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資本出逃

阿信出色的完成了出訪任務,這次出訪看似是聯合各方、利益互享,實則是在東秦的主導下,一場瓜分九州的陰謀。

東秦已經有足夠的威望,來切九州這塊蛋糕,四個勢力為了自身利益,也承認這個現狀。

對于大內氏和島津氏來說,他們抱著的小算盤,就是擴充勢力之後,再謀求九州更高的話語權。

每個買辦都會抱著這樣的僥幸,常凱申在內戰前,幾乎把國賣了個遍,因為他相信,只要他贏了,就能堂而皇之的漫天要價。

至于松浦氏和大友氏,這兩家完全是被動卷入,他們面對大內氏和島津氏的擴張壓力,必須按照東秦的方案,來吞並足夠的緩沖地帶。

或許他們不願意,可他們沒得選擇。他們要想在夾縫中活下去,就必須走向聯合。還必須將外來勢力引進來,來彌補安全感的不足。

這一套看似簡單,實則就是陽謀,私心和猜疑,會讓九州四方,永遠走不到聯合反抗東秦的地步。

更別說整個東亞,能這麼玩的只此一家,九州想多認一個爹來抵消東秦的壓力,也沒有門路。

而此次東秦,就靠著主導這場瓜分盛宴,獲得大隅二島,狠狠的清了一波庫存的淘汰軍火,還將影響力更加深入的滲透進九州。

華夏五年11月12日,結束對尼子氏訪問後,阿信啟程回國。

東秦同意會在尼子氏的龍浦港建設貿易站,保證北方航線的船只,會經停龍浦港。

尼子晴久則承諾,不會在大內氏進攻毛利氏時,進行干涉和阻攔。

此舉也意味著,東秦的影響力,開始向九州之外的地區進行拓展。

……

島津忠昌在阿信離開的第二天,就率軍進攻球磨郡,並將島津香織為東秦君上產下一子的消息大肆宣揚,還直接表示,九州四大勢力已經聯合,在東秦的許可下,將征討其余不服從的勢力。

此舉雖使得島津氏以奇襲的方式,咬下球磨郡大半領土,卻讓正在猶豫暗中謀劃的松浦氏和大友氏,瞬間陷入被動。

喪失先發優勢的他們,只得選擇提前開戰。

大內氏同樣被弄了個措手不及,在見過島津氏的使者後,大內義興也按耐不住,趕緊征調人馬,準備鯨吞山鹿郡。

九州其余勢力,也陷入極度的驚慌之中,他們不想著立馬抵抗,而是紛紛派出使者前往琉球,想同向來友善公正的東秦通報此事,他們不相信誠信友好的東秦,會任由這幾大勢力挑起戰火,他們認定東秦出面,就能止息兵戈。

結果是令他們失望的,島津氏突然迅 的動手,東秦也只能跟進,宣布斷絕對其他勢力的硝石和軍火貿易。

原本人畜無害的東秦,翻起臉來比什麼都快,還義正言辭的表示:九州爭端乃是日本國之內政,我方睦鄰友好,絕不會干涉他國內政!

希望破滅,九州其余勢力,方才從僥幸中清醒過來,他們眼下沒有第二條可走,只能抵抗!

率先起事的肝付氏,深感唇亡齒寒的他們,在相良氏被襲擊一個月後,宣布出兵幫助肝付氏。

可小勢力守城可以,野戰不行,他們嘴炮打的響亮,卻只派出幾百人去武裝郊游一番,發現島津氏防備嚴密後,便是默默的退了回去,準備據城死守。

平靜不到兩三年的九州,就此再度戰火紛飛,大量農民都被征調入軍。

積攢的財富也流水般花了出去,就為了換來槍炮。

而就在九州南部的種子島上,此時卻是一片祥和。

駐軍已經削減到了三個營,不少勞工正在為稜堡打著地基。

消除恐懼的平民,紛紛跑來給駐軍做工,只為了一天那十幾文錢,以及管的一頓飯。

港內的市正館內,原本在第一證券交易所工作的秋華清,正帶著八個職工,在布置著任務。

他們按照顏政的意思,要成立一家「東日本公司」,沒有給他們資金,只給了他們在種子島上開港的權力。

好在九州其余勢力內的商賈權貴,現在都如驚弓之鳥,他們生怕財產被掠奪,紛紛在找出路。

東秦知道這些合作伙伴的窘境後,頗為人道,不僅同四方通氣,還派出船只,將這些商賈給接到種子島。

小勢力沒了商賈的大量資金,幾乎算是死路一條。

種子島有了充裕的資金流入,東日本公司短時間內就能開張。

九州各方還不理解資本出逃這個概念,但是不少數年積累的財富,都因一場戰爭流入了東秦。

所以說啊!買辦比帝國主義還可惡,他們甘于當帝國主義的走狗,瘋狂壓榨和剝削本國平民,就是為了討好主子,風向不對時,他們還能拿著積攢的錢逃離,屆時在主子那里投資一二,立馬又能保證錦衣玉食!

…………

紅房,顏政看著九州傳來的消息,對各方的反應很滿意。

就像是下棋一般,他覺得能掌握棋子的感覺很好。

他一個想法,一道命令,就能一地戰火紛飛,就能讓一地生靈涂炭。

這種掌控一切的感覺很令人著迷,難怪古代這麼多人想當君主。

唯一讓他不滿的是,島津氏仗著有層聯姻關系,小心思多了一點。

雖不影響大局,可也讓顏政有些不舒服,他對于大內氏的聯姻請求,也很干脆的選擇拒絕。

他又不是個隨便的之徒,怎可能來者不拒?

玉墨就在一旁幫著整理文書,她按照顏政的意思,今天穿了一件露出腳踝的裙子。

上個月底,華夏話劇團排了新戲《雷雨》,在觀看的過程中,由于女演員穿了件齊膝的短裙,引發了廣大的群眾的熱議。

學生們大多支持,可不少群眾還是覺得傷風敗俗、不堪入目,這兩種說法的交織下,話劇團上書,詢問是否要更改服飾。

顏政听罷,大手一揮道:「華夏崛起,看來還是得從解放思想做起,女人的裙子短一點就是傷風敗俗?我看啊!是某些人的思想,還藏著封建糟粕哩!裙子短一點,是女同志的自由嘛!你們能說不好,也能說好,這也是你們的自由,既然如此,就不許侮辱謾罵,應當包容這點不同!」

不僅如此,顏政還讓三個生活秘書,一人穿了一件露出腳踝的裙子上街,當眾做出表率。

此舉讓女同學和女工人大感振奮,一時之間,爭穿露踝短裙成為東秦女子的風尚。

只能說生產力和經濟的發展,終于對原先固有的男尊女卑思想,產生了沖擊。

顏政一邊批閱文書,眼楮不自覺就瞄向玉墨的小腳。

他也是偶然才發現,玉墨的小腳修長玲瓏,問過後才曉得,原來她纏過足。

這讓他嚇了一跳,覺得自己居然漏掉一件這麼一件大事!

既然是要反封建,裹小腳這種陋習,怎能放任自流?

結果他一調查,發現壓根就沒必要反!

在東秦,乃至于在此時的大明,都沒有後世那種「三寸金蓮」式的小腳。

玉墨打小纏足,卻僅僅是起到塑形的作用,四個腳趾和腳掌完全正常,只是顯得略小,呈現出一個平滑的修整的內扣形,捏在手里有種凹凸有致的感覺。

怎麼說呢!此時大明的纏足,還偏向正常,不會讓腳變得殘疾。南方尋常農戶的女兒,更是不可能纏足,因為都要下水田勞作,一個個都是天足。

顏政雖不曉得後世那種纏足風氣起于何事,但還是提了一下,禁止人為的塑造畸形的審美,並將這種正常的纏足,也列為禁止。

事實上,後世許多人抨擊纏足,說這是「皇漢」的陋習,滿人和蒙人就沒有,還說纏足風氣源自漢唐。

這完全就是胡說八道了,直到兩宋時期,才有關于纏足的記載。

明末的傳教士,如利瑪竇也記載過纏足,字里行間並不覺得奇怪。這說明明末還沒有搞「三寸金蓮」這般的纏足法。

等到乾隆年間,馬嘎爾尼訪問帶清時,字里行間就透露著震驚、同情和不解。他還特意調查,發現在乾隆年間,纏足是上流婦女的時尚,已經變成一種追求身份的行為。

可見在康熙年間,滿清多次下旨禁止纏足,卻絲毫沒有起到效果,甚至反而使得纏足愈演愈烈。

後世有人認為,這是在表達對滿清統治的不滿,覺得男人留不住頭發,但女人一定要留住小腳。

當然,這有夠扯澹的,我帶清的士大夫連金錢鼠尾都能留,豈能容不下一雙天足?

……

「君上,秋華清來信說,在種子島已經設立的交易所,專職負責東日本公司,眼下不少商賈,都已經有意向,明國商賈听聞後,也涌向種子島,秋華清在詢問,該如何調配明國與日本商賈的股權佔比。」

玉墨翻到緊要文書,立馬就給顏政遞了過來。

顏政收回目光,接過這封加急文書看了一眼,批復道:「明國商賈財大氣粗,給他們20%的配額,日本商賈多是出逃的九州資本,給予他們20%,留10%用來吸引其他商賈,50%的以顏如青的名義入股。」

「還有,海關總署來信,詢問今年的稅銀,是否即刻押解給明國?」玉墨又遞過來一封。

顏政接過掃了一眼,好家伙,今年的關稅銀子,破了二百萬兩!

…………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