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將侵略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得到國君首肯,首領振臂高呼,立馬就聚集兩百余人。

這些人大多都是老人,來自原先的各個部落,他們屬于被歷史車輪碾壓而過的人。

在東秦,再也找不到一片獵場,可以讓他們過以前那種日子。

他們也知道,部落已經由于農耕,徹底的變成了村莊,族人們也不再想要饑一頓飽一頓的狩獵生活。

他們無力改變這種趨勢,可又想要固執的堅守信仰,對于他們而言,與其當個種地不如年輕人的累贅,倒不如抱著信仰,在血祭祖靈中死去。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顏政和首領交談幾次後,也就明白他這種想法很樸實,就如同告老還鄉意願一般。

這些老人們,他們年輕時所被告知的一切,都是彩虹橋和祖靈,他們通過一場場的血祭祖靈和獵頭,漸漸的成長起來。

即便知道這是不對的,可這一切都根植于他們的血液中,他們更想用以前那種方式過完余生。

即便是死在了血祭祖靈的過程中,他們也能安心的閉上眼,讓靈魂可以渡過彩虹橋,去給祖靈一個交待。

就好比種了一輩子地的老農,住進城里學會了在城市中生活,可他多少會有些卷戀原先的生活方式。

顏政也只得一聲長嘆,在一個觀念爆發的年代,不單單是原住民老人,就連大量的明裔老人,也會被漸漸淘汰。

他也只得給予他們兵甲火槍,派人教會他們一些戰陣,只期望他們能在呂宋的深山密林中,過的更輕松一些。

……

華夏五年1月29日,朝議院迎來今年第一次集體會議。

顏政作為國君出席,軍方代表則有安山、張三風和趙雲毅。

朝議院經過多次的重組和外派之後,此刻只有一半的席位在任,空缺的席位,就等著今後的基層官吏升上來。

所以無論是朝議院還是內閣,此刻都是顏政的一言堂。

這種情況可能還要持續許多年,即便是滿任之後,憲法中的特別條例,也能讓顏政行使國君的特別權力。

會議開始前,玉墨拿著一本牛皮冊子,念著《征討呂宋議桉》。

她音色極好,就如後世的新聞發言人一般,緩緩念道:「華夏國自戰勝明國起,北方商路已開,人口涌入速度持續加快,東秦國土,十年內就將幾無耕地可再開發。若不積極對外開拓,勢必導致人均土地佔有率下降,國民生活水平降低。

且自各個工業計劃實現以來,工業產能持續增長,對外市場壓力較大。因此必須開拓南洋市場,而呂宋,乃是我國進取南洋的首要障礙,其地理位置重要,乃是南洋津梁,物產豐饒,其國主卻殘暴無知,國力更是不濟,國土上多有未開發之地,實乃上天為華夏造就的天然疆域……」

眾人安靜的听著,心里頭卻是非常的吃驚。

以往同明國作戰,那麼多有大義、自衛反擊、迫不得己的話語在里頭。

然而這份議桉,字里行間都是在說,呂宋土地好肥沃,位置好重要,上邊的國家又弱,簡直就是上天賜給我們華夏的寶地。

這與之前的形象反差太大,然而下一刻,玉墨就念道:「呂宋自宋代起,便是中原王朝之藩屬,我國與明國同文同種,又有互認藩屬之約定,故而呂宋自古以來便是華夏之地,奈何中原王朝式微,被蠻族所竊取……」

這下連安山和張三風,都听出了不對勁,這個道理很明顯就是瞎掰的,過于的牽強附會了一些。

不過他們還是明白了國君的意思,那就是華夏一族乃是先進文明的代表,去統治呂宋不是天經地義的嘛?

顏政也笑意滿滿的听著,他把議桉弄得這麼露骨,就是要讓所有國民都明白。

要想生活越來越好,就必須不斷搶來耕地、資源和物產,要讓他們把什麼「師出有名」、「仁義」都給統統拋掉。

這也宣告著今後,華夏國行事,將完全的利益化。教育上也會更加的強調「華夏」、「非華夏」這個概念。

誰讓已經有了激進的資本呢?現在放眼周邊,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呂宋挺無辜,成為華夏轉變之路上的第一個祭品。

隨著玉墨念完,軍方代表發言,論證了打贏呂宋簡簡單單。

而後各部代表也發言,均是支持這個議桉。

最後全票通過,顏政當場簽字蓋章,內閣也用印,宣布議桉生效。

……

翌日,華夏日報刊登了兩篇文章,一篇是《人口、土地、封建王朝解決不了的周期律》,另一篇就是《征討呂宋議桉》。

這也是第一次出現這麼直白露骨,富有侵略性的文章,還明明白白的告訴國民,這一仗不打,這塊寶地不去奪取,那麼今後人口一多,土地不夠,大家就等著天下大亂。

如此赤果果的灌輸,令的不少善良的國民,都有些無所適從,可看著列舉的道理,又覺得非常有道理。

加上自古以來這個理由,以及傳播文明、教化土民這個說辭,不少人讀著讀著,也就說服了自己。

至于激進分子,則是為這兩篇文章而吶喊不已。

顏政之前宣傳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此時也起了作用。

原本這是用來激勵國民,讓他們明白,不奮起拼搏,就會被淘汰。

而現在則是反過來,咱們去佔據土地,本就是天理,是物競天擇!那些失去土地的種族,都是活該被淘汰的種族。

總體來說,所有國民對此事,都能做到支持。除了一些明裔老學究,他們罵一句強詞奪理,又暗暗擔憂什麼「國雖大,好戰必亡」。

……

大崗鄉中學,少年四人組也看到了這份報紙。

開學之後他們就開始各自準備,公務員考試在4月初,升學考試在6月。

李劍的海軍夢,還在老師的勸阻中,國府給出了許多選擇,唯獨對去當兵這一條,有些不熱衷。

不過這也難不倒李劍,他通過了解之後,發現眼下東秦海軍,多數是戶子弟,普通人也可以申請,只要經過掃盲,便是可以去報名去海軍訓練所。

他也已經想好了,拿到中學畢業證,就去海軍訓練所報名。

他們看著這期的華夏日報,最吸引他們的反而是第一篇文章。

有了逃荒的經歷,又在東秦上了學,他們想的也更加的深刻了一些。

四人皆是眉頭緊皺,甚至隱隱開始擔憂起來,就眼下東秦這種生孩子的情況,怕是再有幾年就能把東秦撐破。

「原來封建王朝的改朝換代,最大根源是土地和人口問題!」陳俊友嘆息了一聲。

楊子文亦是嘆道:「貧者無立錐之地,可人卻是越來越多,吃的不夠了,自然就要生亂!一生亂,就會有大量的貧苦百姓被餓死!等餓死到一定數量,那麼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周期!

所謂盛世,也不過是人口快速恢復,故而盛極必衰!這麼簡單的道理,被君上一點一點的細講,真有醍醐灌頂之感。若不控制人口,就必須不斷開拓出新的耕地!」

「可既然能開拓新的地盤,又何必控制人口?」李劍笑道:「世界之大,未開發的土地如此之多,這就需要咱們銳意進取。」

其余三人皆是點頭贊同,他們讀完這篇文章後,寧可去驅逐和搶奪其他種族的地盤,也不想再讓華夏國民經歷王朝末年的浩劫。

他們不明白的是,從這兩篇文章開始,他們從國君的少年,變為了帝國的少年。

…………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