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新轉般倉

作者︰二子從周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唐慎微說道︰「金雞納霜取自東勝洲‘卻痢樹’的樹皮,這樹苗如今在南海、福建、廣東都有栽種,對了……」

說完對蘇軾做了個長揖︰「听聞夫子頗善植樹,要是能夠推廣此樹,可是功德無量啊。」

蘇軾說道︰「來前我在農學院看過資料,發現這樹也有好幾種,其中一種是高大喬木,樹高可達五丈,另有幾種是低矮灌木,生長容易。」

「唐醫使說得有道理,若是此樹在中土得以推廣,江南、荊湖都可大用,荊湖一帶的開發,百姓遭遇瘴疫之中,痢疾也是讓移民傷損頗重的疾病。」

「灌木繁殖,不外乎播種、分株、扦插、壓條、芽接,總之有了樹就好辦,當年我和小叔在可龍里推廣柑橘和龍腦樟,快得很。」

「在汴京城自然條件不太適合,杭州倒是可以試驗。審元這個建議很好,正好杭州城外的職田朝廷已經收回,弄幾畝搞個苗圃出來,我就研究一下這金雞納樹!」

說到這里想起一件事兒︰「審元,聖散子方當真不能用?」

唐慎微不由得翻起白眼︰「聖散子方性燥熱,適合北方江濱寒濕之地,卻並不適合南方熱濕之地,因此此藥在徐黃能夠救治萬人,在杭州照用就不行。」

「行醫若不辯陰陽二癥,一概施治,殺人利勝刀劍!夫子你不要以為一方萬能好不好?」

好,蘇軾也不敢不听,他之前還跟沈括打算合著一本醫科專著來著,現在看來,那書不寫也罷。

蘇油要是听到這倆貨的主意,怕是得笑掉大牙。

沈括的佷兒常服川芎,醫者鄭叔熊見了苦勸︰「川芎不可常服,多食令人暴死」,沈括的佷子跟親戚張事通的妻子,都因為這個而亡。

沈括自己有嚴重的腰痛病,坐的時間稍微長了一點,就需要緩慢行走,走上千余步後方可自由活動。

最後是他帳下一名將官見了,問大帥你是不是常用苦參刷牙?沈括回答自己一直愛用苦參粉,不喜歡用牙膏,想著邊刷牙還邊帶保健,美美噠。

將官哭笑不得,說苦參傷腎使人腰重,這就是大帥你的病因。

沈括這才改用牙膏刷牙,一年之後,腰病好了。

這倆貨出醫書,怕是不少人得掉坑里。

蘇油不知道的是,真實歷史上因為兩人的名氣,到後來真有人將蘇軾和沈括記錄過的醫方匯集成書,命名為《蘇沈良方》,不少二把刀醫生用名氣來治病,不問辯證,真的害了不少人。

蘇軾說道︰「如今疫情看來是按住了,但是我們要吸取教訓。」

「瘟疫雖然已被驅除,但賑濟只能起到臨時的作用。重點是要推廣醫學。」

「因為杭州是一座大都市,南北水陸交通要道,瘟疫一起,可能流播四方。」

「要想杭州長治久安,就必須要設立一家官辦藥局,如今士紳市民捐贈還有余剩,我再跟太皇太後請示撥些款項,咱們在杭州建立一所醫學院,連治病代傳播醫學,如何?」

龐安不禁大喜︰「此事當行,老夫行醫的地方在眾安橋廟,不如就用那片地皮,設立藥局。」

蘇軾點頭︰「那便如此說定,等此間事了,我們再去看看地方。」

剛聊到這里,村外來了一名中官,身後還跟著一個小黃門︰「學士卻在這里,倒叫某家好找。」

蘇軾卻不認識,不過他是吃掛落吃習慣了的,趕緊問道︰「不知貴使帶來什麼申斥?」

那中官莫名其妙︰「什麼申斥?某家是這次京中出來檢點市舶司的,臨來之際……」說完看著龐安和唐慎微︰「這兩位是?」

蘇軾說道︰「這是此次治瘟的功臣,這位是黃州名醫龐子安,這位是翰林醫正,京師大學堂醫學院院士唐審元。」

那中官將身後小黃門手里的竹籃子交給蘇軾︰「沒什麼,就是臨來之際,聖人讓給學士帶點東西,交割完畢,某家便即告辭。」

說完竟然轉身風風火火地走了。

蘇軾和龐安唐慎微都有些莫名其妙,待得打開竹籃子,唐慎微驚呼出聲︰「密龍團!」

張舜民在自己的筆記《畫墁錄》里有過記載︰「先丁晉公為福建轉運使,始制為鳳團,後又為龍團,貢不過四十餅,專擬上供,雖近臣之家,徒聞之而未嘗見也。」

唐慎微擔任過皇子御醫,曾經出入過宮禁,倒是曾經見過。

龐安雖然年紀夠老,卻何曾見過這等極品團茶,不由得大驚失色︰「這可是天大的恩賞!」

蘇軾將籃子提起來,見到底下有「進奉寶慈」四個字,立時明白了過來,感動莫名︰「這是太皇太後賜下的。」

見到龐安眼饞的樣子,不由得笑道︰「茶賜下來就是喝的,我家小叔常說‘上山打鳥,見者有分’,子安你今日有口福了。」

……

五月,河北四路都轉運使沈括奏報,大名府孫村埽工程竣工。

之前尚書省曾經上奏︰「大河東流,為中國要險,自大吳決後,由界河入海,中國全失險阻之限,不可不為深慮。」

于是高滔滔詔範百祿、趙君錫條畫以聞。

範百祿等人考察回來之後上奏︰「臣等按行黃河獨流口至界河,又東至海口,熟觀河流形勢,並緣界河至海口鋪砦地分。

使臣各稱界河未經黃河行流以前,闊一百五十步,下至五十步,深一丈五尺,下至一丈;

自黃河行流之後,闊五百四十步,次亦三二百步,深者三丈五尺,次亦二丈。

乃知水性就下,行疾則自刮除成空而稍深,與漢張戎之論正合。」

趙君錫上奏︰「自元豐四年開河出大吳道,勢如建瓴,經今八年,沖刷界河兩岸,日漸開闊,連底成空,趨海之勢甚迅,雖遇泛漲非常,而大吳以上數百里,終無決溢,此乃下流深快之險也。」

「今又開孫村道,且可為三股分行,以紓下流之患,雖未保冬夏常流,已見有可為之勢。臣等竊謂本朝以來,未有大河安流,合于禹跡如此之利便者。」

「且行夾水沖沙之法,趨深走下,湍激奔騰,只有闊深,必無淺澱。」

「至此汴京以下,水利全舉,中國得抗捍百年之利,無全失險阻之理,不至上煩聖慮。」

高滔滔大悅,賞賜汴京以下諸路水利之臣,命戶部成立水利局,專責天下河防之事。

今年除了兩浙路有災情,天下又是大豐,秋,七月,詔戶部令諸路提刑司下豐熟州縣,量增錢廣行收糴。

大宋第三類糧食儲備倉——轉般倉,開始建設。

這個轉般倉和之前的轉般倉雖然名字相同,但是實質已經完全不一樣了,變成在保障國家基本存糧之後的商品流通糧倉,和常平倉的強硬舉措相比,轉般倉就溫和了很多,通過市場行為,國家通過轉般倉里的商品流通糧,可以實現溫和平抑部分地區,小地區糧價波動的目的。

其產生的收益,則將繼續用于補貼國家糧食儲備工程。

雖然表面上看,這是從蘇元貞、司馬康、劉安世、範祖禹之請,但是這個思路,其實是在按照蘇油按部就班的規劃在執行。

今年之後,大宋將具備國家常備——常平倉;救災常備——廣惠倉;商業常備——轉般倉;加上民間自發的一些糧食倉儲如義倉,族廩,以及小家小戶的升斗儲備,大宋基本上解決了糧食問題。

這項大成就,將是下一任宰執們響當當的政績,跟著蜀國公的步伐,就是這樣豪橫。

八月,壬寅,敕郡守貳以四善三最課縣令,吏部歲上監司考察知州狀。

這是朝廷開始兌現承諾,地方州縣官員,開始按照政治考績作為升遷的硬標準。

這還只是剛剛開始,獎勵宣傳優秀干部,接下來還要懲戒一部分,不過這些就不好意思出現在各大報紙之上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