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按照統計,今年將會有四千余中學生畢業。

報名考公的是426人,遠遠低于顏政的預料。

他本以為官本位的傳統思想下,至少會有三成的學生,想著考公做官。

結果卻是令他很欣喜,在經濟和生產力快速發展,增量市場極大的情況下,人才果然不會都涌向當官這個行列。

他們即便是進工廠,也可以賺取到與干部一般的工資,還不必擔憂會出現失業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讀完小學就跑去工廠學技術,也不一定會過的比中學學歷的差。

這就是形勢一片大好,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新技術的普及,帶來經濟飛速發展,創造了巨大的增長點。

蒸汽機和各種機器被廣泛使用,新的管理模式和制度被實行,都讓東秦的工廠,在產能和生產效率,取得絕對的優勢。

巨大的外部市場,也讓商品沒有滯銷的可能。

所以每一分錢、每一分利潤,都在追求投入再生產。

大量明國商賈的資金進入,也讓東秦的產業,進入烈火烹油的繁盛之中。

如此種種,都讓東秦的工業化,沒有出現帶英那種悲慘的情況,這也是讓顏政最為自豪的地方。

他是開卷考試,可以先造出機器,先確立先進的生產和管理方式,更有大明這個巨大的外部市場。

這條件比帶英優越百倍,發展的速度也遠快于工業革命時期的帶英。

唯一的問題就是,人才培養的速度,跟不上發展的速度。

這也是為什麼,顏政要推行對理工科的傾斜,宣傳上,也更偏心理工科。

在他來看,社會問題、政治問題、經濟問題,有他分析規劃就足夠了,國內頂尖的人才,就應該乖乖的流入理工科。

假如像科舉制一樣,將百姓中的精英都弄去搞政治,那還玩個屁!

……

中學生表現很好,只是顏政卻低估了明裔讀書人的反應,這群在大明連生員都不算的老學究,居然大肆在村里串聯搞慶祝!

他們借著點見識,將公務員考試說成是華夏國科舉,將村里考上公務員的中學生,當進士老爺一般對待。

不僅大開流水席敲鑼打鼓,而找來驢子和大紅花,馱著新晉公務員到處游行。

村子間的攀比也被挑動起來,都在比誰村的公務員多,誰村的名次高。

這讓顏政辛苦維持的局面,被撕開一個大口子。

事後一查,幾乎所有村都參與其中!

他原本還以為官本位被壓制住了,結果被幾個腐儒一挑動,居然又被煽動了起來。

顏政一怒之下,發出告示︰各村再有慶祝公務員考試之舉,全村搬遷新設之地,再有人串聯者,一律以尋釁滋事之罪打入勞改,情節嚴重者以敗壞國政之罪判處終生監禁。

他是真的羨慕朱元璋,若非要做出遵從憲法的表率,他真的想砍了這群讀過幾本經書的「孔乙己」。

認真思索之後,顏政率三院官員,集體來到第一平板玻璃廠。

沒有什麼能比得上君上站台,顏政就是要做出重視工業和理工科的樣子,讓這群人看清楚局勢。

……

「君上,以往制作平板玻璃,用的吹制法和模具法。首先吹制一個長圓形的玻璃泡,然後慢慢得將它滾動整形,最後生產出一個圓筒型的玻璃筒,再用刀去除兩端。也就是君上所說的人工吹管攤片法。

這個方法需要技巧性,對人的要求很高,生產效率低下,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平板玻璃需求。在君上的批準和立項下,我們開始對平板澆築法的研究。經過兩個月時間的驗證,最終復制出了圖紙上這項技術……」

玻璃生產車間里,顏政在眾多官員的簇擁下,听著廠長馬武的講解。

他一邊听一邊點頭,心里頭也對這個玻璃工廠大吃一驚。

上個月這座工廠投產,他偷懶沒有參加儀式,今天才發現,這個玻璃廠的規模竟是如此之大。

難怪用掉鋼鐵二十多噸,還配上十幾台蒸汽機。

而所謂澆注法制作平板玻璃,其實就是「法式平板玻璃鑄造體系」。這是一項十七世紀的技術,1688年最早在法國投產的。

一直到十九世紀的時侯,這種生產方式依舊是平板玻璃的主流。

其與人工吹管攤片法做出來平板玻璃,存在很大的不同。不僅尺寸大的多,對工人技術的要求也低得多。

唯一的缺點就是初期投資極大,這座工廠建設就花去了兩萬萬銅錢。也是顏政迄今為止,看到過的最大鋼制桁架生產結構。

「了不起啊!」顏政由衷感慨道。

馬武嘿嘿一笑,又領著眾人來到融化爐面前。

顏政帶著一副藍色玻璃的眼鏡,望著里頭柔順的玻璃液。

在六個赤膊工人的操作下,又投入不少的各類原材料進去,很快這些玻璃液,就變得赤紅起來。

「君上,這也是我們試驗出來的最佳配比,能夠生產更加均勻的平板玻璃!」

顏政點了點頭,感受著熱浪襲來,不由感慨人力之強大。

當看到玻璃液被倒在巨大的鐵架台上,再放下上邊平滑的鋼板時,這種感覺更為強烈。

直到蒸汽機轟鳴,這個台子被緩緩推入退火爐,一個台子就重達兩噸!

參觀完後,顏政心里就放松了很多,他明白官本位思想,在東秦絕對不會重蹈封建王朝的覆轍。

因為生產力已經到了一個足以改變生產關系的階段,即便顏政撒手不管,也會沿著客觀規律,繼續往前發展下去。

「這個工廠,年產平板玻璃能達到一千噸?」顏政問。

馬武點頭說︰「估計能達到一千五百噸!」

「成本呢?」

「不及人工的五十分之一!」

顏政滿意的笑道︰「看來華夏國民,家家戶戶都能裝上玻璃窗台了!」

馬武自得道︰「咱們國內,最多消耗個七八百噸,必須出口掉幾百噸才成!」

「出口不要愁,只有咱們能生產的東西,只要成本下去了,到處都是市場。」

馬武點了點頭,又說︰「不僅如此,折射式望遠鏡的制作,也取得了不小進展,眼下光學知識的人才,也得到極大的擴充!就等這屆中學畢業生畢業,我們工廠就又能迎來一批優秀人才了!」

「很好!很好!」顏政高興的鼓掌起來,隨行官員也紛紛鼓掌。

……

翌日,華夏日報發表文章《國君顏政率三院官員,參觀第一平板玻璃廠,深情指出︰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這篇文章全篇都是國君對理工科的殷切期望,字里行間都對工業發展充滿了自豪。更是指出,華夏國的建設重擔,都在你們的肩上。

用詞真切,感情豐富,就像是一個長輩,鼓勵後輩們薪火相傳,去創造一番事業。

且在這期報紙的上,附了一篇名為孔乙己的短篇,署名就是顏政。

明裔讀書人的玻璃心,瞬間被這篇文章弄的碎了一地。

可聰明的都忙閉嘴了,他們知道這次的舉動,是真的引起了巨大的反感。

東秦雖不因言獲罪,但各類罪名編織起來,也是輕輕松松。

而立志學理工科的學生們,則狠狠的揚眉吐氣了一番。

公務員又如何?國君重視的是我們這些人才,我們才是國君的門生!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