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四十五 本地區文明燈塔

時間進入到紹興三十年的十月份,光復軍政權已經組織下轄河北、山東、河南、河東和燕雲之地的民眾們完成了秋收任務,並且開始清點各地糧食收成。

總務局下轄糧餉司的稅務部門和人員們也開始了稅收任務和儲備任務,同時判斷什麼地方糧食缺口大,好對口支援。

與此同時,對各地的恢復性建設任務也在逐漸進行之中。

在這個時期,蘇詠霖已經開始發揮復興會的作用。

對于一般舊官僚做主官的州縣,他通過總務局下令,利用總務局的渠道要求他們執行行政命令。

這是單純的行政命令,靠整個官僚組織來掌控來執行來監督。

而對于完全由復興會員掌控的復興縣,他則是通過復興會下令給復興縣,讓復興縣做出模範帶頭作用,加緊建設,同時要求復興會組織予以監督。

因為在執行政務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對于一般的州縣,蘇詠霖用總務局進行監督。

而在應對復興縣的問題上,蘇詠霖則要求各縣的復興會組織承擔一部分職責。

戰後,蘇詠霖為了建設復興會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資金,在每一個復興縣都設置了一個縣級分會,每一個縣級分會都會安排一名書記官。

蘇詠霖明確規定,分會書記官對當地官府組織的官員擁有監督的職權,對他們行政過程中的一舉一動都負有監督的使命。

一旦發現本地身為復興會員的官員有瀆職情況,可以直接進行干預,予以矯正,在復興會內部進行處理。

與此同時,為了保證本地行政主官一定的行動權力,使之不完全淪為本地書記官的從屬,身為復興會員的行政主官可以擔任復興會分會的副書記官,對書記官的行動有申辯的權利。

蘇詠霖想要在復興縣內進行政治實驗,把自己的政治設想在復興縣內實現,為今後全面推廣這一政治模式積累經驗。

蘇詠霖不想讓官府成為唯一的權力機構,所以他要另設不屬于官府的機構作為制衡方的存在,且僅僅掌握對官府的監督權力,以此增強行政效率和官員的廉潔性。

同時為了避免復興會分會過度干預行政反而影響當地行政,危害民生,他也給了行政主官相關的權力,讓復興會的書記官必須要有的放矢,不能隨意行使監督權力。

這是對雙方的限制。

這是實驗,一場很有意義的實驗,在蘇詠霖看來這樣的實驗不管在將來會走向何方,對于未來的國家來說都是很有意義的。

而且復興縣的存在使得蘇詠霖可以在復興縣內大規模培養指導員和覺悟群眾,時機一到,就能讓舊官僚舊士紳見識一下什麼是人民戰爭。

不過這個設想在眼下為時尚早,蘇詠霖在目前已經控制了金國故土的大半,控制著五百五十二個縣,但是復興縣只有七十個,差不多只有整個佔領區的七分之一。

而剩下來的所有地區,在眼下都不得不利用原先的金國舊官僚和中原士紳來充當門面。

這種城頭變換大王旗式的朝代變更讓蘇詠霖非常不爽,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目前的實力能控制七十個縣實屬不易。

而眼下和南宋簽訂和平協定之後,南宋的威脅直接降到零的級別,時間已經完全歸屬了蘇詠霖。

所以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他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增加復興縣的數量和實際控制區,逐步擴大復興會的力量。

而在這期間,需要蘇詠霖以皇帝的身份掀起政治斗爭,使得目前佔領區內的三個主要政治勢力之間達成狗咬狗的狀態,使得他們無暇也不能騰出手來對付尚且弱小的復興會。

對于復興會控制區,蘇詠霖定下了掃盲、教化、思想宣傳等一系列的政策,通過復興會給與這些地區和其他地區不同的教育經費,以期培養出更多可靠的政工人才。

在獲得了時間的當下,這一行動對于蘇詠霖來說顯得游刃有余。

在行政領域蘇詠霖打開了總務局和復興會的兩條線路,在軍事領域,蘇詠霖也充分發揮了總務局和復興會著兩條線路的作用。

就算是一個傳統帝王,在他建國的時候也會有一個軍事貴族集團作為他的後盾存在,以此為基礎建立全國政權,並且與文官政府達成平衡,構建王朝運行的模式。

以此為理由,蘇詠霖當然可以斷絕任何人伸手到軍隊里的可能。

總務局內負責軍事這方面的全部都是軍隊里原先的參謀司成員,且清一色全部是復興會成員,軍隊這一塊,蘇詠霖一點都不會放松。

之前因為軍隊擴張太快,十萬精銳主力直接暴增到五十萬人,太多良莠不齊的人混進了軍隊里,直接導致潼關攻防戰的失敗。

蘇詠霖于是掀起整軍熱潮,通過各種手段把軍隊總人數控制在了四十萬人的規模。

十萬軍官、戰兵被整理出局,或者回家務農,或者就地散入燕雲之地的村莊內,或者轉入輔兵序列。

軍隊改組從六月到十月,四個多月的功夫完成,五大兵團和一個虎賁軍的改組完成,而下一步當然就是堅決的文化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

這方面蘇詠霖帶出來的老底子都是強中手,通過訴苦大會和公審大會將降兵、新兵們快速融入群體,通過思想文化教育讓他們認同光復軍的理念,再通過軍事訓練讓他們掌握軍事技巧。

對于一支一天可以吃三頓飯的軍隊,在這樣的訓練之下,半年就能發生大變,一年就能月兌胎換骨,三年就能成為打不爛拖不跨的鐵軍。

步軍方面蘇詠霖算是經驗豐富了,而在騎兵方面,因為直接接管了原先金國在燕山以北的草原上設置的群牧,蘇詠霖不僅獲得了很多戰馬,還得到了善于養馬的契丹牧人。

而在這個領域,就涉及到了光復軍的民族政策。

因為蘇詠霖是主打民族大聯合政策的,除了女真人,大家都是朋友,以此將契丹人、奚人、渤海人等各族群全部納入統治之中。

而這就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

燕雲地區漢人算是主流,燕雲以北以東以西,漢人就絕對不算是主流了,契丹人和奚人才是主流。

不過在當下,有一點是非常利于蘇詠霖的。

漢文化在整個東亞地區處于絕對優勢的霸主級別地位,堪稱本地區文明燈塔。

異族團體和政權未必對漢人政權有什麼好感,但是對漢文化卻充滿好感。

不說其他族群,單說契丹人和奚人,他們當中的精英群體都以掌握漢文化為榮,會說漢話寫漢字的人絕對不少,過著漢人式生活的人也絕對不在少數。

蘇詠霖無意幫契丹人和奚人發揚光大本民族文化,當然他也不會刻意限制和打壓他們的民族文化。

他只會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領域上充分發揮漢文化的優勢,使漢文化成為絕對的主流,讓他們主動向漢文化靠攏。

這方面,還真要感謝把漢文化發揚光大的大唐帝國。

他們雖然送出去很多東西,一手培養了強大的外部敵人,還用節度使制度玩崩了政局,但是他們也用漢文化深深地影響了周邊族群。

于是當漢民族重新奮起即將稱霸東亞的時候,周圍的各民族精英早也遭到了漢文化的深度影響。

就算他們建立國家,成為統治階級,也會不自覺的信任漢文化,采用漢文化,仰慕漢文化,並且開科舉,走上漢化之路。

遼國如此,金國亦如此。

這就給蘇詠霖解決民族問題創造了良好的契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