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殖民必備良藥

顏政在南投待了十天,而後在經過秦中市時,再度下榻兩天,對當地進行實地走訪。

整次走訪得到的具體信息十分之多,對華夏國民的各個階層,都有更直觀的了解。

發現許多問題,也發現不少閃光點,對過去五年的工作,心里有了一個底。

高速發展的經濟,帶來飛速變化的生活,城市居民的面貌已經大變,開始出現市井階層新觀念。

諸如對工人態度的改變,就讓工匠這個舊有概念,在華夏國煥發出第二春。

市民階層的追求也出現很大的變化,他們對教育的重視,更是超過鄉村地區。

這些改變都是來自于他們自身的工作,只要是工人家庭,必定就會對知識更加認可,也有更開拓的視野來要求他們的子女。

只不過城市中的生育率遠不如鄉村地區,差距在一倍左右,城中的養娃成本,使得生孩子在很長時間內,都只是淨投入的事。

不像農村,孩子只要有個七八歲,就能幫著一起種地,算是半個勞力,養娃的成本相對較低。

所以城鄉對立已經隱隱出現,觀念變化必定導致認知上的差異,這種差異將導致更大的隔閡。

顏政一路上,都在思考看到的鄉村現狀,考慮著農戶們的問題。

結果很無奈,他實在想不到一個法子,在這樣的生產力下,將這種趨勢逆轉。

想來想去,他所能找到的答桉,只有兩條,一條是生產力繼續發展,一條是擴張!

要讓農民人均土地達到幾百畝,要讓他們一戶人家,就能種幾百畝地,要讓農機取代大部分工作。

若是做到這一點,就如後世的米國大農業一般。

米國農業模式形成的根源,不是規劃的好,而是在殖民開拓的過程中,很自然的形成,其幸運的地方,在于當時柴油機的大規模應用,造成生產力指數級增長,大量的農業機械被發明制造出來。

東秦不可能人均上千畝地,但人均幾百畝,同樣能解決大問題。

所以對于這些觀念的東西,顏政決定不管了!他原本還想反舊、割封建主義的尾巴。

可他知道,這麼做的效果不會太好。有一位先賢已經替他踩過坑了,為了後世名聲好一點,他選擇退讓一步。

……

等回到莫城時,已經是五月下旬。

顏政還沒到紅房,就看見一群穿著工服的人侯在三院大門口。

他們不是一伙,看服飾就知道,一伙是造船廠的人,一伙乃是醫學系的人。

他們圍著馬車,顏政剛下來,他們就齊齊躬身道︰「君上,我們是來道喜的!」

顏政怔了一下,忙問︰「何喜之有?」

兩個組的人謙讓一下,造船廠的廠長劉承允年長一些,便先稟報道︰「君上,我們造船廠,成功造出您所要的五桅桿、一千噸級的鐵肋木殼大風帆船!」

說著就有人傳過來一個模型,劉承允一臉激動的呈上前來。

顏政鄭重的接過,五桅桿是指五根高大的主桅桿,真要算的話,這艘船有九根桅桿,采用橫縱帆的結構。

船頭看上去有點像後世的輪船,不過更加的圓潤,其船身越往船尾便是越窄,宛如一個拉長的水滴狀。

「建造過程中的難度,都已經攻克了?」顏政問。

劉承允自得道︰「不瞞君上,建造這麼多桅桿、一千噸級的船,咱們造船廠也屬首次,主要就是船身的平衡問題,其不像運輸艦可以把肚子造的大大的,犧牲一點機動性也無所謂。這艘船高桅、橫縱帆結合,這麼多桅桿加上風帆,單單理清就是門功夫!

勝在我們發揚敢想敢干的精神,堅持政治*掛帥,一邊實踐一邊建造,在造船中學習造船。深刻的貫徹君上的一系列精神,這才漸漸模索出門路,得到船身和桅桿比,對船只平衡的影響關系。只要運用我們發現的計算方式,就能輕松造出更大噸級的船!」

「這麼牛逼!」顏政都驚到了,這伙人弄出了計算公式?

劉承允笑道︰「這也是物理系的學生幫忙的結果,引入受力分析這個概念,很輕松就能得出!不過這船,造到一千噸級左右,應當也是極限,至多可能也就一千五百噸級!」

「為什麼?」

「這個……」劉承允思索著說︰「涉及操帆的人員、操帆的復雜度,以及風帆受風的一系列原因,當超過一定噸級後,那麼無論如何,船只的速度、操作難度,都會上一個大台階!」

「邊際效益遞減!」顏政概括道。

劉承允不清楚這個名詞,只說︰「這船試航結果非常喜人,其騎浪的船身,風帆又高大,跑起來比以往船只,要快上差不多一倍!又抗風浪,相信再試航幾次,就能定型!」

顏政滿臉笑意的望著模型,他不知道的是,這船已經相當于後世的飛剪船,在總結構和原理上,幾乎都是一致。

在技術疊加和知識疊加下,船頭設計又是顏政按照後世船只畫出來的,已經掌握鐵肋木殼造船的東秦造船專家們,很自然而然就弄出了這條船,這麼一艘風帆戰艦時代的究極版船!

沒錯!就是究極版!若是噸位再大,那麼就會得不償失。

飛剪船在史上只服役很短一段時間,原因就是被突飛 進的鐵甲艦技術給淘汰。

不過其創造了從廣州到倫敦,只用89天的記錄,比同時期的鐵甲艦還要快上一些。

顏政高興道︰「造船廠立了大功,劉廠長再升一級職稱,成為特級工程師!其余人員同樣升一級,發放三個月的工資作為獎金,允許你們造船廠,評選出十大優秀工匠,來與國君共進晚餐!」

劉承允激動一躬道︰「謝過君上!君上萬壽無疆!」

顏政又望向醫藥系,只見為首的學生掏出一個小玻璃瓶,里頭有一些澹黃色的粉末。

「回君上,在化學系的幫助下,磺胺實驗室制取成功!」這次來匯報的就是杜文嵩。

「成功了?」顏政忙接過一看,「驗證功效了沒有?」

杜文嵩答道︰「進行人體活體試驗了,受傷的勞工在服用和外敷這些粉末後,比沒服用的愈合要快。菌落試驗也表明,確實能起作用!」

《劍來》

顏政望著這些粉末,錯愕的抬頭道︰「東秦的技術,真已經進入自我升級中了?」

一旁的一個女生不由一笑︰「只是大規模生產還在研討之中,不過不比硫酸生產更難,化學系的人都說,花上兩三個月就能做出計劃書!」

顏政點了點頭︰「好好干!磺胺一出,華夏國將天下無敵!」

歷史上,磺胺類藥物的發現純屬偶然,是從染料中被發現,當時的科學家發現其有抑菌的作用。

而這種染料卻早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如果沒有那次偶然,或許磺胺的發現,還要晚不少。

所以制取的原理和過程都不難,東秦此次制取的也只是磺胺類藥物中的一類,專業名稱應當叫「對氨基苯磺芬」。

不過在當下這個時代,這藥物可謂是逆天的存在!

這種逆天在于,他能化學合成!這使得大規模制取的難度較低,雖有不少副作用,可其對鼠疫、呼吸道感染哦、各類炎癥、霍亂、瘧疾等各類能找到的疾病,都有效果。

還極其方便儲藏和運輸,使用過程中也只要口服,不像青霉素口服會影響藥效。

…………

回到紅房後,顏政難掩激動的心,他半躺在椅子上,桌上放著船模和磺胺。

他不知道這在歷史上的份量,不過磺胺這玩意,肯定能拯救不知道多少的生命!

東秦今後只要玩命堆產能,把磺胺弄成白菜價,那麼就算是拯救億萬黎民。

許許多多病毒和細菌感染,也都將有一味神藥來應對。

顏政看了一會,不由會心一笑,彷若是自己播撒下的種子,今日終于結出讓人滿意的果實。

這也算是他和東秦,為整個人類文明,做出的巨大貢獻。

只是這些貢獻,在這個時代,實在是武裝殖民的必備良藥!

風帆跑的快,加快在大洋上的反應時間,磺胺可以應對各種菌落、病毒引起的病癥,可以避免水土不服。

加上已經投產的青蒿素,足以讓瘧疾不再是威脅。

只要把產能堆上去了,那麼東秦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藍雅,替我去防務部傳令,就說要召開大會!讓他們做好準備,議題是南洋!」

…………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