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六章 建設

作者︰二子從周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這個人,很危險。」沈括來到了交趾,能給蔡確上上眼藥,他一分鐘都不能忍。

要不是被蔡確坑到了宣州,落到蘇明潤的眼皮子底下,他能被抓包到這里來?!

官越做離中書越來越遠,「萬里覓封侯」,從路程上看,不是夸張,是實數。

他如今成了大宋最南邊州郡的知州。

從汴京出發,下汴河,入運河,到錢塘,然後上海船一路過來,剛剛萬里。

歷史有一種神奇的必然性,這片幅員遼闊的疆土,被趙頊命名為湄州,取「在水之湄」的意蘊。

蘇油接到朝廷通報都有些恍惚,以後這里是不是會出個名臣叫湄公,然後九龍江最後被改名成湄公河?

甩甩腦袋拋下這種無厘頭的想法,對沈括笑道︰「方圓千里的大州太守,存中你算是混出頭了。」

「少說得這麼好听!」沈括收到任命的時候真是大哭了一場的︰「少保你怎麼能如此坑我?」

和範師哲已經談好了新地界,西貢原轄地以西,九龍江北江干流為邊界,切割出來的整個南部三角洲沼澤地帶,直到海濱,都歸西貢管轄,屬于宋地。

真臘放棄對這片土地的爭奪,換到的,是七萬多件兵器,其中包括三千柄新款騎刀,以及從交趾軍中收繳的各種五花八門的武器。

交趾軍器,在整個中南半島都是上乘,真臘覺得大宋真是財大氣粗,大家做起生意來,相當劃算。

真臘人自己都不知道這片雨季全是水,旱季全是泥,鱷魚和蟒蛇橫行之地到底有多大,只有蘇油旗下的地理考察小組才清楚——整整四萬平方公里,而且海口面積,每年還在往東南推移八十米。

不過話得說回來,沒有種花家插手,就憑中南半島上的人群,千年之後這一片土地也還有不少處于蠻荒。

這一片地界的外海叫做昆侖海,南邊就是一些群島,島上很多皮膚黝黑,頭發卷曲的人種,從唐朝起就深受中國土豪們喜歡的昆侖奴,就來自那些島上。

說起來疆域挺廣大的,不過現在真正能住人的地方,還是嘉定村周邊地區。

上萬人的到來,給西貢注入了蓬勃的生機,這真是一個魚米之鄉,移民們還沒有體會到台風和酷暑的威力,都覺得自己來到了天堂。

軍事化管理是必須的,好在幾位都是干臣,又多了大象的幫助,工程進展突飛猛進。

真臘有一種神奇的稻子——浮稻。

元人在《真臘風土記》中記錄,「又有一等野田,不種常生水,至一丈,而稻亦與之俱,想別一種也。」

古書將這種稻田稱為「雒田」,記錄水稻「從潮水上下」,正是其特殊的生長特點。

浮稻在深水條件下種植,采用撒播形式,雨季來臨時,稻田積水,水位上升,稻睫也逐漸伸長,雨季浮稻有時一天可長高三十厘米。

在發生大暴雨、大洪水和急流時,浮稻的根會月兌離土壤,上部的葉子浮在水面,整株浮稻隨水漂移,吸收水中的養份,繼續生長,水退後,根部又扎入淤泥。

整株睫長可達五米以上,到一月份洪水全部退出,浮稻也已經成熟,可以收割。

蘇油在訪問真臘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寶貝,這下就更爽了,真臘人那是自己不會玩,對于種花家來說,拿竹子編成帶浮力的巨大竹筐,放到沼澤里,再將這種稻子丟到竹筐中,就能形成一片片稻田。

蘇油知道,福建路,廣南東西路普遍種植的空心菜,其實也可以通過這樣的種法栽培,是種花家玩老了的路數。

這種稻子種植期比較長,月兌粒比普通水稻麻煩,但是有個好處——粒大,產量高,一畝水面可以收獲五百斤!

有月兌粒機械的幫助,稻農們最大的麻煩已經被蘇油解決了,現在的西貢旱地和水田還很珍貴,但是洪泛區,那是多得不要不要的!

郟亶沒有閑著,第一批圩田三個月下來已經收了六十萬斤稻米,土壤的肥沃程度,讓他恨不得能把這片土地搬到兩浙路去。

第一片圩田周圍區域,已經種上了甘蔗和金合歡樹苗,還有一些咖啡,低處的水田已經開墾了出來,正在養水肥田,中心地區的池塘里,種植了蓮藕,雞頭米,百合,菰米,另外還養了數十頭水牛。

沈括一來,大工程建設就交給他了。

北方流民們對這里四季常青,溫暖適宜的冬季驚訝莫名,開始在理工小組的指導下進行大建設。

四月雨季就會到來,因此圩田和造屋的工作必須同時進行。

好在這里都是原始雨林,木材那是多得不要不要的,範師哲對宋人砍樹的本領非常吃驚,因為真臘沒有大片鋸這樣的神器。

一萬多人,被沈括和蘇油分成了伐木隊,水利隊,基建隊。

以嘉定村為中心,二期工程就像一個巨大的半圓,在九龍江北江的南岸展開。

而同樣的,還有幾個圓點,在九龍江平原上的高地和石場上展開。

當然麻煩也有很多,蛇蟲野獸,現在還是這片大地上的主人。

連鱷魚都有兩種,就問你怕不怕!

蘇油帶過來的第一批雞雛,幾乎全喂了這些東西。

除此之外,病痛也是一項挑戰。

雖然是水鄉,但是蘇油和石薇還是以軍法行衛生條例,石薇要負責治病,而蘇油則負責挖井。

井是蘇油設計的,先挖出大坑,然後加上柳樹段圍出井來,在周圍埋上木炭,河沙。

然後在井底同樣埋上這兩樣東西,鋪上石板,連續淘兩天之後,一口干淨衛生的水井就造好了。

之後修建井欄,搭建涼亭,避免雨水污染。

雖然經過木炭與河沙過濾得到的井水已經非常衛生了,蘇油和石薇依然要求移民們飲用涼開水。

為了養成移民的好習慣,石薇干脆教會了移民們煮涼茶。

這里的大竹子多的是,將竹筒鋸下來一節就是水壺,干活時攜帶倒也簡單。

還有藤蔓,蘆葦,移民里多是河東人,他們玩蘆葦編和柳條編本來也是行家,這方面不用教。

倒是修房子比蜀中麻煩,需要修建類似後世雲南傣族那樣的竹樓。

不過有巨大的雲邱竹,毛竹,箭楠,以及水力木工坊和輪鋸,大工地上每天都能出產無數的竹材。

竹材都是標準件,同樣可以使用榫卯結構,只不過需要在開孔處的上下用麻繩纏繞扎緊。

為了高效生產,一萬人是按照屯田軍團來組織的,先期抵達的廖恩和他的族人,成了小組長,同樣五人一保十人一隊,組織嚴密,每日里集體上工集體下工,在郟亶,沈括,蘇油的帶領下大力建設。

很快,陶坊,鹽場,漁場,船場,村落,倉場,曬場,官衙,采石場,木料場,草料場,牲畜棚……紛紛修建了起來。

最危險的是伐木隊,他們經常會遇到一些事故傷害,還有老虎,豹子,鱷魚,蟒蛇,甚至野象和野牛,也常常傷人。

蘇油從交趾調來一支神機銃隊,對他們實施保護,孫能和王韶听說之後,輪流帶隊前來進行輪換,圍獵如今在各國,可都算是軍訓項目。

叢林里槍聲不斷,蘇油倒是因此得了不少的好皮張。

這里本來就是得天獨厚的鹽場,當食鹽儲備達到三萬斤以後,蘇油組織了一次海捕。

南海魚類甲殼類貝類品種之豐富,那是叫人嘆為觀止的,如今的外海是佔城真臘駕駛獨木舟的漁民們所不敢涉足的區域,蘇油隨便找了個洋流交匯處圍了幾網,就捕到能讓兩艘眉山型滿載的漁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