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十七座貞節牌坊

歷史上的弘治皇帝,德行上確實值得稱贊,勤政方面不算崇禎的話,也算是大明最後一個勤政的皇帝。

史書上對他的評價也非常的高,將其執政期間稱作是弘治中興。

只不過有一個記載很令人商榷,這個記載就是大明的戶數和人口數。

據《明實錄》的記載,明初人口增長,到永樂元年、永樂十年,分別達到6600萬和6500萬。

此後便是一路走跌,直到成化年間,文人口中的昏君朱見深登基,面對土木堡之變造成的後續影響。

他頂著百萬流民的爛攤子,硬是使得大明人口又暴漲到了6000萬。

到成化十五年,此時大明人口的人口,是明實錄記載中的巔峰,整整達到了7100萬。

可是一代明君、中興之主弘治皇帝當政期間,人口居然暴跌到了5000萬。

從力行的改革來看,弘治年間基本沒有改革,還不如朱厚照當權期間,進行的改革措施多。

所以弘治皇帝是真正的守成之君,沒有太大的動作,勤修內政和私德,在士大夫眼中,這似乎就是完美的帝王。

可惜這位完美的帝王,真論起功績來說,絕對比不上一代昏君朱見深。

……

三天後,東秦使團在登州海陽登岸,在進行通報之後,便在王珩的接待下,經各處驛站往京師而去。

不過一天的時間,阿信和張三風,就通過在馬車的觀察,發現此時的明國山東,雖然有高大富庶、人口眾多的城池,可鄉野之間卻隨處可見骨瘦如柴的貧民,這些人就如同剛到隔離區的災民一般。

他們看見了官家的馬車,一個個嚇得跪在道路兩旁,等著這些官家先過。

這件小事讓阿信格外留意,他立馬就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明國的官,決計不可能取信于百姓!

在東秦的官吏教育中,最多的就是要求他們,必須去了解老百姓想的什麼,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發號施令。

如此對比之下,阿信可以保證,明國的官,絕對動員不起龐大的民力!

又走一天後,王珩又在一個叫曲阜的地方,請東秦使團等候了半天,說是他們要去祭拜孔子。

阿信和張三風通過邱睿才的講解後,才明白曲阜是個什麼地方。也明白了王珩和馬文升,為何要借機去祭拜孔子。

他們兩個很吃驚,原來在明國,一個孔廟,居然能牽扯到國本之上。

對于國本,他們只知道東秦是以生產力為本,以人為本!

阿信當天就在日記中寫下:到明國後的第二天,據顧問邱睿才所說,我們總共走過了三個縣。三個縣的情況都差不多,明國的富人似乎很富有,但窮人是很窮,有不少的乞丐和賣孩子的人!一路上沒有看見什麼先進的東西,也沒有看見什麼作坊,倒是見到了有農婦在家中紡紗。

可惜我們一直在馬車中,不能親自下去與明國百姓攀談,否則定能知道更多的消息。不過從我們所見的情況分析,明國的窮苦百姓,應當對明國缺乏必要的認同感和凝聚力,若是能花上幾兩銀子,就能讓他們老老實實的跟著你走,甚至還會願意幫著你,去打那些明國的官和有錢人……

…………

翌日,一行人再次出發,只是不久之後,車架就被堵在了路上。

過了一會後,阿信才知道,前頭正在舉行一場什麼儀式。

他們遠遠看著,張三風掏出了一個望遠鏡,看了一會後,他將望遠鏡遞給了阿信。

阿信看了一眼後,眉頭就緊皺了起來。

這不是一場什麼儀式,而是一次行刑,一個女子被捆在了木樁上。

就在一排奇怪的石門旁邊,人群激憤之下,便是有人剝掉她的上衣。

然後兩個壯漢,就用削尖的長木簽子,從這女子的鎖骨處釘進去。

這個女子爆發出極大哀嚎聲,鮮血絲絲的從傷口處流出。

邱睿才看過之後,嘆息道:「此乃檀香刑,是宗族私自處置不守婦道的女子!」

阿信震驚的說:「不是國家才能行使法律權的嗎?當地就沒有行律院?」

「當地官府一般不管,在明國,這是……這是宗族和鄉紳的職責!」邱睿才在東秦待久了,此刻才覺得有些荒謬。

他指著那些石牌坊說:「那些門一樣的東西,就是貞節牌坊,年輕女子若是丈夫不幸亡故,她沒另嫁,而是選擇守節或者殉情的話,宗族可以上報官府,等朝廷批復後,便可修建貞節牌坊!」

阿信和張三風都怔住了,他們奇怪的是,為何不讓這些死了丈夫的年輕女子再嫁掉?

邱睿才又嘆了口氣說:「貞節牌坊可作為政績表彰,一個宗族的貞節牌坊越多,也說明族風良好,說明了一個地方的教化之功!」

「此事放在東秦,怕是君上會槍斃了這群人!」張三風暗戳戳的說了句。

阿信也覺得此事難以理解,為何政績和教化之功,要體現在女子身上?

過了好一會後,行刑才結束,王珩和馬文升特意跑了過來,略帶自豪的解釋了,為何要等行刑結束後再過去。

他們這副嘴臉,讓阿信和張三風,都覺得這明國有病!

在經過貞節牌坊時,阿信和張三風特意掀開簾子,看了看遺留下的血跡。

那個女子的尸首已經被家人領走,她的父母似乎就羞愧的在一旁閉眼看著,等人沒氣了,才哭著將尸首拉走。

阿信細細思考著這件事,覺得若是地方有人,能夠拋開法律,去處決某個人的話,那肯定會成為地方的另一股權力。

這樣好不好?肯定不好!執法就該歸民兵管,司法就該歸行律院管,這樣才能對所有人都公平。

他更不理解的是,為何馬文升和王珩,會以一種自豪的語氣,同他們訴說這件事。

難道一群人殺死一個弱女子,不問她無辜不無辜,是值得稱贊的事情?

阿信覺得明國有問題,還不是小問題,而是大問題。

他數了一些貞節牌坊,發現整整有十七座,這十七座牌坊靜靜的矗立著,一不能讓農作物長得更好,也不能讓織布更快。

紀念的也不是為國戰死的烈士、不是為國做出過貢獻的人,而僅僅是幾個死了丈夫不嫁,或者死了丈夫就自殺的女人。

這讓他覺得,明國的榮譽同東秦的榮譽不一樣。

阿信不知道的是,這背後其實就是價值觀的問題,還有就是意識形態的問題。

禮教以三綱五常為基礎,塑造的價值觀,自然讓聖人子弟,覺得有節婦,乃是教化之功,能自發處置掉失節女子,也是捍衛禮教。

所以他們覺得自豪,認為東秦這種蠻夷之地,女子胯都遮擋不嚴實的地方,一定沒有這般的節婦,沒有這般的教化之風!

…………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