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九十 你果然對我不忠心

雖然兩國簽訂了臨安條約,但是史浩完全不敢相信明國、尤其是蘇詠霖的信譽。

他也需要群臣立刻意識到這對南宋來說是生死存亡之際,你們的政治斗爭請立刻放下,立刻給我開始辦正事,不要繼續對張浚余黨窮追猛打,否則就一起等死好了!

趙接到了史浩的上表之後,也嚇出了一身冷汗。

大半個江南西路都被匪軍佔領了?

這特娘的是土匪?

這是個割據軍閥吧!

趙立刻意識到自己之前大大低估了這支匪軍所能造成的影響,大大高估了江南西路各地方官府的抵抗力和反應力,以至于錯失良機,坐視匪軍做大,佔領了大半個江南西路。

現在這支匪軍絕對不是單純的匪軍了,他們是對南宋趙家政權擁有威脅的割據軍閥勢力了。

趙又是害怕,又是惱火,下旨給尚書省,要求尚書省立刻明確這場戰爭的意義。

這不是剿匪作戰,這是平叛作戰,是關乎國家生死存亡的平叛作戰。

對于在這個檔口進宮拜見趙要求把政治斗爭擴大化、把張浚余黨徹底掃除的三個官員,趙二話不說,直接投入監牢,判了十年,家產抄沒充公。

再敢說這樣的話,耽誤正事,這就是下場。

百官震恐,戰戰兢兢,頓時再也不敢提清理張浚余黨的事情。

與此同時,趙親自進入萬壽宮找到了趙構,將這件事情告訴了趙構。

他說的比較委婉,但是趙構還是听出來了,江南西路匪患做大,朝廷第一波征討失敗,現在需要進行第二次征討才能解決問題。

趙構可不管趙的話術,他很清楚這是什麼問題,于是他嚇得臉色發白,然後指著趙的鼻子一頓痛罵。

他斥責趙無能,順帶著還後悔那麼早就把皇位傳給趙,絲毫沒有顧及到當時趙根本就是被推著上位的。

趙沒有在乎這個,而是急切地看著趙構。

「京湖大軍損失慘重,江北防線空虛,目前只有襄陽一帶還保持著防御力,而一旦匪患的消息傳入明國,明國知道了我京湖大軍損失慘重,萬一起了歹心,後果不堪設想,大宋會被攔腰斬斷。」

趙構急了。

「那你還在這里干什麼?去辦事啊!填補空缺,剿滅匪軍!快去啊!」

「太皇,我需要軍隊!我需要很多很多軍隊!」

趙急切道︰「史浩建議我調遣臨安禁軍前往填補京湖空缺,而我能調動的禁軍只有三萬,這個數字遠遠不夠,我需要調動殿前司的軍隊前往助戰!還望太皇看在大宋國的份上,答應我!」

趙向趙構下拜。

趙構愣了一陣子,左思右想,坐立不安,走來走去,繞了一圈又一圈。

好家伙,就知道你小子過來不安好心,沒想到打的是我命根子的主意。

趙構想要拒絕,但是左思右想覺得拒絕的話對自己也沒什麼好處,萬一大宋國完蛋了,自己的晚年怎麼辦呢?

趙再喪心病狂,也不會對自己下手,所以給他一點軍隊也沒什麼……但是不能太多!

于是趙構做出了決定。

「不能全給你,全給你的話萬一明軍又來了就壞了,沒人保護我可不行,那我給你一……不行,太少了,那就兩萬,給你兩萬人!」

「太皇!我需要更多的軍隊!更多!軍隊越多越好,至于太皇的安全問題,我保證,我會用性命保護太皇!」

趙急切的上前下拜請求。

趙構連退幾步,急切道︰「你保護我?你怎麼保護我?用什麼保護我?你連自己都護不住還保護我?我知道你要軍隊,我就不要了嗎?

現在我已經給你兩萬了,剩下來兩萬無論如何都不能給你!那是我的禁衛軍!你想讓我一支軍隊都沒有嗎?還是說你想害我?!」

趙詫異地看著趙構,不明白此時此刻他為何還能開那麼大的腦洞。

害死你對我有什麼好處?

趙很想解釋,但是他很快就意識到解釋無效,趙構根本不會听他的。

無奈之下,趙只能接受趙構的提案,拿到了兩萬殿前司的軍隊,搭配自己控制的三萬禁軍,組成五萬禁軍援軍,交給了樞密院,交給了史浩負責調度。

但是史浩並不高興。

因為這支軍隊的組成是有問題的。

準確的說,這支軍隊在指揮層面是有問題的。

趙構的確把兩萬軍隊交給了趙來調度,但是他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這兩萬軍隊必須交給他指定的武將率領。

這個人就是戚方。

剛剛從死牢里被趙構撈出來的將軍戚方。

趙的臉色頓時就苦的和黃連有的一拼。

他當時听信了張浚的說法,幾乎要殺了戚方,戚方對他必然沒有任何忠誠度,必然只听從趙構的命令,這當然最大限度的保證了趙構對軍隊的所有權。

趙構用戚方統兵,擺明了不信任趙,擺明了要和趙劃分兵權。

好不容易湊齊的五萬軍隊還不能統一號令?

但是這就是趙構的態度,趙無奈。

史浩不能認同,便親自進入萬壽宮游說趙構,希望趙構看在國家危難的份上可以把軍隊全部交給樞密院調度,戚方可以參戰,但是不至于成為一軍統領。

可是任他說破了嘴皮子,沒用,趙構鐵了心要讓戚方統領他的這兩萬軍隊,堅決不允許趙插手這兩萬軍隊的所屬。

趙構還是認為趙有趁機奪取他的軍隊的指揮權的可能。

哪怕現在南宋危如累卵。

這種行為氣的史浩在返回樞密院的道路上大罵趙構目光短淺,大罵趙構只顧自己不顧大宋國,連他自己的尊榮都不在乎。

可是沒辦法,這支軍隊就是听趙構的,是趙構的禁衛軍,他們不能強行奪取,無奈之下。

史浩只能退而求其次,向趙構借調殿帥楊存中擔任這支軍隊的主將。

他覺得楊存中本身就是殿帥,統領這支部隊的主將,且資歷深厚,就算統領趙麾下的新軍也是可以服眾的。

結果趙構那邊還沒有說什麼,趙不樂意了。

趙不信任楊存中,覺得楊存中是趙構的親信,對他不夠尊重,覺得把軍隊交給楊存中會影響到他對自己的軍隊的控制權。

楊存中資歷深厚,威望高,這要是統領軍隊打了勝仗,自己好不容易直接掌控的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不就徹底成為趙構的部隊了嗎?

史浩差點氣暈過去。

你們還真是父子兩個啊?

可是你們分明沒有血緣關系啊!

我的陛下啊!你是太祖後裔!你是太祖後裔啊!

國家危難之際,您居然在考慮這個?

考慮一下您的皇位還穩不穩啊!

史浩于是又非常無奈的給趙做思想工作,說什麼國事為大,楊存中是宿將老將,雖然隸屬太上皇管轄,對太上皇忠誠,可是他對國家也相當忠誠。

當初守衛臨安的時候,不就是楊存中挺身而出穩定軍心,于是才讓明軍沒有攻入臨安的嗎?

太上皇活著,楊存中當然會保護太上皇,但是太上皇早晚會成為大行皇帝,到時候楊存中難道還要追隨太上皇而去?

趙思來想去覺得沒辦法,這個時候最好的人選的確就是資歷深厚德高望重的楊存中,于是在史浩的再三懇求之下,趙松了口。

好不容易說服趙,趙構那邊又不樂意了。

原來趙構覺得楊存中是他唯一能真正信任的武將,是他的安全的最後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線,不管出現什麼問題,他都要楊存中保護他,然後才能安心。

你要讓楊存中出戰,萬一有人要在他出戰的時候謀害我,那可怎麼辦?

面對這個問題,史浩氣的快要哭了。

「若有人謀害太上皇,史浩當以性命保護太上皇,想謀害太上皇的人直接從我的尸體上踏過去!否則它休想踫到太上皇一根汗毛!還請太上皇應允!」

史浩目眥盡裂,連續三次叩頭及地,砸的地面陣陣悶響。

但是趙構對此毫不動容。

「你果然對我不忠心,只想著自己去死,撈取好的名聲,做你的記錄在史書上的忠臣,但是根本不去想你死了之後我該怎麼辦?難道要我和你一起死嗎?

你死了,沒人保護我了,我也會死,這就是你的目的?楊存中就不會這樣想,他會率領軍隊保護我直到天涯海角。

他的態度是就算自己死了也要保護我的性命,讓我先安全,他再去死,這才是真正的忠臣,所以你不要再說了,我絕不會讓楊存中出戰。」

趙構詭異且偏執的思維模式讓史浩心力交瘁。

他絕望了,他無力地退出了萬壽宮,把這件事情告訴了趙,讓趙做決定。

趙大怒,對趙構的行為非常不滿,心生怨懟,覺得趙構不可理喻。

隨後他也不肯接受楊存中出任主將的提案了,而是決定五萬軍隊分頭出發,各打各的。

侍衛馬軍司前往池州彌補池州大軍的防線,侍衛步軍司前往九江補充九江大軍的防線。

然後戚方被任命帶領兩萬殿前司的軍隊前往反攻江南西路。

當然不是戚方一支軍隊,吳拱也被命令帶領田師中所部殘存的鄂州大軍兩萬人進攻江南西路的匪軍,兩人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路線,再次踏上了數月之前的征程。

等于是戰略重開了。

可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朝廷短時間內實在是沒有更多的軍隊可以調動

而戚方和吳拱都是參與過剿賊戰斗的,對于江南西路的匪軍也有一定的了解,包括對當地地形比較了解,去了直接就能打,不需要熟悉時間,更快一點。

不過史浩也算是長了個心眼。

他知道戚方和吳拱之間的矛盾,于是給吳拱和戚方劃分戰區。

他決定隆興府、臨江軍、袁州、撫州、筠州等地交給吳拱負責收復。

戚方則負責收復建昌軍、贛州、吉州、南安軍等地。

兩支軍隊各司其職,互不統屬,彼此之間沒有對對方的責任,全部直接听從樞密院的調令,且絕對不準私下里產生齟齬,最好連接觸都不要接觸。

史浩還覺得不夠,于是繼續定下規矩,說敵軍如果竄入對方戰區,就算是戰敗被追擊的賊軍,只要越界,兩支軍隊就不準互相追擊,派人通報一聲,就可以了。

這是規矩,不存在什麼誰吃虧誰不吃虧,遵守規則的事後會得到樞密院的嘉獎,如果不遵守規矩,就算戰勝了,也要面臨懲罰。

做到這個地步之後,史浩覺得萬事大吉,這兩支軍隊應該不會鬧出什麼矛盾來了。

同時,史浩又感覺吳拱和戚方都沒有對付匪軍的什麼太好的辦法,本身也不是多強的戰將,很難說能不能達成宋廷的戰略目標,所以升起了征調川蜀戰區軍隊和名將的想法。

當時大宋戰將首屈一指的當然是川蜀地區的定海神針吳璘,但是吳璘目標太大,且主要負責鎮守漢中地區,直接面對明軍關中大軍的威脅,職責重要,不可輕動。

思來想去,史浩決定上表趙,請趙允許調動川蜀戰區三名大將之一的姚仲參與此戰。

史浩的意見是川蜀三大將,吳璘為首,吳璘也是川蜀的定海神針,所以只要吳璘在,川蜀地區就是安穩的。

在此基礎之上調遣素來勇猛善戰的將軍姚仲和他麾下的精銳軍隊,或許會讓戰局有所不同。

趙對于這個建議倒是不反對,但是他覺得從川北抵達江南西路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有這兩三個月,戰局估計已經明朗了吧?

史浩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調遣吳拱和戚方兩支軍隊進攻,老臣會下令他們步步為營,穩扎穩打,不準出奇兵,不準長驅直入,以緩慢而堅決的攻勢緩緩收復失地,驅逐匪軍。

這樣不說取得大勝,至少不會失敗,還能逐漸壓縮匪軍的活動空間,控制匪軍的發展勢頭,這樣兩個多月之後,等到姚仲來了,就能下令讓姚仲指揮大軍,取得最後的勝利。」

——————————

PS︰最後兩天了,雙倍月票,大家還有沒用完的話可以投給我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