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進京

作者︰二子從周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司馬光拱手道︰「陛下,事體殊大,彈劾方平的奏章,如今就在臣袖中,還請明示。」

趙頊說道︰「前朝舊事,其實不提也罷。當時賈昌朝宮內有援。」

「溫成皇後乳母賈氏,賈昌朝與之連結,謂之‘姑姑’。吳春卿欲得其實而不可,有近侍對仁宗言道︰‘台諫言事,虛實相半,如賈姑姑事,豈有是哉?’仁宗默然良久,乃曰︰‘賈氏實曾薦昌朝。’」

說完對司馬光道︰「每有除拜,眾言紛紛,實非朝廷美事。」

司馬光說道︰「此正是朝廷美事。知人,帝堯難之;況陛下新即位,萬一用一奸邪,若台諫循默不言,陛下從何知之?」

趙頊問道︰「那吳奎真的是阿附宰相嗎?」

司馬光不正面回答︰「不知也。」

趙頊又問︰「阿附宰相,與阿附人主,孰賢?」

司馬光正色道︰「結宰相者,自然為奸邪;然希意迎合,觀人主趨向而順之者,亦是奸邪。」

趙頊取出一份奏章,交給司馬光︰「這是富公的奏章,你看看吧。」

司馬光將奏章打開,只見上邊寫道︰

「帝王都無職事,惟別君子、小人。

然千官百職,豈盡煩帝王辨之乎?

但精求任天下之事者,不使一小人參用于其間,莫不得人矣。

陛下勿謂所采既廣,所得必多,其間當防小人惑亂聖听。

奸謀似正,詐辭似忠,疑似之際,不可不早辨也。」

趙頊誠懇地說道︰「年少德淺,受諸公所教,不敢稍懈。因此事前也做了功課。卿經術行義,為世所推,然在張安道一事上,卻一直偏頗了。」

司馬光拱手正色︰「敢問陛下這番所謂功課,是何人所授?」

趙頊臉色一下子就變了。

司馬光將袖中的彈章取了出來︰「如是君上自為之,司馬光拱服認罪,今日便去張府,向其道歉。」

見到趙頊不做聲,司馬光搖了搖頭,繼續道︰「如此看來,非君上自為。那就更說明張方平居心叵測,狡黠險深,其智足以惑主,其文可以飾非。知道自己將被彈劾,預先作好布置。」

「臣,彈劾參知政事張方平,誘惑人君,阻壅言路,舉事荒唐,不協眾望。乃是大奸大惡,一等一的小人!」

趙頊不由得滿臉通紅,不知如何收場。

……

次日,誥敕出來,權御史中丞司馬光,復為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以滕甫權御史中丞。

司馬光上奏︰「臣昨論張方平參政,不協眾望,其言既不足采,所有新命,臣未敢祗受。」

誥敕下到通進銀台司,呂公著認為趙頊又在亂來了,台諫勸君王是正道,怎麼能說撤就撤,具奏封駁。

趙頊于是手詔司馬光︰「朕以卿經術行義,為世所推,今將開邇英之度,欲得卿朝夕討論,敷陳治道,以箴遺闕。故換卿禁林,復兼勸講,非為前日論奏張方平也。呂公著封還,蓋不如此意耳。」

取誥敕直付合門,催促司馬光受職。

呂公著上言︰「誥敕不由本司,則封駁之職因臣而廢。」

帝手批其奏︰「等開了邇英閣,你們就知曉我的意思了。」

《宋史》︰「己酉,初御邇英閣,召侍臣講讀經史。

講退,獨留呂公著,語曰︰‘朕以司馬光道德學問,欲常在左右,非以其言不當也。’

公著力請解職,許之,它日,又謂公著曰︰‘光方直,如迂闊何?’

公著曰︰‘孔子上聖,子路猶謂之迂;孟軻大賢,時人亦謂之迂。況光者,豈免此名!大抵慮事深遠,則近于迂矣。願陛下更察之!’」

……

一艘寬底吳船,在南京應天府停留了下來。

船上住著一家人,女主人還好,長得富態,衣裝打扮都是富貴人家的做派,男主人則——

怎麼說呢,說得好听叫隨意灑月兌,所得不好听,有些邋遢。

男主人四五十歲年紀,手里拿著一本《尚書》,一邊閱讀,一邊還與身邊桌上攤開的幾本對照,偶爾還提這筆寫寫筆記。

男主人身邊伺候的是一個年輕男子,相貌俊朗,眉梢眼角皆有些傲氣,一副二世公子哥做派。

就听年輕男子對男主人說道︰「父親,朝命至重,出發時急如星火,如今卻在南京逗留,蘇明潤真就這麼了不起?」

說話之人正是王雱,年前剛中了進士,正是意氣風發之時。

讀書的自然就是王安石了,就听王安石說道︰「當然了不起。蘇明潤治政,料軍,文章,氣節,均有可取,竟然是我大宋難得的全才。然朝中諸公不容,一向在邊境周轉,此番赴闕,無論如何,都要奏稟陛下,將之留京,放在地方上,屈才了……」

王雱譏笑道︰「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當年父親從落卷中將之提拔出來,蘇明潤方中得探花,卻何必又在揭封之後,建議官家將之降等?一番大好人情的機會,卻叫父親白白放過。」

王安石卻不以為意︰「的確是大出為父意料,十四歲的探花郎,六年之間,每以事功立身。所歷之處,政通人和;所有更張,不畏時俗。一身任之,竟然是我輩中人。」

王雱卻比較清醒,搖頭道︰「不然,此子與張方平,趙抃,薛向一路。其兄蘇洵,宗佷蘇軾蘇轍,與歐陽修富弼過往甚密。自身也頗受韓琦看重。此番進京,自有張趙二人看護,說不定人家愛惜羽毛,還不見得稀罕父親這點人望呢。」

王安石放下書︰「雱兒,當年我第一次見到蘇明潤,曾說起你幼年事跡,就是獐旁為鹿,鹿旁為獐那件事。」

王雱頗有得色︰「蘇明潤也號稱神童,那他如何說?」

王安石看了王雱一眼︰「蘇明潤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王雱頓時變了臉色。

王安石說道︰「這才是大聰明。雱兒,休要看低天下智者。」

「蘇明潤的文學義理,不下與你。當年高中探花,絕非幸致。這本《尚書祈詢》,足見其思慮之深。」

「其余經濟經緯,更非你所及。甚至天文,地理,兵農工商,甚至音律,書法,皆有建樹。」

「至于理工之學,辯證之道,精細純三論,情為理先的思考,更是綜纈前人,卻自成新論。不夸張地說,已經具備開宗立派的資格。」

王雱不服︰「蜀學雜而不純,偏重以實相驗,只敢一步三顧,不敢大刀闊斧。說到底,裱糊匠罷了。」

王安石搖頭︰「雱兒,你的確是聰明之輩,但是才高使氣,失卻了胸襟。」

「至少我沒有听見蘇明潤直道宰執,前輩之名,生平未見慍怒。這等涵養,別說是你,為父都自愧不如。」

「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此先儒之流風。陷于俗,黨與朋,拘于仕,從于王,此今儒之習氣。」

「蘇油身上,沒有一絲今儒的腐濁,這是我看重他的地方。」

王雱問道︰「既然如此,如何曾相公那里,只見父親推薦呂惠卿等人,未見推薦蘇明潤?」

王安石哈哈大笑︰「老蘇當年給歐陽學士推薦大小蘇,信中言其族有自能月兌穎者,不勞提攜,蓋明潤也!何勞老夫作為?」

就听一聲長笑︰「蘇油秉性頑劣調皮,行思飄忽,不過多得人相力助耳,那里當得王公如此看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