉少監,倒是催馬加鞭。許是劉少監歸心似箭,李源等人只好老老實實跟隨,並無多余閑暇四處游山玩水。

到了十月二十七日這一天,李源三兄弟終于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來到了南唐國都江寧府(金陵)。

車馬繞過了西邊茂林修竹的白鷺洲,三兄弟跟隨劉少監走過了聚寶山,跨過了長干橋,自南門進城。

十月的帝都金陵,落葉紛飛,滿眼秋意正濃。許是隨處可見的喧鬧繁華,抹去了秋日的肅殺涼意,宮闕亭台、花行深院、小橋流水,清溪坊的水調歌頭,清涼寺的佛吟唱誦,隨著微風輕輕撫模著來客的靈魂。

這座人杰地靈的十朝古都,向來流淌著古今文人墨客的遐想情思。李源剛剛踏上鎮淮橋,便忘情地詩意大發︰「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古人誠不我欺!

劉少監等金陵老人紛紛掩口而笑,唯有羅二虎和劉江生這兩個沒見過世面的漢子,此時便像個孩子一般羞澀不敢多言,只是興奮地探頭探腦。

過了鎮淮橋,便是御坊,此地處在了金陵城南北中軸的中心點,兩側是諸司衙門、國子監、鑄錢行等林林總總的公務之地,北面緊挨著南唐皇宮,東西各是大大小小的居民區及商業區。

車駕便在諸司衙門面前停下,正當李源沉浸在市井的喧囂,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時,劉少監輕輕笑了一聲,朝著這茫然的少年郎說道︰「李將軍,現下咱便要回宮復命去了,你權且在諸司衙門這兒歇著。一會兒若是陛下有旨,自會有人通達于你。」

李源回過神來,接著不動聲色地掏出一錠銀子遞上︰「這一路,有勞少監了!還望此後少監多關照才是!」

劉少監是明理之人,迅速地揣入袖口,打著油腔笑道︰「自是分內之事。」

李源領著兩兄弟,便在幾名青衣小吏的接引下,邁進了這帝國機器運轉得最為繁忙的諸司衙門。

一向老實的劉江生自從進入金陵城後,便緊緊跟在李源的身後,倒是羅二虎心里想著自家大哥眼下要做官了,已然放開了心性,如若不是李源在場,怕是要當場抓過幾名來往匆忙的官吏,胡問個東西南北。

等待的時間是漫長又忐忑的,李源仍舊穿著那身 亮的鎧甲,一邊抿著從吳越國采買來的西湖龍井,一邊探尋著在這時代自己的願景。

終于,門外傳來了一聲氣息綿長的呼喊。

「哪位是李源李大人!陛下有旨!」

李源三兄弟趕忙起身,畢恭畢敬地迎了上去。

卻只見得一名縮頭縮腦的小黃門,在門口張望了一會兒,見到李源迎面而來,這才躬著身子進來。

李源拱手認真道︰「李源接旨。」

而這小黃門卻出人意料,徑直把一道緞書往李源手里一塞。

想象中的嚴謹場合瞬間破滅,李源尷尬地無所適從道︰「這」

小黃門倒是笑得自然,甚是親和地低聲道︰「無妨,大人!小人是劉少監的人,此處並無外人,大人自己看是不打緊的。」

李源這才將信將疑地緩緩打開了這道諭旨,認真掃了幾遍,除了前面敘說的關于李源說降楚王的事跡之後,便是一些溢美之詞,接著便是重頭戲,果真封了李源為殿直都虞候,還領了個四品宣威將軍的武散官。但這個宣威將軍僅僅是個雜號,只是多了些俸祿,這個他心里是清楚的。

小黃門見李源眉頭漸漸舒展開,也識趣地捧了一句︰「李大人真是英雄少年!小人恭賀李大人了!陛下還詔你入宮面聖呢,快快隨咱入宮!莫讓聖駕等急了!」

老規矩,李源自是要感謝一番。小黃門口上念叨著「啊,大人不必如此!」,接著還是不假思索地將一錠銀子收入囊中。

李源謙恭地說道︰「煩請帶路!」

出門之前還不忘囑咐一番︰「二虎、江生,你倆便在此處等候片刻,我去去就來!」

這兩兄弟已清楚如今李源當了大官,正是歡呼雀躍,羅二虎拍了拍胸膛,一手摟著同樣喜上眉梢的劉江生,大聲笑道︰「大哥你就安心吧!俺自會照看好二哥!」

劉江生瞥了瞥這黑漢不安的大手,嘆了口氣,接著朝李源使了個眼神︰「放心吧源哥兒,我不會讓他惹事的。」

皇帝下令,詔李源于書房見駕。

「宣威將軍、殿直都虞候李源見駕!」

解下佩劍,剛踏入書房,李源心里便打起了鼓。在這個家天下的古代,必須要謹慎再謹慎,畢竟天子一怒,伏尸百里。

在他的記憶里,唐元宗李璟是個令人嗟噓的帝王,畢生想著承繼父輩輝煌,復興大唐榮光,從第一個年號「保大」便可見一斑。但終究玩不過一眾權臣,更玩不過周世宗柴榮,落得個幻想破滅、國土淪喪的結局,最後郁郁而終。

李源不敢抬頭直視,連忙上前走了幾步,想了想又立馬停下,朝著眼角余光那一抹垂地的龍袍之處,拱起手腰彎到極致,大聲說道︰「微臣李源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注︰在這個時代,見到皇帝的大部分場合都是不必跪的,更遑論三跪九叩,皇帝心情好了有時還會賜座。簡而言之,唐朝坐,宋朝站,明清跪。)

一聲尚為溫和的洪鐘之言傳來︰「賜座。」

李源連忙接道︰「謝陛下!」

待一名宦官指引李源落座後,他才終于得見這位帝王的真容。

此時的唐元宗李璟並不顯老,只有三十五歲的年紀,一身標準的唐式明黃圓領長袍,慵懶地倚靠杭綢制成的靠墊上。乍一看身材已然發福,身高倒是與後世男子的平均水平差不了多少,五官倒是端正,只是臉色有些蒼白,想必後宮征伐,這位陛下耗費了不少氣力。

接著便是一套標準化的流程,宦官大聲嘉獎李源的奇功,三呼萬歲之後,李璟便下旨,賜李源紫袍一件,御劍一柄,黃金三百兩,白銀一千兩。再讓李源當眾披上紫袍原地轉一圈,以示聖寵。(注︰南唐時,紫色袍服是三品以上大員服飾,但三品以下的官員皇帝如若恩寵,也可贈賜以顯尊貴,史稱「賜紫」)

李源拜謝之時,身前傳來一道略帶冷意的聲音︰「李虞候,陛下愛才,你年少有為,切莫氣盛短視,結黨徇私,當盡忠職守,以報陛下隆恩!」

尋聲望去,便看見李璟身旁坐著一位身穿紫袍的中年男子,下垂的冷眼不偏不倚正盯著自己。

李源知其是話里有話,但眼下與陳覺的關系,怕是一時半會兒擺月兌不了,只得暗自叫苦,便正色拱手應對道︰「謝大人提點!臣得陛下厚愛,必以性命相報!」

許是對李源印象不錯,李璟笑容可掬地寒暄起來︰「李源,听聞你是楚州人氏。」

「回陛下,臣自幼便生長于楚州。」

李璟點了點頭問道︰「家中還有何人?」

李源原原本本地照實說來︰「臣自幼雙親已歿,是臣的乳娘將臣撫養成人。現下家中除了義母,便還有一兄弟,雖無血脈相連,但情同手足。」

听完李源的回答,李璟皺起了眉頭,似是頗有感觸,嘆道︰「卻是這般不易。李源,你義母既對你有恩,當盡孝才是。」

「回陛下,忠孝乃臣立身之本。臣謹記陛下之言!」

值此君臣熟絡之際,李源看到皇帝的神情甚是親和,便起身拱手道︰「陛下,臣有言進奏。」

見李璟點頭準許,李源接著道︰「臣的義母孤身居于楚州,臣與兄弟兩個從軍遠行以來,義母無人贍養。」

「臣斗膽請求陛下,準臣告假幾日,回一趟楚州,將義母接至金陵居養!」

這番話似乎說進了皇帝柔軟的內心,甚是威嚴地朝李源揚手道︰「嗯,既為人子,情理之中。朕準了!」

李源喜不自勝,連忙答道︰「臣謝陛下厚愛!」

李璟仍然笑吟吟地看著李源,眼中不吝流出的欣賞喜歡,繼續說道︰「李卿可還有求,盡可一並說來。」

既然皇帝如此慷慨,李源頓了頓片刻組織語言,便迫不及待地道出心中所求︰「回陛下,此次臣入城說降楚王,同行三騎中,其余二人亦是我大唐的忠勇兒郎。但如今只臣一人得了恩賞,臣內心有愧。」

李璟還未開口,那名紫袍男子倒是不痛快了,一臉慍怒地制止道︰「李虞候,怎可一再向陛下——」

「無妨!李源雖年紀尚輕,卻有大將之風。忠君而誠孝,功高而自謙,如此高風亮節,實是難能可貴!朕歡喜得很!」

到底是皇帝,如今正是唐國大勝之時,本就喜悅不已的李璟對于自己欣賞的臣子,自是恩寵不斷︰「其余二人既有功,朕豈能不賞?便一並讓那二人到你手下當值吧!你如今已是都虞侯,此二人歸你節制,大小職軼你報于樞密院便是。愛卿,你看如何?」

此言一出,李源心中暗暗驚嘆,這皇帝畢竟是皇帝,語言藝術與政治能力與生俱來!既準了劉江生和羅二虎調入京中,在自己手下吃皇糧,等同于給了自己這份恩情,又讓自己為兩兄弟定官職,順便考察一番自己的用人態度與做事能力。這招實在是高明!

「臣替兩位袍澤謝陛下隆恩!」

心有余悸的李源退出大殿之後,便尋著了迎面走來的劉少監︰「劉少監安好!」

劉少監看到這位頗會來事兒的李郎李虞候,自是歡喜不已︰「李大人何事見教?」

李源思忖了片刻,露出為難的神色︰「在下初來乍到,眼下在這金陵城並無落腳之處。在下便想,劉少監定有門路」

劉少監倒是一臉殷切,連忙道︰「這有何難?李大人可有心儀的宅子?」

「卻是沒有。陛下詔我入宮,路趕得緊了些,倒是不曾看過。」

劉少監雙手交叉撫了撫手背,不緊不慢地回道︰「嗯倒是有間別院,城西過了飲虹橋便是,位置好得很,周遭百姓少些,住起來也舒心,李大人若喜歡,咱便——」

李源並無他求,心里只惦記著在金陵尋個住處,直接應下︰「有處容身便可,花多少銀錢都不打緊的!」

劉少監見李源承了他這份情,笑著說道︰「嘿,咱也知如今李大人是陛下的紅人兒,闊得很。那咱便讓周三兒帶您過去!」

「謝過少監了!」

見李源拱手見禮,又要從衣袖中掏出什麼來,劉少監這回明了事理,咬著牙回道︰「當不起這禮!李大人莫忘了,咱如今是自家人」

李源也作勢收起,挺直了身子笑道︰「自是應該謝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