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聞捷

作者︰二子從周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九月,六路都經略司的後勤軍需發遣中,多了幾車敕牓。

很快,西夏境內各處要津,流傳開了一份宋廷的招諭。

「睠茲西夏,保有舊封,爰自近世以來,尤謹奉藩之職。

忽奸臣之擅命,致弱主之被囚,迨移問其端倪,輒自墮于信約。

暴驅兵士,直犯塞防,在神理之莫容,因人情之共憤。

方切拯民之念,宜興問罪之師,已遣將臣,諸道並進。

其先在夏國主左右並嵬名諸部族同心之人,並許軍前拔身自歸,及其余首領,能相率效順,共誅國讎。

隨功大小,爵祿賞賜,各倍常科。

許依舊土地住坐,子孫世世常享安榮。

其或違拒天兵,九族並誅無赦。

蓋天道助順,必致萬靈之歸,王師有征,更無千里之敵。

咨爾士庶,久罹困殘,其堅向化之心,咸適更生之路。

敢稽朕命,後悔何追。」

鑒于劉昌祚已經帶軍轉到了涇原路,六路都經略司給他命令︰「本路兵悉出界,更不赴涇原。其本路兵當用糧草、丁夫,令涇原轉運司照會。」

這是允許劉昌祚暫時月兌離高遵裕的管束,自由擇機從涇原路出兵。

之後六路都經略司下達了一系列的命令。

「緣邊諸路毋得妄稱西賊犯境,多務殺戮,恐致生羌驚疑,有誤招納。」

「諸軍出界,專責總領兵官照應防護糧草。兵與糧相須一體,令常相依附。」

「諸路應投來首領等,令邊臣密問以夏國變亂,及今點集屯聚處所動息以聞。」

「各路深入夏境,須依《偵騎操典》,多放斥候,一方必分十班,一班三至五騎,哨及五十里外,以觀察進退要區,提防掩伏之敵。」

鄜延路經略使沈括言︰「與種諤議所留兩將兵,遣一將出界,留一將及先留畸零兵以守疆埸。」

種諤言︰「涇原路經略司申明全師出境,境內卻以何軍兵為備?臣詳朝廷先遣徐禧于諸路措置,所定防守人數,以義勇、保甲、諸軍年高人及不隸將兵出戰,自當依詳法式。」

六路都經略司回復二人︰「全師出境,疑多後患,為萬全計,各路必留二將守衛,斷不可違。」

「徐禧措置,涇原路經略司依此施行,令謁六路都經略司,詳敘方略,若效或即推行六路。」

蘇油從來不會對一個人一棍子打死,徐禧的小九九雖然多,軍略也不過爾爾,不過在各路各地各城搞調研,制定防守的兵力配置,這一點水磨工夫,蘇油還是非常欣賞的。

每路留兩將拱衛,然後以義勇保甲和退伍軍人等民兵看守大後方,蘇油也認為此議可行,便要求徐禧來都經略司陳述方案。

于此同時,王中正和李憲也送來奏報,說是招攬西夏人的露布已然生效,很多很多結約人戶來降。

六路都經略司回復︰「各路來降人戶,可妥為安置,發給青干芻儲,使活諸牲度冬。首領給歸順旗及錦袍,銀帶賜物一應從豐。然即需剪發、刺手,使難反復。」

戊子,趙頊的詔令到了︰「熙河路都大經制司,鄜延路經略司,已出兵破西賊。慮賊並兵一路以拒官軍,令高遵裕前移兵馬下寨,以制賊勢。如涇原、環慶行軍庶事就緒,即相度乘機進討,不須拘以原定日期,仍具節次以聞。」

「涇原趨興、靈,道路便近,川原凱闊,易得水草。故前令高遵裕領環慶路兵,合涇原之師結為大陣,取涇原路進討。」

「今昌祚已分兵,即從六路都經略司議,可分兩路,待出界後相機合軍,仍歸高遵裕節制。」

「王師出境,令盧秉應分守寧夏,並听蘇油處分。」

「洛苑使苗履、左侍禁寄班祗候李庸,為入西番撫諭使副有功,各遷一官,減磨勘年、賜帛有差。」

戊戌,熙河路都大經制司言︰「蘭州古城東西約六百余步,南北約三百余步。大兵自西市新城約百五十余里將至金城,有天澗五六重,僅通人馬。」

「前遣前軍副將苗履、中軍副將都大管勾王文郁修築諸城堡,前軍將李浩專提舉。」

「自夏賊敗 之後,所至部族皆降附。今大城已備,招納已多,乞建蘭州為帥府,以鎮洮為列郡,以浩為熙河蘭會路安撫副使兼知蘭州,王文郁、苗履為本路鈐轄。兼復趙濟,令兼熙河、秦鳳兩路財利事,應副軍須。」

趙頊下詔獎喻︰「今官軍既城亭鄣,外縶其手足,又為戰樞,內沖其月復心,謀攻之術盡于是矣,亟為上善。」

「朝命為致賊之計,見城蘭州,內所以自固,外不妨致敵,即可精選漢蕃勁騎,謀趨巢穴,不待更敕。」

戊戌,詔︰「鄜延路近奏,西賊遺書于境上,有侮慢之言。料賊意以點集屯聚已久,利在速戰,冀取僥幸。其令種諤審察賊謀,務在審重,勿因忿妄舉。」

這是朝廷終于下定決心,采用蘇油的策略,要種諤放棄進攻宥州,完成對梁乙埋大包圍的原計劃,而是先和王中正一起,重點解決盤踞在兩軍之間的葉悖麻與咩訛埋所部。

大義這一塊,我大宋永遠都拿捏得死死的,詔書的意思是兩部先行挑釁,讓朝廷不得不干掉他們。

與之相配合,蘇油不再等待,立即命令早已心癢難耐的高遵裕和劉昌祚,分路出兵!

而李憲和自己,分作東西兩路,兵發天都山,包圍李文釗!

一時間,宋夏國境中路,到處都展開了大戰!

……

汴京城,中書。

王珪從外間進來入座,書辦過來,殷勤地替他沏上早茶,送上報紙。

如今的報紙也分了版面,以時報為例,首頁是朝廷大政方針,次頁是大宋人民關心的各路要聞,三頁是詩詞文章,四頁是奇聞怪論,五頁是文理科普,六頁是各種亂七八糟的廣告。

朝廷大政方針不用看,王珪自己就是制定者之一。

大宋民間關心的各路要聞,也多是從朝廷邸報上摘抄的,基本也不用看。

因此前兩頁只是簡單掃了一眼,王珪就將目光落到平日里最喜歡的第三頁上頭。

第三頁刊載著不少的詩詞,這一期是賀勝的專版,排頭第一首就是《聞捷》,作者︰蘇軾。

聞說官軍取乞誾,將軍旗鼓捷如神。

故知無定河邊柳,得共中原雪絮春。

王珪好氣哦,這破詩毫無可取,居然就能排上第一!

時報如今也墮落了!以針砭時弊為己任的報社,都開始捧他大蘇的臭腳了!

想到「捧臭腳」這個出自李憲的典故,頓時覺得下邊的一首,同樣臭不可聞。

《聞官軍收蘭州贈李太尉》,作者︰蘇油。

虎幟升青海,龍淵馭紫驊。

殘梯隳雪霰,朽砦閉雲崖。

泉冷清棲月,山深靜落花。

潛軍飛險峭,夤夜拔汝遮。

不咋地,捧宦官的臭腳,不咋地……

邊上的書辦還極不識趣,磨磨蹭蹭地假裝抹桌子,在眼前亂晃。

王珪不由得翻起白眼︰「你是有什麼事嗎?」

書辦討好地笑道︰「大蘇詩里的這個乞誾,下官淺薄,實在是不知何意,相公學識淵深,還請……還請厚顏解惑。」

王珪很不屑地說道︰「大蘇一貫愛用僻典,生怕別人不知道他肚子里有貨一般,不好,這樣很不好。」

書辦低眉順目︰「是是是……那這乞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