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九十 軍隊番號

明政府決定在行政上對川蜀地區進行三分,而軍事上則是完全可以統一。

因為岷江以南地區的復雜民族情況,還有大理國和東南亞地區的存在,包括明國今後對大理國和東南亞地區的經營目標,川蜀兵團的成立和長期存在有了實際的意義。

蘇海生和他統領的齊魯兵團未來的目標是與姜良平統領的河西兵團一起進取西域、吐蕃、羌塘地區,對這一地區存在的各族軍事勢力,還有一個尚且統一完整的西遼帝國展開軍事戰爭。

最終目的是為大明奪取西部邊陲的防線,建立足夠的緩沖區以實現對人口密集地區的保護。

這兩個兵團的二十萬大軍是未來明帝國西部邊陲的主要維護力量,是國家的屏障,更是進取中亞地區增強影響力的重要存在,並不能長久停留在川蜀地區。

而同時期存在于江南地區的河南兵團和江西兵團在未來的使命則主要是負責維持明軍在東南沿海山區、嶺南地區的軍事存在,確保江南地區的安穩和不動搖,同時也要對南越地區展開經營。

既然如此,川蜀兵團的存在就有著較為重大的意義。

將來川蜀兵團的駐地和防區應該以岷江沿線各州府為宜,駐軍當地和一些軍事要害地區,主力負責震懾維護雲貴行省的穩定,但凡出現什麼軍事沖突危機,應當立刻出擊。

之後蘇詠霖又安排了財政部參加這場會議,讓財政部列席會議一起討論設立川蜀兵團的必要性。

在川蜀兵團之前,明軍已經有了河南兵團、河北兵團、燕雲兵團、齊魯兵團、遼東兵團、河西兵團、江西兵團七個兵團,川蜀兵團若掛牌成立,則是第八個兵團。

朝廷撥款養兵並不是簡單的事情。

尤其明軍的待遇較高,一名士兵本身拿到的軍餉和福利之外,還有很多直接間接的配套軍事待遇,綜合下來,養一個兵團的軍費還是相當可觀的。

若要增加一個兵團的軍人額度,就需要財政提高軍費的撥付比例。

財政對此當然提出了很多的問題和自身的為難之處,這是顯而易見的。

不過樞密院方面,孫子義直接提出了黃河工程即將完工,這樣一來將減少一大部分的財政支出,且隨著黃泛區農業生產的恢復,未來財政收入只會不斷上升,而不是削減。

所以財政完全可以提高軍費支出幫助國家養兵。

川蜀兵團存在的必要性他們已經講了很多,樞密院講過之後參謀總部也加入進來講,參謀總部講了之後軍務部也加入進來講。

剛剛返回中都述職沒多久的林景春正打算再次南下,在這個檔口參加了這個會議,他自然是有點不爽的,不過面對這種局面,他知道這個錢財政部也是必須要撥付出去的。

「朝廷賺錢不容易,軍隊一旦行動,錢就和流水一樣嘩啦啦的流出去,你們不心疼,我還心疼,川蜀兵團我不反對,但是你們各部還請把審計工作做到位,不該花的錢別亂花,否則年終審核的時候,我絕不讓你們好受。」

以林景春這個不算威脅的威脅為結尾,明中央朝廷基本上決定了籌建第八個兵團,也就是川蜀兵團的事情。

蘇詠霖開始下令樞密院和復興會軍務部做先期準備工作,並且讓這兩個部門就軍隊人事問題做一下準備,拿出一個方案來。

然後蘇詠霖又開始對另外一個軍隊建設方面的工作進行調整的準備。

軍隊番號問題。

長期以來,明軍的兵團級番號都是以兵團成立地區的地區稱謂作為番號的。

而更下一級的軍級番號甚至可以追溯到光復軍時期形成的一些番號,比如玄甲軍,比如天興軍,比如武毅軍等等。

往下的師旅營級別的番號倒是采用了沒什麼象征意義只是方便統計的數字番號。

蘇詠霖從挺早以前就有了將地區番號改成數字番號的想法,相比于地域性較強的地區番號,數字番號更加沒有象征性意義,更沒有地區番號的那種象征性的甚至會產生地域意識而不是國家意識的問題。

不過是當初建軍建國初期,蘇詠霖沒那麼多功夫管這些事情,所以一直以來都按照慣例來安排,可現在明國都快要一統天下了,很多事情也的確應該做一些改變。

事實上不僅僅是蘇詠霖有這樣的看法,樞密院和復興會中央軍務部當中也有一部分人提出地域名稱式的番號可能會引起軍隊內部的地域意識,不利于國家意識的形成與軍隊的和諧。

孫子義寫給蘇詠霖的工作報告當中就提到過這個問題。

不僅如此,樞密院還提出過一些有意思的議案。

比如將招募新兵、新兵訓練與考核分配等等這一系列的軍隊建設工作全面收歸中央樞密院處置,在中都地區各個中直轄地區設置全國性質的新兵招募中心和新兵訓練營。

這個工作原先在名義上是屬于樞密院的工作,但是限于實際情況,還是以樞密院的名義下放權力到各個兵團,由各兵團後勤部門下轄的新兵訓練處訓練。

一般來說是樞密院下令授權兵團募兵,兵團則在駐扎地區進行募兵行動,招募一定員額的新兵之後由兵團本身負責訓練和選拔考核,樞密院負責軍費支出。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方便各兵團快速就近補充兵力,在過去較為頻繁的戰爭時期,這樣做是有現實意義的。

但是隨著國內局勢的平穩和各地交通狀況的大加改善,還有各兵團內部出現的地域化問題,讓越來越多的人覺得這樣搞不太好了。

最先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還是各兵團內部的復興會組織。

他們發現因為客觀因素的影響而使得一個兵團內的新入士兵越來越多的來自于同一個地區。

這固然可以讓士兵團結起來比較容易,卻也容易造成軍隊內部出現一些老鄉和老鄉之間互相抱團、與其他地區的戰友有明顯距離的現象。

彼此之間的矛盾倒是沒什麼凸顯,不過這種情況若是繼續發展下去,恐怕會有這方面的風險,不利于軍隊的大團結。

這種情況被上報軍務部之後,引起了軍務部和蘇詠霖的注意。

考慮到軍隊內部地域化的問題,雖然士兵進入兵團前都會進行革命教育,軍隊內部的革命教育也不曾間斷,不過同鄉之間天然的親近感是很難消除的。

時間一長,很容易在軍隊里搞出一些地域派系,就算士兵們主觀上不存在什麼地域矛盾,也難免會讓其他矛盾染上地域色彩。

兵團地域化可絕對不是蘇詠霖想要看到的局面,這很不利。

封建時代,因為對抗外地官員和強權中央以求自保的必要,宗族紐帶和地域紐帶成為了一個地區的人們心中重要的共識,交通阻隔等等問題也是這一認同強烈的原因之一。

這一共識之強烈遠超國家認同,歷史悠久,根深蒂固,很不利于國家長治久安。

蘇詠霖知道若要消除這個地方層面上的認同,就需要更強大的生產力和更強的技術力來做到,用發展和生產將全國各地連在一起,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聯。

但是就目前明國的狀態,想要從發展和生產層面徹底解決這種認同是很難的,但是通過妥善的宣傳和教化,削弱這種認同,還是不難的。

而作為重中之重,軍隊內的這種情況就必須要予以改變。

之前,這個問題被多次提出來要進行解決,卻始終因為現實問題而遲遲難以動手,現在國內情況基本穩定,可以著手進行處理了。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