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糧食豐收

作者︰寂寞劍客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得知大明皇家銀號已經有存銀上億兩,朱慈烺高興壞了。

因為這不僅意味著內務府已不再缺錢,更意味著江南的縉紳商賈已經與大明皇家結成了緊密的利益同盟。

然而太子妃卻蹙緊了秀眉。

「愛妃,你似乎不太高興?」朱慈烺問道。

太子妃康曦輕嗯了一聲說︰「賤妾正在為這些銀子發愁呢。」

「有銀子你還發愁?」朱慈烺沒好氣的道,「有啥好愁的?」

「怎能不愁?」康曦說道,「一億多兩存銀,每天只是利錢就要支付幾十萬兩,就是說每天一睜開眼楮,咱們家什麼都還沒做呢就已經花出去幾十萬兩。」

「啊,對噢。」朱慈烺聞言頓時間愣住,他猛然間反應過來,這一億多兩足色銀只是存在皇家銀號而已,並不是真歸了皇家銀號。

而且這些銀子存在皇家銀號,得付利錢的。

照這麼一說,這似乎又成了一樁賠錢的買賣?

但是朱慈烺很快又反應過來,說道︰「不對啊,你說得不對,銀號怎可能賠錢?銀號要是賠錢,以前的錢莊又如何盈利?」

太子妃說道︰「錢莊是靠借貸來盈利。」

「那咱們也借貸啊。」朱慈烺拍手道,「咱也借。」

「哪有這麼容易喲。」太子妃搖頭說,「現在是想來皇家銀號存銀子的多,借銀子的卻幾乎沒有,到現在總共也只借出不足百萬兩。」

注︰明末時期正處于通貨緊縮階段,經濟活力很差,好的投資渠道嚴重不足,行商的風險劇增,縉紳商賈更願意藏銀子,而不是拿銀子去創業,于是導致經濟變得更差,機會更少,進入一種螺旋下降的惡性循環,然後就出現了一種看上去很矛盾的經濟學現象,一方面大明朝明明有海量白銀,另一方面市場上卻因為銀根不足,出現了通貨緊縮

「怎麼會呢?」朱慈烺難以置信的道,「借銀子的竟然還沒有存銀子的多?」

「今天之前,妾身也不相信這是真的。」太子妃道,「可是現在真是這樣啊,進銀號的十個人里有七個是來存銀子,就三個借銀子,這其中還有兩個人根本沒有抵押物,就只有一個人有資格借銀子,愁人啊。」

朱慈烺想了一下說道︰「父皇肯定有解決的法子,等我問過父皇再給你寫信。」

「殿下,讓妾身跟著你一塊去徐州吧。」康曦說,「你放心,妾身不會纏著你,到了徐州你跟父皇還有定王住軍營,妾住徐州分號。」

這次北上正好還可以巡查一下徐州分號。

雖說負責打理徐州分號的是一個跟了康百萬多年的老掌櫃,無論能力還是忠誠都絕對沒有問題,但是康曦作為銀號的總掌櫃總不能一次不去。

想到這,朱慈烺便點了頭︰「也好,那就一起去吧。」

分開兩個月,朱慈烺還真有些想念父皇和朱慈炯了。…

……

「哈啾哈啾!」

朱慈炯連打了兩個大噴嚏。

崇禎立刻一臉緊張的問道︰「炯兒,你不會著涼了吧?」

這年頭,得個普通感冒就有可能到鬼門關上去走一遭,現在又正值初冬季節,天氣乍寒還暖,最是容易得感冒的時候。

「父皇,我沒事。」朱慈炯模了模鼻子。

「肯定是皇兄在念叨我們,想我們了唄。」

說話間,崇禎父子和隨行人員便來到了一處田莊之前。

遠遠的就看到高起潛帶著幾個小太監興沖沖的迎上來。

「萬歲爺,大明中興有望!咱們大明朝中興有望了哇!」

高起潛來到近前又噗 一聲跪倒在田梗上,一邊叩頭一邊嚎啕大哭。

看到高起潛激動成這樣,崇禎就知道玉米、蕃薯和土豆肯定豐收了,而且多半還是前所未有的大豐收。

「快起來。」崇禎伸腳輕踹了高起潛一下。

同時心說,高起潛這閹豎倒真是一員福將。

讓他做的幾件事都成了,包括這次的種田。

之前的這幾個月,這一萬多畝「御田」都是高起潛帶著太監在管理。

高起潛便麻溜的爬起身,又一臉謅媚的說︰「萬歲爺,奴婢真是服了,您讓南安侯敬獻的這三樣莊稼,都獲得了亙古以來未有的豐收!」

「那一萬多畝苞谷收了足足三萬多石,畝產3石有奇!」

「一百多畝土豆更收了四百多石,畝產4石有奇,最讓人不敢相信的則是蕃薯,一千多畝蕃薯居然收了六千多石,畝產5石有奇!」

「這麼多?」隨行的勤王士子都是激動得不行。

同樣耕地,流民們耕種的小麥畝產就只有不到2石。

崇禎心下卻毫無波瀾,這個產量顯然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估計這跟徐州的耕地拋荒了太久有關,等變成熟地產量就會提升上來。

要知道紅薯的畝產輕輕松松就能達到七八千斤,既便是現在沒有化肥,但是畝產達到兩千斤毫無壓力,也就是說,畝產可以達到12石以上。

可惜的是,最高產的紅薯不能做主糧,只能當一下輔食。

但即便是只能當輔食,也能極大的緩解大明的糧食危機。

紅薯不僅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磨粉加工成粉條,份量輕,而且耐久藏。

不過最讓人期待的還是玉米,雖然產量沒有紅薯土豆高,但是能夠用來當主糧。

現在因為是荒地復耕,再加上沒有經過選種育種,所以玉米產量不高,然而一旦土地耕熟了,再讓方以智找幾個經驗豐富的老農搞一下選種,玉米產量很快就能夠提上來,畝產四到五石毫無壓力,七八石也有可能。

當下崇禎招手示意方以智上前。

方以智立刻一溜小跑湊上前來︰「聖上有何吩咐?」

「方密之,你的物理小識中有種芍、種術、種枸杞,淡巴菰都有說怎麼耕種,卻為何沒有種麥、種菽、種稻乃至種蕃薯種苞谷的介紹?」崇禎說道,「可是覺得麥、菽、水稻不及芍藥諸草重要,還是別的其他什麼原因?」…

「這……」方以智整個人都愣在了原地。

是啊,物理小識怎麼沒寫種麥種菽種水稻?

自古以來便是無農不穩,農作物的耕作產出乃國之根本,他方以智竟然把國之根本給忽略了?此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崇禎指了指剛收上來的玉米、土豆和蕃薯,說道︰「朕听南安侯說過,苞谷、土豆還有蕃薯的產量遠遠不止這個數,移種徐州後之所以產量會變低,一是因為土地拋荒,再一個肯定就是因為種子沒經過選育。」

「所以朕就交給你一個任務。」

「你找一批老莊稼把式,再挑選幾個士子,搞一個小組,替朕替大明把苞谷、土豆還有蕃薯的產量提升上去,越高越好。」

「自古以來就是民以食為天。」

「軍隊如果沒有充足的口糧,就不堪一擊!」

「所以,方密之你把這個事情做好了,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听到這,方以智就再按捺不住,當即長揖到地道︰「臣,領旨!」

崇禎又接著說道︰「對了,朕不是讓你親自負責這個事,是讓你找幾個士子以及經驗豐富的老莊稼把式負責。」

方以智肯定不能負責具體的農業事務。

畢竟這個時代像方以智這樣擁有一定科學素養的士人可是不多,所以說他的工作主要就是牽頭設立各個學科。

眼下第一個要設立的學科,就是農科。

等打完了這一仗,如果堅守住了防線,大明朝還沒有亡,崇禎打算再設一個工科,開始系統性的研發燧發槍甚至線膛槍等火器。

當然了,研發到什麼程度,多久能弄出來就只有天知道。

如果運氣足夠好,卜彌加真的從歐洲忽悠來幾個科學家,那就再設立物理、化學、數學乃至于天文學等學科,從而真真正正的將自然科學引入大明。

所以說,許多事說說容易,做起來就千頭萬絮無從著手。

方以智忽然說道︰「稟聖上,臣記得前文淵閣大學士玄扈公曾經上過一道甘薯疏,疏中說的似乎就是這蕃薯。」

「沒錯,徐光啟是曾上過一道甘薯疏。」崇禎道,「可惜,他已經去世多年。」

方以智接著說道︰「玄扈公雖然不在了,但是他編著的農政全書還在,而且據臣所知他編撰的農政全書其實是由他的學生所整理的。」

「徐光啟的學生?」崇禎聞言心頭一動,「就在士子營中?」

「然也。」方以智知著說道,「玄扈公的學生陳子龍此時就在士子營中。」

說到這,方以智又回過頭朝遠處高喊道︰「人中?人中兄?快叫人中兄!」

不多時,陳子龍就拿著一截蕃薯藤過來,見了崇禎就長揖到地︰「聖上,臣請在徐州乃至南直大規模推廣種植甘薯,此物耐旱耐瘠且耐風雨,不易遭蟲害,大災之年凡麥菽稻顆粒無收,此物仍可以畝收數石,實備荒之奇珍!」

崇禎笑了笑問道︰「農政全書是你整理的?」

「是。」陳子龍道,「農政全書合共十二目六十卷、五十余萬字,都是由臣逐一校對整理編篡成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