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葉羅林構造流

「兩個數學方法而已,前者用來處理橢圓曲線產生的數據,後者用來分解數據得出最終結論。

對了,關于超相性數字分解法,它是基于相性數據結構基礎上做出的復雜算法應用,正好樣刊寄來了,你們可以先去看看樣刊上的論文,有助于你們掌握這個方法。」

前者不能確定,但後者很明顯是顏安為了解決因數分解問題特意整出來的方法。

真不知道是對因數分解算法有打算在前,還是意外發現了相性數據結構能派上用場。

總之這兩者的關聯讓眾人忍不住浮想聯翩,前者顯得顏安布局長遠,後者則巧合更多一些,但也掩蓋不了他的光輝。

這不是一般的學生,以他展現出的能力來看,在研究過程中順手開發兩套工具出來,似乎也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情。

畢竟,連因數分解算法都給整出來了,再有什麼成績,也不覺得夸張,都是合理的。

第二個問題,「葉羅林構造流是什麼?」

論文的前三頁是數域篩法的內容,而從第四頁開始到第二十九頁,講解的是一個他們又沒有听過的概念。

整整二十五頁的篇幅,祝鏡光翻了翻,哪怕是復雜維態轉化法和超相性數字分解法兩個方法加起來也不過佔據四十頁的內容。

這樣一對比,葉羅林構造流似乎也是個非常重要的點,但偏偏就是這樣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卻不能算是因數分解算法中的一部分。

「一個轉換用的工具,雖然不直接參與到計算中,但它應該能算是這一整個因數分解算法的核心。

因為我們第一步采用的是數域篩法構造出一個代數數域,第二步則是在取得較小結果作為f後,引入橢圓曲線進行求解。

這兩種方法之間沒有直接聯系,所以我們需要用葉羅林構造流進行數據轉換。

如果沒有它的話,直接采用橢圓曲線最終也得不到擬真因子,而沒有擬真因子的話,即便使用復雜維態轉化法也毫無意義。」

對顏安來說,整個因數分解算法難點只有兩個。

一個是超相性數字分解法,作為一種算法它處理的數據的是極大的,而操作的步驟也非常多,顏安花了一天的時間才將其完全吃透掌握。

另一個難點則是葉羅林構造流,盡管當時他只用了半小時就將其掌握,但那是在他狀態極好的情況下辦到的。

如果讓他現在學,可能要用兩三個小時才能搞定。

「那為什麼要叫這個名字?」

高勝寒記得很清楚,從章年生口中蹦出的那個名字,正是以葉羅林開頭的。

這其中必然存在著某種聯系,不然何以解釋為什麼顏安發明的方法,不叫顏安構造流,不叫數據轉換構造流,偏偏要叫這個名字。

只不過顏安貌似沒打算讓他知道原因,一句「我樂意」就堵了回去。

可這樣是滿足不了高勝寒的,至少對這個未知的人,他有必要知道了解,確定對方不會對他們造成威脅。

「葉羅林構造流和葉羅林杰斯特之間是否存在關聯?」

聯系當然是存在的,對于葉羅林杰斯特而言,相性數據結構只是他的杰出貢獻之一,而他這一生中最自豪的正是于晚年創造出來的葉羅林構造流。

值得一提的是在葉羅林杰斯特的生平介紹中寫道,此方法創造出來前,他所有的成就都是以自己名字進行命名的,例如相性數據結構在此前叫做葉羅林數據結構。

當他創造出此方法後,覺得自己的其他成就與之相比完全不值得一提,再讓其他雜七雜八的成就掛著他的名字的話,不利于葉羅林構造流的傳播。

于是通通改名,只留下這個以他名字命名的,價值最高成就最大的葉羅林構造流。

對數域篩法得出的f進行加工後使用橢圓曲線求出擬真因子,是在他那個時代銘星對解決因數分解問題邁出的最重要一步。

盡管這一步是在他去世後的許多年才被人所發現,但在那個時代,葉羅林構造流還是在許多方面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對我來說有關聯,對你來說沒有。我知道你在擔心什麼,可以明確回答你,以後不必為此擔心,而且不要再問類似的問題了。」

對他來說葉羅林杰斯特是真實存在的,是一位上千年前曾在銘星生活過,並留下痕跡的人。

但是對高勝寒、對碧穹星上的所有人而言,哪怕他專門給葉羅林杰斯特立個教,這個人也是不存在的。

「好的,我知道了。」高勝寒乖乖閉嘴。

「能給我們講講這個構造流嗎?」這不是一個容易理解的關鍵點,哪怕有論文,也難以直接看懂。

其復雜抽象的思想如果即便是慢慢捋順,也很容易在這過程中跑偏。

「當然。」

很快一張白板被搬到顏安跟前,他拿著記號筆在白板上寫下一串完全由各種符號組成的公式,「篩法你們應該都會,得出的結論與橢圓曲線並無直接關聯。

但是作為在域上虧格為1的光滑射影曲線,在整體域上是有限生成交換群,利用這一特點可以將數域篩法的結論與交換群復合在一起……」

當他在講解時,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從心底升起,原來當老師就是這種滋味,看著排排坐好正在奮力理解他所說內容的研究員們,顏安莫名的有了那麼些成就感。

轉眼間一個上午的時間過去,太陽轉到南邊,其他教室都照不到太陽了,它們似乎是商量好了,全部聚集在顏安所在的教室,將他照得暖洋洋的。

「……葉羅林構造流的作用到此結束,既然數據已經轉換出來,那就可以構建橢圓曲線,接下來的你們應該都會,通過橢圓曲線計算出因子。

在這里我必須提醒你們這樣算出的結果是擬真因子,而非質因子,不然的話也不需要再經過復雜維態轉化法處理了。」

事實上也正因得出的結果是擬真因子,才導致了那麼多年里此構造流一直沒被應用到因數分解中。

白板上的內容寫了擦,擦了寫,他在盡可能的將這部分內容講清楚,不過由于太過抽象,這已經是第二遍了。

並且在這一上午的講解過程中,顏安清晰的明白了一件事——他的天賦並不在此。

盡管學習能力很強,但教學方面的能力實在弱得令他難堪。

也有可能是因為他們學習能力不行?

總之顏安很難理解,為什麼那些答案顯而易見的問題,這些研究員們一個個都會被絆倒被困住。

一些奇奇怪怪的小地方都會被卡住,就更別提那些真正大的,更重要更核心的內容了。

好在這一上午講兩遍,他們應該都听明白了。

顏安感到筋疲力盡,簡直比學習一整天都要累人,如果可以的話,他再也不想做這種事了。

當老師什麼的,果然沒有表面上看著那麼容易。

什麼成就感,和這累人的程度完全不成正比。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