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東秦的輿情

進入八月,大明朝廷要進攻東秦的傳言,漸漸由鹽港傳到了莫城。

就如同一陣風一般,不到四五天的時間,就吹遍了整個東秦。

一開始只是寧波商賈不斷傳言,等到越來越多的消息被爆出之後,這件事就成為了街頭巷尾都在議論的大事。

只是從官方的報紙來看,君上依舊是在同大明的使臣商談甚歡,不時都有「重大進展」傳出來。

這讓許多人都感到奇怪,可是不少商賈卻認為,這是國君沒有底氣之舉!

所有很快這件事情,就演變為了「星穗旗能打多久」的問題。

而明裔移民們,大多都對大明有仇恨,可這畢竟是統治他們多年的朝廷,他們心底還是存有根深蒂固的恐懼。

他們在東秦過了好日子後,就再也不願回到以前,讓他們捐錢捐物去保衛好日子,他們會舍得。

可他們心里頭怕的是,這好生生的日子,就被一場仗給打沒了!

若是明軍來了東秦,少不了要將這片富裕之地給毀掉,無論是勝是敗,他們的好日子都將不在。

這讓他們無比的氣憤又無奈,他們下意識的就選擇相信顏政,他們認為國君能給他們這般好的日子過,決計不會讓其毀掉。

至于學生們,則是另一種反應,他們極度的狂熱和自信,認為大明若是敢來攻打東秦,那麼就應該對等報復,也派出華夏軍去明國攻城略地,甚至有人狂妄的叫囂,要打進大明京師,讓國君去當皇帝。

面對這種混亂的輿論,顏政選擇了沉默,依舊是熱情接待總督特使,依舊開放談判的大門。

報紙上除了談判的報道外,便是每個月例行的理論文章,此刻已經寫完了世界物質性的一系列概念。

看上去,似乎在澹化這一切,可輿情還是不斷被這些傳言所影響。

越來越多的國民都加入了討論之中,他們考慮的最多的就是,明軍會不會打來,明軍打來了怎麼辦。

他們信任的國君,一直沒對此事表態,國府也一直在發文章,表示同大明的談判大門永不會關閉,同大明的友好和平,亦是東秦的頭等大事。

這種表態讓越來越多的人擔憂,國民們覺得,這次君上是遇到了大麻煩。

他們在討論中,也開始分化為好幾類觀點。

一類是誓死力爭,只要明軍敢來攻打東秦,便參軍同明軍打到底,只要明軍被打退了,那麼總有一天,日子會變得像今天這般好。

一類是听天由命,覺得君上若是都怕了明朝,那麼他們也只能繼續任人宰割,好日子能過一天是一天。

另一類則是氣憤和抱怨,覺得君上就不該管什麼海盜,不該為了這些商賈而去打什麼雙嶼。他們一邊憤怒一邊抱怨,既怕明軍打來沒了好日子,又不願意為了保衛東秦而豁出命去。

還有投降派,認為給足明國好處,就能換來諒解,那樣也就能保住今天的日子。

甚至有的愚民還認為,東秦應該接受大明朝廷派來的官吏治理,只要他們還有田地和種田的技術在手,那麼照樣可以過好日子。

這些輿情都通過各村的熱情村民,反饋到了紅房。

顏政翻過之後,並不覺得意外,反而覺得這才是最真實的反應。

升斗小民看重的不是家國大義,而是一日三餐的好日子。

這些明裔移民,或者說大部分國民,依舊是臣服于權力,而不管權力位上是阿貓阿狗。

他們圍繞的利益點,也僅僅是他們的好日子,只要好日子能夠繼續下去,他們可以接受任何條件。

有人覺得需要反抗,這便是最讓顏政高興的一點,因為這部分人已經願意為了東秦而戰,至少已經知道,應該反抗。

且從輿情反應來看,大部分明裔移民,對大明朝廷已經存在發自內心的恐懼,這個曾經壓迫奴役過他們的朝廷,依舊有足夠的威望,來影響這批移民。

所以無論如何,同大明的一仗都是必打的,只有這仗打完了,這些人才會明白,憑借自己的力量,足以對抗那個腐朽的朝廷。

這一仗不僅是利益之仗,而且還是立國之戰!

…………

…………

吁……吁……吁——又是一天清晨,在哨聲中,莫城軍營中的士兵們飛快的從床上爬起。

他們按照內務要求,將被子折好放置,雖不是豆腐塊,但整個宿舍的被子,都要放在右上側,呈現出一條線。

洗漱後,被子、毛巾和毛刷也要保證一條線,離開時,地上的鞋子也要保證一條線。

還有就是晾曬衣服時,同樣要保證衣服在一邊,褲子在一邊,內褲在一邊。

總之在參軍那天起,他們就被告知,在內務上處處都要顯得整潔,不能有凌亂之感。

雖看似是小事,但在內務整理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士兵的紀律性和耐心,更是一種服從性測試。

所以按照顏政撰寫的《華夏步兵操典》,新兵入營後,最先進行的就是內務訓練和軍姿訓練。

第18營就是年初新擴一個營,營長是趙雲毅,宣教官叫黃桂,二人之前都是第五營的人,同屬于一個連隊,也算是老搭檔。

在集合哨響一刻鐘後,他們二人出現在了早已集合的連隊面前。

華夏軍制以營為基本作戰單位,連則是線列中一個最基本的單位。

趙雲毅目光炯炯的掃視了一眼,聲音洪亮道:「整理衣冠!」

嘩啦——士兵兩兩相對,忙互相幫忙,將軍裝弄得整齊。

結束之後,便是端著槍進行軍姿訓練和口令訓練,他們只被告訴一條鐵律,那就是線列永遠不能散,戰友永遠在你左右。

在前進後退中,都必須听令,絕不能出現潰散之事,一旦有一個潰散,整個線列也就垮了。

說實話,這非常需要勇氣和士氣,封建古典時期的軍隊,很難有這種勇氣玩排隊槍斃。

等軍姿訓練後,便是早餐時間,由宣教官親自帶著隊伍去軍營食堂,連長則必須後于士兵們吃飯。

一邊走,這些新兵們一邊在宣教官的口令下,唱著華夏軍紀律歌,遇到其他連隊,還要比上一聲嗓子。

趙雲毅滿是笑意的在後邊走著,他作為軍人,不知道外邊的輿情如何,卻只知道應該是要打仗了。

因為最近下發的冊子中,有簡單的大明官話和浙江方言學習,學一些諸如:「投降不殺、跪地免死」、「我們不拿百姓一針一線」、「我們是華夏軍,我們有鐵一般的紀律」、「老鄉,受了苦和罪,我們能替你們做主」的話。

這些話里頭就包含著華夏軍紀律條例,以及一些簡單的宣傳。

還有一本冊子,就是《大明東南地區作戰需要注意的事項》,這本小冊子詳細說明了,在大明東南地區進行作戰,需要注意的諸多事項,諸如不可飲用生水,要嚴防疫病,還有購買東西時的參考價格,以及當地存在的某些風俗。

這冊子一看就知道,就是為了在大明浙江作戰而編寫的。

所以趙雲毅很清楚,國君不僅要同大明一戰,而且是要打到浙江去。

他雖只是個連長,可心里頭卻覺得,華夏軍一定能夠做到!

就像是軍歌唱的那樣:「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華夏的大地,肩負著國民的期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